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俞燕
一年一度的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总会发布一些新的监管举措和业态动向。
6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称“金监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主旨演讲中披露,金监总局刚刚批准友邦人寿和荷兰全球人寿在上海分别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据了解,这两家新批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友邦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保险资管”)和荷全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上海首批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其中后者还是首家由境外保险母公司直接发起设立的保险资管公司。
此前在2021年7月开业的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10月批筹的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则是北京的首批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
此番友邦保险资管和荷全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批筹,意味着京沪两家各有两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至此,我国的保险资管公司数量已达37家(含批筹),其中外资(含合资)已多达10家。
当日,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人寿”)发布公告称,友邦保险资管获批筹建,不仅彰显了友邦人寿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承诺,更是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的直接体现。这一举措深化了友邦人寿在中国的发展步伐,并成为其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经过20年的等待,终于等到了这张牌照。
01
如愿以偿
1992年9月25日,彼时作为美国国际集团(AIG)全资子公司的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获批开业,成为自1949年以来进入内地保险市场的首家外国保险公司,且是独资寿险公司。
彼时,友邦保险的成立,被业界视为“中国从保险业的角度向全世界发出的扩大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然而友邦保险的独资身份,后来成为中国“入世”时的一大障碍——与中国在保险领域的入世谈判底线“寿险外资企业的股比不得超过50%”不一致。
因此,友邦保险的独资分公司是否保留,其能否继续在中国扩大业务范围,着实让中方的谈判代表们伤透了脑筋。
时任AIG掌门莫里斯.格林伯格以“祖父条款”(即“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再追溯”的法条)据理力争。最终经过在多轮谈判,各方在2001年入世前夕就友邦问题达成妥协,友邦保险获准在中国入世前新增几家分公司(即北京、苏州、东莞和江门四家分支机构),格林伯格提出的将现有的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上升为友邦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的建议则被暂时搁置。
而友邦保险则在此后的岁月中,形成了在友邦内部戏称为“八国分立”的格局。
事实上,在八家分支机构成立后,友邦保险就在2001年规划设立中国区CEO的职位,用以制定总体策略、统一内部产品开发与行政流程,并支持各分支机构的运营。2002年8月,韩国友邦保险原总经理国朱凯宁(Kenneth Juneau)出任第一任中国区总裁,内地八家分支机构总经理向其汇报,实现了行政管理上的统一。
然而,在彼时的政策规定之下,友邦保险的独资身份,仍无法实现保险资金运用的集中统一管理。因为根据2004年4月原保监会发布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境内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
2005 年,时任AIG亚太区投资总监、AIA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投资部总监朱泰和对外透露,公司正在与原保监会密切沟通,看能否设立机构将分散在8家分公司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在他看来:
“卡住友邦的不是对A股缺乏信心,而是资金分散的问题”。
2006年5月,友邦保险中国区资产管理中心获批在上海成立,负责集中管理和运作八家内地分、支公司的保险资产和保险资金。
至此,国内保险资管领域形成了“9+1”格局,即9家保险资管公司和友邦资管中心。直至2010年12月生命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获批筹建,出现了新的保险资管公司,“9+1”格局才最终打破。
如果以2010年为限,此前主要是九大保险集团成立各自的保险资管公司,2010年之后,一批中小保险公司成为保险资管公司的主力。2011年9月,随着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获筹,合资寿险公司亦开始加入保险资管公司阵营,中英人寿、中意人寿亦先后成立保险资管公司。
2018年5月和9月,在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东风之下,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保诚资管公司相继批筹,成为扩大开放政策出台之后获批的首批合资保险资管公司。次年12月,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筹建。
2019年11月修订后的《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发布,12月发布《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友邦保险终于迎来了挣脱独资之缚的新机遇。
2019年12月26日,友邦保险亦迎来关键一步——“分改子”,即将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独资子公司,由其统一负责管理及经营在中国内地的寿险业务。这亦为友邦保险申请保险资管公司提供了可能性。
2020年6月19日,友邦人寿获批成立,成为我国首家被获批的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
2021年12月,原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旧规进行修订,其中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股份的比例上限,设置了境内外股东统一适用的股东资质条件。
这意味着,从此可以成立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管公司“啖得头道汤”,成为国内保险业首家批筹的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友邦人寿亦在这一年1月透露,正在规划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
