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温彬:主动“挤水分”下,5月金融数据量稳、质优

温彬
2024-06-14 18:59:06

意见领袖 | 温彬 李鑫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M1同比下降4.2%,增速延续回落,货币派生仍承压。

年初以来债市走牛提振理财等资管产品收益率,银行存款加快向理财等分流;监管部门加大对资金空转套利、银行手工补息等行为的规范,挤出部分虚增的存贷款水分;此外,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个别地方政府通过扩张存贷款提高金融增加值的动力也明显减弱。受此影响,4月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放缓。

5月以来,叫停存款“手工补息”的影响仍在发酵,除居民存款在价差优势下继续向非银存款转移外,部分对公存款也有脱媒倾向。伴随增量信用扩张从表内转向表外,对应的货币派生节奏趋缓,M2增长延续承压;5月政府债发行提速和集中税收缴款推升财政存款,也对M2有所拖累。同时,随着协定、通知等对公“类活期”存款付息率出现明显下行,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虚增部分正逐步压降,这一过程也对M1增长形成较大扰动。

而部分资金从存款分流到理财后,虽不再纳入M2统计,但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且当前“挤水分”的效应也使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实、效率更高。

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500亿元,同比少增4100亿元,环比多增2200亿元。当前,在“挤水分、防空转”的政策导向下,金融机构正逐步摒弃规模情结,促进信贷供需更加匹配;禁止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套利,企业信贷还款和不续作增多;叠加实体有效融资需求仍不足(尤其是传统行业和个人领域),项目储备减少、早偿压力抬头,信贷投放强度向历史同期均值水平回归。此外,部分企业加大发债力度替换贷款和年中票据融资面临集中到期压力,也对5月新增信贷造成扰动。但综合考虑“均衡投放”要求以及“5.21”央行信贷形势分析会精神,积极挖潜有效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加强对防空转资金回收后的再盘活运用,5月新增信贷环比多增,同比虽有所减少但信贷质效更高。

分部门看,对公贷款相对稳定,企业中长贷仍为重要拉动力量,零售贷款延续偏弱,票据冲量力度相应加大。

5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400亿元,同比减少1158亿元,环比减少12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72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550、-2698、3152亿元,环比分别多增2900、900、-4809亿元。

年初以来,在外需和新经济拉动下,制造业投资景气度较高,科创、绿色、制造业等相关领域对信贷增长形成较好支撑。同时,“5.17”稳地产一揽子政策集中出台,引导加杠杆、去库存、保交房,房地产领域信用活动得到改善,支撑银行体系扩表速度稳定。5月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启发行、专项债发行提速,也有助于提振基建投资,稳定中长期信贷。不过,5月制造业PMI超预期回落0.9个百分点至49.5%,重回荣枯线下方,产需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回落,企业生产投资意愿边际降温;以及持续规范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下,部分企业过去“存贷双增、低贷高存、虚增套利”的模式难以为继,导致对公贷款扩张有所放缓。

5月住户贷款增加757亿元,同比减少2915亿元,环比多增5923亿元。5月居民端信用有所改善,但总体仍偏弱,生产到消费的传导需加快畅通。其中,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增加243、514亿元,同比分别少增1745、1170亿元,环比分别多增3761、2180亿元。

5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1.3个百分点至53.8%,但仍高于上年同期6.7个百分点,五一假期带动服务业需求较好释放,继续保持较快恢复态势,对居民短贷有所支撑。中长贷方面,5月新一轮楼市政策力度加大,对改善新房销售、消化存量房产、稳定房地产投资具有积极作用。克而瑞数据显示,5月百强房企销售额环比增长3.4%,同比降幅已连续四个月收窄,房地产销售活跃度提升助力按揭贷款投放增加,但考虑到新发生按揭边际利率明显下降到3.3-3.4%,同存量按揭的利差明显走阔,早偿压力再度抬头,导致5月按揭净增仍不乐观。

后续看,在低利率环境和稳地产、促消费等政策组合拉动下,居民消费和信贷倾向或延续平稳修复态势,但力度和可持续性仍主要受就业、收入等长期变量影响。

5月新增社融2.07万亿元,同比多增5092亿元,环比大幅多增2.14万亿元,社融增速回升至8.4%。同比看,政府债和企业债融资为主要拉动因素;环比看,政府债融资、表内信贷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形成主要推动。

近期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社融增速形成稳定支撑,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财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不断优化。后续,伴随专项债继续放量提速、超长期特别国债延续发行、表内贷款投放企稳,年内社融增速或呈现先升后降的震荡走势。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在主动“挤水分”的基调下,新增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数据表面上虽然增量不大,但在排除虚增部分后,金融数据更实、效率更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

后续,伴随货币政策适时加力、财政政策效果释放,以及房地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撑大宗消费,需求端有望逐步好转,信贷增量相应加大。

但从更长视角看,伴随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需求有所转弱,监管将着力引导信用扩张模式从“高增速”向“高质量”转变,信贷增长要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金融机构需积极谋变,挖潜有效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支持,提供对新动能领域的助力。同时,在着力盘活存量资源、提升资金运行效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过程中,信贷总量和增速也会较前期有所回落,进而使得信贷质效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相适配。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