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曹中铭:年薪仅百万? 公募降薪不值得大惊小怪

曹中铭
2024-05-07 18:44:54

文/专栏作家 曹中铭

公募行业降薪从此前的传闻或许已经变成了现实。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上报薪酬方案,有的已获得批准。有的基金公司上报年薪上限为2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也有的上限仅为百万元。个人以为,对于公募行业降薪,不值得大惊小怪。

公募基金行业堪称精英荟萃,其薪酬也往往比一般行业要高得多。比如此前市场有传闻称,某明星基金经理的薪酬就超过千万元,而300万元、500万元的更是比比皆是。但在基金经理中,年薪仅百万元的则不多见。

基金经理薪酬的变化,客观上也见证着公募行业的发展。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募行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伴随而来的,则是基金公司收入的水涨船高以及基金经理薪酬的大幅提升。而且,由于隶属于金融行业,基金经理的薪酬也比券商、银行等相关人员要高。

但市场是变化的,基金经理过高的薪酬在引发市场关注的同时,质疑与诟病的声音四起,特别是在基金持有人频频出现亏损,而基金公司旱涝保收以及基金经理薪酬高高在上的背景下的更是如此。

事实上,公募降薪的传闻早已有之,且在市场上也多次出现。对于公募行业而言,降薪也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监管对公募行业薪酬提出了相关要求。如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要督促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严禁短期激励和过度激励行为。同年6月,中基协出台《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明确要求基金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另一方面,新“国九条”更是明确要求,完善与经营绩效、业务性质、贡献水平、合规风控、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

此外,近几年来公募行业纷纷响应监管部门的号召,开启降费之旅。公募行业降费也导致基金公司净利润下滑,在此情形下,降薪其实也是在所难免。

对于基金持有人而言,公募降薪也是应该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以及基金持有人这个利益群体中,基金持有人不仅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往往亏得一塌糊涂。而基金公司从中赚得盆满钵满,基金经理则拿得令人羡慕的高薪。如此格局,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2022年,公募基金巨亏1.45万亿;2023年再亏4300亿元。但2022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1442.43亿元,2023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1333.46亿元。基金公司收入与持有人盈亏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一幕,这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客观上,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经理的收入虽然也与政策因素有关,但显然也与其盈利能力关系密切。如果基金经理盈利能力较强的话,不仅能为持有人带来丰厚的回报,基金公司也能够发行更多的基金。反过来讲,更多新基金的发行,也能为基金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进而为基金经理加薪创造条件。但如果基金经理能力水平一般,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不仅不会迎来更多的申购,反而遭遇大量赎回,那么将影响到基金公司的收入,也可能波及到基金经理的收入。

因此,基金经理降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基金经理研发能力、投资决策能力不足。毕竟,即使在市场行情不佳的年度,也有相关基金能够获取正收益。而且,同一类型的基金,个中的盈亏状况也大不相同。其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基金经理的能力与水平上。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