如今,友邦人寿终于如愿以偿,在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拿到牌照。对于友邦保险来说,这张等了20年的牌照,或许是最好的司庆礼物。
02
投资布阵
在投资领域,友邦保险给外界印象是内敛而低调,鲜少如中资保险公司“买买买”的豪放画风。从其报表显示的资产配置结构来看,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其中主要是债券。
2005年11月,友邦保险获批境外投资的资格。2007年11月,则又获批不超过其上年末总资产3%的自有外汇资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
时任友邦保险资管中心负责人陈佳曾对媒体表示,友邦保险内部有一个“投资治理”的概念,用以指引资产管理的发展框架和制度流程标准,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效率最大化。友邦保险的16个国家和地区都执行统一的投资理念和方针,即以资产负债匹配为基础、战略和战术配置作支撑、以安全区间投资理念作指引。
除了受投资理念的影响,友邦保险此前鲜少投资大动作,其实主要受制于其分公司的身份。由于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便无法直接参与不动产、直接股权投资等业务。“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友邦人寿成立时,时任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兼友邦人寿董事长李源祥曾对媒体表示,友邦保险“分改子”是开设新的分支机构的前提条件,并且可以申请一些原来没有的资质,比如投资不动产,另类资产等。未来公司将在多品种策略下,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性优势,进一步提升权益类资产和另类资产的配置比重。
自从友邦人寿成立后,其在投资领域亦开始活跃起来。2022年便有两个大动作,一桩发生在年初(2022年1月),斥资120.33 亿元人民币(约折合18.60 亿美元)入股中邮人寿,持股24.99%。此举被认为双方可以形成互补,拓宽友邦保险在中国寿险市场的增长机遇。
另一桩发生在年尾(2022年12月),友邦人寿作为唯一竞标者,分别以2.91亿元获得上市公司上实发展(600748.SH)旗下间接全资子公司上海实森置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实森“)90%股权,以43.16亿元获得其股东借款债权,合计出资约50.3亿元。该项目总投资额达87亿元,截至2024年2月,友邦披露的最后一条公告,该项目已累计出资约 77.12亿元。
通过此项收购,友邦人寿获得上海实森旗下的上海虹口区北外滩89街坊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3.06万平方米。
公开信息显示,这个地块既包括办公楼、商场、专业剧院,还有著名音乐家聂耳旧居,具备打造“地产+商业+文化”的独特优势。
概括来说,友邦人寿迅速实现了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的夙愿。
2023年1月,由知名设计事务所NBBJ操刀设计、位于北外滩的友邦金融中心揭牌,成为友邦人寿在内地的首个集超甲级办公楼、精品文化商业、专业剧院及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多元化业态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
2024年1月,友邦人寿斥资近24亿元,收购凯德投资(中国)旗下的北京凯德·星贸95%的股权,成为友邦人寿成立以来在北京市场上的首个直接地产投资项目。将该项目更名为“友邦金融中心”。
三个月后(2024年4月),位于北京CBD的友邦金融中心亦揭牌。至此,友邦人寿已在京沪两地分别拥有了友邦金融中心的大楼。
此外,友邦人寿还在2023年2月出资逾32亿元,投资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金创大厦等4栋物业组合DNE(DJ NEW EASE HOLDINGS LIMITED)金创项目基金。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友邦人寿已投资了多种形态的不动产和物流项目,总投资金额已逾200亿元。
早在20年前,友邦的传奇人物、时任友邦保险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谢仕荣就对媒体表示,保险公司无论如何都要持有自己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地产时,一是考虑价格是否合适,二是视乎有无需要。在他看来,地产不是用来炒卖,大部分是长期持有及自用。
如今,在当下房地产的价值洼地阶段,友邦人寿终于可以畅快地买楼买地。这种迟来的投资,放长时间纬度来看,对友邦人寿来说,或许是不错的投资时机?
此次友邦保险资管获批筹建,在友邦保险区域首席执行官、友邦人寿董事长张晓宇看来,这将有利于友邦更好实现长期资产端和负债端匹配,达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未来,友邦保险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投资理念,发挥险资“耐心资本”的特性,把支持实体经济作为投资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服务中国经济发展。”
据了解,友邦保险资管将作为友邦保险在中国内地投资的专家中心,赋能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友邦保险中国区资管中心成立近20年来,已有不少资管专业人士来来去去。2024年第三季度,曾任资管中心负责人的友邦人寿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陈佳离任,由友邦人寿总经理特别助理、友邦金融中心董事长欧阳理良接任。
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多年来,友邦保险中国区资管中心也对外输出了不少人才,其中有两位已成长为基金管理公司总裁。
一位是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经雷。2008年,他从任职多年的美国国际集团(AIG)国际投资公司美国纽约总部,加盟友邦保险中国区资产管理中心,出任副总监,后来升任中心负责人,2013年10月跨界进入嘉实基金。
2012年12月,时任友邦中国区资管中心投资总监的经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友邦资管运作模式和投资策略。
在他看来,由于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加上保险资管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保费,要尽量避免资金在投资过程当中遭遇永久性损害,是友邦投资的首要目标。友邦的投资是支持保险公司业务的,投资要与保险的业务结合起来,“保险业务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另一位则是在2024年5月接替公募传奇女将王鸿嫔出任摩根士丹利基金总经理的周文秱,他曾任友邦保险中国区资管中心资深总监。
如今,友邦保险资管公司即将成立,势必招兵买马,建立更完备的投资人才队伍。那么,有了新平台,凤凰何时来?
(本文作者介绍:“喻观财经”创始人、资深财经媒体人。长期观察和研究金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