金融力量赋能绿色未来:我国商业银行ESG评级分析与披露建议
2024年,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推出ESG系列研究文章,希望对我国上市公司的ESG表现进行分析、判研和剖析,以期对各行业ESG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本期为我国银行业ESG评级表现研究。银行业肩负着发展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的时代责任,支持社会全面转型,而商业银行的ESG实践则是其优化自身治理、赋能社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性地对我国28家商业银行的MSCI ESG评级特征进行对比与分析,我们发现,我国银行业ESG评级整体表现领先,优于全球商业银行表现,也远超我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其中,MSCI A及以上评级占比过半,尾部机构极少,无CCC评级。
此外,本文结合各商业银行MSCI ESG评级表现等,进一步从各机构的碳目标设定与实践开展、ESG治理架构设置及治理实践、ESG实质性议题排序、行业重要议题、MSCI ESG风险与争议项等几方面对我国数家样本大型商业银行的ESG披露及实践情况进行了对比与剖析,并提出针对银行业的ESG信息披露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ESG评级排名
表1 中国商业银行MSCI ESG评级(按市值排序)
表2 中国商业银行MSCI ESG评级(按评级排序)
二、我国银行业ESG评级表现分析
1.商业银行ESG评级总体表现较为突出,A级及以上评级占比近半数
我国商业银行整体ESG评级表现优秀,且尾部评级极少。在我国有MSCI ESG评级的28家上市商业银行中(详见表1、表2),AA评级共有5家,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占比17.86%;A级及以上评级占比达42.86%,评级中位数为BBB,在全球银行业中整体表现优秀;仅有1家银行获较尾部的B评级,无机构获CCC评级。
图1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ESG评级情况
2.商业银行ESG评级大幅高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但缺乏ESG标杆机构
图2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ESG评级分布情况
银行业ESG评级较其他行业显著突出,大幅高于我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如前文所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A级及以上评级占比高达42.86%,而上市公司这一比重仅为19%。经本文及过往研究(详见文末新浪财经ESG行业系列研究文章)对我国各行业MSCI ESG评级的统计分析,我国银行业、汽车行业为ESG评级表现最出色的两大行业。但略欠缺的是,我国银行业缺乏AAA评级标杆机构,我国共有联想集团、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8家上市公司获MSCI AAA评级,但暂无商业银行获MSCI AAA评级。因此,推动头部主体进一步优化ESG信息披露、打造行业标杆,各大型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潜力与机遇。
3.主要商业银行ESG评级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近年间进步较快
通过对图3中14家我国代表性商业银行2020-2023年MCSI ESG评级结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我国大型商业银行ESG评级近年间总体呈稳步提升趋势。2022年,六家国有大行的评级ESG评级均已达A级;2023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的ESG评级上升至AA级,在全球大型商业银行同业中较为领先;招商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近3年稳定维持在A级;交通银行2023年ESG评级略有下降,由A级降至BBB,可进一步评估明确原因,优化自身ESG表现。
图3 2020-2023年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ESG评级情况
4.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ESG表现最为出色,城商行ESG表现尚不及农商行
分类型看,不同类别商业银行ESG表现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差距。经统计发现(见图4),一是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在银行业中ESG表现最佳。6家国有大行及9家股份制银行的ESG评级均为BBB级及以上;5家AA评级商业银行均为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7家A评级商业银行中,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占6家。二是城商行、农商行ESG表现略差,城商行尚不及农商行。10家城商行中8家评级均为BB、1家评级为B,近乎占据全部尾部评级。
图4 我国不同类别商业银行ESG评级分布情况
三、我国商业银行ESG披露及实践情况研究
1.碳目标设定与实践开展情况
表3 主要商业银行碳目标设定与实践开展情况对比
-
全行碳盘查与碳核算开展: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业碳核算的开展情况在各行业中较为领先,多数商业银行已摸清自身碳排放家底,披露已覆盖至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但由于银行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支行网点众多,碳核算存在一定实质性难度,部分银行碳核算仅考虑至总行。以6家国有大行、兴业银行等3家绿色金融较为领先的股份制银行为例(详见表4),9家大型商业银行中有7家商业银行已对全行碳排放进行核算,但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目前碳排放披露仅覆盖总行,全行碳盘查与碳核算有待推进。
-
范围三碳排放披露:特别地,虽然银行业碳排放核算与披露情况总体领先,但范围三碳排放核算开展较为缓慢。现阶段暂并未有商业银行对范围三碳排放进行披露,这也是因银行客户体量庞大等现实原因导致的。区别与其他行业,银行业自身运营产生的碳排放量(范围一、范围二)相对较少,而其投资及融资活动之下的碳排放量(范围三)巨大,据CDP调研数据,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产生的碳排放为其自身运营碳排放的700倍。而目前我国银行业整体开展范围三碳排放披露的能力不足,据人民银行地方分支机构调研数据,目前商业银行对于绿色非项目投融资以及“非绿”投融资碳核算效果欠佳,一些银行仅能对20%左右的绿色贷款项目开展碳核算。
