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姜兆华: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资价值

兆华
2024-05-21 17:54:42

意见领袖 | 姜兆华

5月17日,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期发行引发市场热议。新浪财经就《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资价值》对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合作导师姜兆华进行了主题采访。

姜兆华教授对超长期特别国债进行了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指出了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前三次特别国债在资金用途、发行期限、发行频率上的不同之处,并阐述了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差异。

此外,姜兆华教授分析了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原因,包括增强经济发展动能的需要、缓解地方化债压力的需要,以及灵活调整投资策略的需要。他表示,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4月份社融与信贷数据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以下为采访全文:

新浪财经:5月17日,2024年超长期限特别国债首期发行,引发市场热议。请问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以往超长期限特别国债有什么不同?

姜兆华:超长期特别国债不是什么新概念,在债券市场上,一般认为超过10年以上的利率债就是“超长期债券”。历史上也曾发行过三次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三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因此,特别国债的发行背景、运作模式也各不相同。

(一)1998年第一次特别国债。1998年为应对亚洲经济危机爆发,解决四大行不良贷款大幅攀升、资本金严重不足问题。央行通过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释放流动性,四大行共释放2700亿资金购买财政部发行的30年期特别国债,财政部将拿到的2700亿资金向四大行进行股权注资,给四大行输血核销坏账等。

(二)2007年第二次特别国债。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企业外汇增加,结汇就会增加流通中的基础人民币,出现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货膨胀,需要给外汇储备找到资金“出口”。为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财政部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募集资金向人民银行购买现汇及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用以组建中投公司,作为国家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投资平台。

(三)2020年第三次抗疫特别国债。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解决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资金缺口,财政部公开发行一万亿特别国债。这次发行的特别国债并不全是超长期,分别是5年、7年和10年。

今年发行的超长期限特别国债与前三次特别国债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明显差异:

(一)资金用途不同。前三次发行的特别国债主要是解决突发的某一个具体问题。比如第一次解决商业银行资本金问题,第二次解决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问题,第三次解决新冠疫情冲击问题,而本次特别国债发行主要解决现阶段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综合问题。

(二)发行期限不同。前三次特别国债发行期限一般为10年、15年,最长期限30年,而本次特别国债发行期限为20年、30年、50年,发行期限与前三次相比时间更长一些,能够跟好地匹配项目融资的需求,加大对重大项目资金保障能力。

(三)发行频率不同。前三次特别国债都是年内一次性发行,本次特别国债发行是常态化发行。根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除今年已确定1万亿以外,未来几年仍会择机发行。

新浪财经:在当前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倍受市场青睐,您能介绍一下超长期特别国债与理财产品有什么差异?社会居民是否适合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

姜兆华:在当前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客户开始更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一状况与可能当前资本市场不够活跃、实体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有关。但本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有还是着本质差别。

(一)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以政府信用“兜底”的债券投资,本息有国家信誉保证的;而银行理财产品则实行的是净值化管理,不保证本金收益水平。所以,银行理财产品表述采用的是过往收益水平作为参考。

(二)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期限相对较长。本次发行的特别国债期限为20年、30年和50年;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比较灵活,投资期限为短期,期限选择上从一天、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不等,但大多以天数计算收益水平。

(三)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者大多面向机构投资者,主要面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但也有例外,比如2020年发行10年期的特别国债就采用公开发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都可以参与投资;但银行理财产品面向的社会群体既可以是机构投资者,也可以是个人投资者,募集对象更多是个人投资者。

5月17日,财政部招标发行首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总额为400亿元,加权中标收益率2.57%,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购买,也可以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展债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购买。但是大多数特别国债主要还是面向机构投资者,即使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特别国债,也需要结合个人情况,统筹做好资金规划。一般来说,个人投资者比较适合购买储蓄型国债和记账式国债,这类国债一般投资期限短,流转快;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期限相对较长,发行期间经济发展变化不确定、通货膨胀不可预知性、国债流动性变现能力都成为影响到未来国债收益实际水平。

新浪财经:5月11日,央行公布2024年前4月社融与信贷数据,企业投资数据差强人意。您认为,特别国债发行与四月份社融数据两者之间有多大关系?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姜兆华:2024年《政府报告》就提到“从2024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我认为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4月份社融与信贷数据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4月份社融与信贷数据的负向变化,恰恰说明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必要性。从当前经济情况看,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增强经济发展动能的需要。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前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仍处于下行周期,社会预期持续走低。4月份新增社融-1987亿元,十年来第一次由正转负,创历史新低;表外票据、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企业贷款等主要社融项目同比都出现大幅度下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双向走弱”,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双向下行”,需要国家层面发行特别国债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可以立竿见影地拉动经济增长。

(二)缓解地方化债压力的需要。从我国债务结构看,地方债务占比偏高,而中央债务占GDP比重相对较低。短期看,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可有效减轻地方化解地方债务压力,由于特别国债实行专款专用,保证资金能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安全能力建设,可以有效扩大社会总需求,进一步带动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

  (三)灵活调整投资策略的需要。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是持续的、择机的。实践中,可根据经济发展变化,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动态调节发债节奏与进度;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主动权掌握在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手中,调控宏观经济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能够有效熨平市场经济波动。

(本文作者介绍:EFP金融管理师,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深金融从业者)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