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姜兆华:建立收储交易机制,或改变住房供求关系

兆华
2024-07-01 10:17:50

意见领袖 | 姜兆华

6月20日,国家住建部召开视频会议,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国资企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收购已完工尚未销售存量新房作为保障房。此举被媒体称之为“一举多得”的良策。但这一做法也同样值得商榷:一是收储资金到底从哪来?二是房价会否因此大涨?三是收储房源究竟如何退出?

一、收储存量房:钱到底从哪来

地方国资企业收购未销售存量房作保障房,人们最关心的是资金从哪里来?住建部给出的答案是:合理利用金融政策,确保资金能够平衡,项目可持续发展。一句话,从银行贷款。此前,央行印发《关于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近期,央行发言人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从逻辑上讲,地方国资企业收储未销售存量房,一方面可以加速房地产去化,解决房地产开发商资金周转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重复建设资金、节省时间成本,解决保障房建设问题,的确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但收储存量房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收储价格买卖双方会否达成一致,收来存量房子如何经营,如何变现退出等。在财政吃紧背景下,地方国资企业是否有动力收储布局这一重磅资产?地方国资企业是否有能力消化这一资金占用?毋庸置疑,收储房变现退出很可能遥遥无期,姑且不论贷款本金如何偿还,就是贷款利息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贷款到期后如何续转、如何保证收购资金稳定和可持续性,这些问题均需统筹考量。

二、收储现房:房价会不会涨

收购存量未交付新房其本意为房地产公司去库存,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但收储资金总量有限,按照央行安排3000亿再贷款规模,可撬动银行资金最多5000亿,按最理想结果测算,最多满足房地产企业5000亿资金流动性支持。目前房地产市场资金需求保守估计5.8万亿,5000亿增量资金对于房地产企业资金缺口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收储未销售存量房会加速房地产却化进程,节省保障房建设资金,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房地产销售的市场预期。

在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房价下行最根本原因是市场预期下降,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通胀预期走强,居民消费降级;高收入人群不愿意买房、低收入人群没钱买房,靠收储未销售存量房很难托起房价。

三、收储交易机制:或改变住房供求关系

收储未销售存量房最大痛点是收购房源的经营与退出机制。在住建部指导意见中,强调收储存量未销售新房做保障房,现实情况却是一手房库存积累过大,收购存量未销售现房作保障房,对房地产刚需人群本身就是一种分流。

收购一手新房与二手房最大差别是受益人不同。收储一手存量房源受益人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加速房地产存量房去化进程,改善开发企业资金困境,但对居民消费没有实质性拉动。收购二手房受益人是城乡居民,国家收储资金直接转化为居民个人售房收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售房人可借此升级个人消费水平,或购买改善型住房。有媒体报道,青岛等一些城市试点参与“以旧换新”购房活动,将收购存量二手房房源用作市场化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等用途,以此促进一手房销售。

从收购房退出机制考虑,二手房地理位置分散,社区生活配套成熟,装修改造成本低,可满足不同阶层社会需求,与收购存量一手房相比,二手房无论出售出租机会成本更低。理论上讲,当区域二手房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出现下行时,地方国资企业可收购二手房减少市场供应,稳定二手房市场价格,从而间接影响一手房市场价格走势;当二手房市场供不应求时,地方国资平台可抛售二手房增加市场供给,平抑二手房价格,从而间接影响一手房市场价格走势。因此,重点收储二手房源,建立收储交易机制,或可改变住房供求关系。

(本文作者介绍:EFP金融管理师,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深金融从业者)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