-
碳中和目标提出与减碳时间表设置:就减碳承诺而言,我国银行业脱碳目标提出率低且缺少明确与计划,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提出明确行动,头部金融机构响应不足。在6家国有大行中,只有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提出了脱碳目标(见表3),但尚未明确提出碳中和的具体实现年份。仅兴业银行提出了明确的碳中和目标与时间表、路线图,承诺分别于2030、2035年实现运营碳中和、价值链碳中和(见表5)。而实际上,银行业面临的控温挑战较为严峻。据MSCI官网测算数据,9家样本银行中,工、农、中、建、交5家大行排放目标与全球目标的一致性全部严重错位,另外4家也为“失调”状态(详见表3)。其中,中国银行对全球升温的预计隐性贡献最高,为4.0℃,建设银行其次,为3.7℃。
表4 代表性商业银行温室气体排放及能源消耗对比
表5 兴业银行碳中和目标及时间表
2.ESG相关治理架构设置及治理实践情况
由于绿色金融是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近几年来工作重心,各大型银行往往围绕发展绿色金融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与具体举措,并搭建了完整的三层次治理架构,明确了“战略决策-管理-执行”的工作流程。但在ESG战略与管理方面,仅有少数商业银行设置了专门机构,部分银行仍由原有的绿色金融相关委员会负责管理与推动工作,大部分银行缺少相关组织机构或未对此进行披露。
在ESG相关治理架构设置方面,国有大行仍旧走在前列。具体而言,工商银行设立ESG与可持续金融委员会,作为ESG相关工作的统筹领导及协调推进机构;农业银行由此前设立的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等高管层下设委员会落实ESG议题管理;中国银行也由原有的绿色金融委员会,审议绿色金融及ESG风险管理等议题;建设银行设立了专门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推进委员会,并下设3个工作组;邮储银行董事会下设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负责拟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战略、政策和目标;交通银行暂未披露明确的ESG治理架构与管理决策流程。
在ESG和绿色相关原则或倡议的响应方面,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共有25家商业银行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成为PRB签署银行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本文有MSCI ESG评级的28家商业银行中,有14家已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截至2023年8月,已有12家国内银行成为TCFD支持机构。
3.ESG实质性议题排序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的ESG关注重点有较强共性,但各行的核心关注也略有侧重。经本文对我国国有大行实质性议题排序情况的统计(见表6),5家银行都将发展绿色金融纳入前五大重要ESG议题,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更是将其列为自身首要ESG实质性议题。其次,发展普惠金融、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防范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也是银行业的突出关注与重点任务。此外,农业银行已利用实质性议题矩阵对议题进行排序,但未在ESG报告中进行披露,对此有待优化。
在各大行议题关注的异质性方面,建设银行较为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布局,将其作为第四大实质性ESG议题,其自身也在金融科技业务应用方面进行了较大投入,搭建了对公客户ESG纳入信贷评价体系(模型),并开发了碳排放管理系统等等,技术优势在行业中较为突出。中国银行则将网络、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作为第二大核心议题。
表6 代表性商业银行前五大实质性ESG议题
4.行业特色重要议题: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情况
总体而言,我国银行业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全球领先。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目前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规模居全球首位;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0.43万亿元和9.81万亿元。境内绿色债券累计上市481只,规模8398.64亿元,市场累计存量规模2.22万亿元,居全球第二。具体而言,各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呈现如下特点:
四大行绿色信贷体量巨大,工商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位居首位。通过本文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的统计(见图5),工商银行2022年绿色信贷规模远远领先,高达3.98亿。建行、农行均突破2.5万亿,分别为2.75万亿、2.7万亿,中国银行也接近2万亿规模(1.99万亿)。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兴业银行绿色信贷绩效表现最好,以6370亿元位居全国银行第五位。
图5 我国代表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对比情况
图6 我国代表性商业银行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对比情况
在绿债方面,中国银行绿债发型规模大幅领先其他机构,占全国绿债发行量近半。2022年,我国境内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约9839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单家银行发行4539亿元,占比近半,达46.13%。除绿债之外,近年来我国各类碳金融、绿色股权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相关产品非常多元,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不过此类产品往往规模不大,个性化与定制化强,不便复制推广。但总体而言,鼓励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相关产品创新,激发绿色金融市场活力。
5.行业特色重要议题:环境与气候相关风险管理情况
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搭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并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合作,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国内银行机构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颁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对银行业提出了特定的披露要求,要求银行业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评估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经统计,2022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主要大行均已完成了对电力、钢铁、建材、石化等八大高碳行业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的拓展。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银行对情景分析或压力测试结果的测算精度和实践应用能力不佳,各大银行普遍欠缺将气候风险敏感性结果应用于战略决策的专业能力。
环境信息披露。在国家政策层面,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率先在“五省(区)八地(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推动试点区域法人和主要试点银行开展框架统一、各有特色的环境信息披露。
截至2022年9月,试验区内200多家金融机构完成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试编制。但除试验区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环境信息披露仍需尽快提上日程。经本文统计,6家国有大行中,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发布了2022年度的环境信息披露/TCFD报告,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暂未基于总行层面披露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仅金改创新区等地分行披露了相关报告,如深圳分行等等。
6.行业核心ESG风险与争议项
ESG争议性行为是MSCI ESG评级重要的分数扣减项。据本文对代表性大型商业银行MSCI ESG争议性行为的梳理(详见表7),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争议与风险行为较少发生,贿赂和欺诈风险相对突出但总体对可控。9家大型样本商业银行中,除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卷入了中度级别的贿赂和欺诈争议中,招商银行存在客户关系、贿赂和欺诈两项中等程度争议外,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均未被卷入任何重大争议,在上市公司整体中较为优秀,银行业可适当关注较为多发的领导干部严重违纪等治理问题。
表7 我国代表性商业银行MSCI ESG评级核心风险争议项
表8 我国代表性商业银行MSCI ESG评级行业领先项与滞后项
四、银行业ESG相关信息披露建议
综上,我国银行业MSCI ESG评级整体表现较好,六家国有大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的ESG披露基础已较为完善,农商行、城商行仍有待继续提升ESG实践能力。但行业内未来就ESG披露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应成为商业银行关注与布局的重点。
首先,继续对齐全球ESG披露与评价标准。各商业银行可继续基于ISSB披露标准、MSCI评级体系核心指标项补齐自身缺失的重要披露维度。一是如前文所述,目前鲜有银行对自身碳中和目标、ESG战略目标及路线图进行明确披露,建议各商业银行明确规划并披露减碳目标与时间表,披露自身ESG目标、战略与路径,对ESG行动路径进行拆解,设置相应的短、中、长期目标。二是关于议题实质性矩阵的披露,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尚未进行议题重要性排序的披露。三是我国商业银行的ESG评分普遍在企业行为、消费者金融保护等议题上落后于全球商业银行,各银行需优化自身滞后议题的相关实践,并有针对性的加强披露。
其次,提前研究、应对范围三碳排放强制性披露要求。 根据ISSB于2023年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文件,一年宽限期后,企业需强制性披露范围三碳排放;香港联交所也于2023年11月正式出具文件,规定所有发行人在2025年1月1日后披露符合TCFD建议的气候相关信息,并将与ISSB准则的要求保持一致。因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多同时在香港上市,这意味着其有较大可能性必须于2025年披露自身范围三排放及计算逻辑。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计算自身以百万量级计的投融资对象(企业或项目)的碳排放量及减排量存在较大的现实难度与挑战。随着披露节点的临近,我国商业银行可提前布局范围三价碳核算方法的研究与评估。
再次,加强对行业核心ESG议题及定量指标的披露。如强化披露E维度下为环境影响融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环境气候风险应对等议题的实践举措与绩效指标;强化披露S维度下普惠金融等议题的实践举措,如小微企业贷款、农户与低收入人群贷款等;强化披露G维度下反诈欺、反腐败、反洗钱等突出的企业行为问题,消费者金融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行业风险议题的实践举措。
作者:范程程 李涛
往期系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