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温彬:4·30政治局会议的八大关注点

温彬
2024-05-06 09:32:47

意见领袖 | 温彬、王静文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共有三项议程:决定7月在北京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以及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会议对充分肯定了开年以来的经济表现,但也认为仍然面临不少挑战,需要“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相关政策和工作均围绕这一要求展开。

一、形势研判

会议充分肯定了开年以来的经济表现,认为“各地区各部门鼓足干劲抓经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较去年四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季调环比增长1.6%,较上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整体来说好于市场预期。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能在此基础上还有超预期表现,殊为难得。近期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已纷纷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但政治局会议同样指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相比,此次会议删掉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际循环存在干扰”等表述,这意味着政治局认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在近期已有所改观,但有效需求、企业经营、风险化解、国内大循环以及外部环境仍构成经济持续回升的诸多挑战。随后的政策和重点工作上都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二、政策定调

在政策定调方面,会议特别强调要“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从过往几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通常都能实现良好开局,但二季度会出现惯性走弱,其中,政策后继乏力是重要原因。

所以此次会议要求政策要“乘势而上”,不要“前紧后松”,“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并且“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

这预示着随后的宏观政策将会保持一定的力度和节奏,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即将于7月召开的三中全会营造良好氛围。

三、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

从一季度情况来看,去年增发的1万亿国债仍是主角,2月底前资金已全部下达地方,并要求于6月底前使用完毕,这也是基建好于预期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超长期国债尚未启动发行,专项债发行进度也慢于往年。

在此次政治局会议部署之后,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二季度将会启动发行,新增专项债使用进度也会加快,但重心或后移至三季度,形成资金滚动接续的局面,避免集中供给给资金面造成较大压力,推升政府债券融资成本。财政部此前也表示将加强中央和地方资金、存量和增量资金统筹,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形成合力,提高资金整体效能。

会议还要求“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化存控增、确保基层“三保”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主线。

四、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我们倾向于认为,二季度宽松加码必要性不足,除了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之外,降息空间一定程度上受到商业银行利差收窄以及美国降息时点延后的双重掣肘,但不排除通过降准配合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

货币政策着力点预计将继续放在“精准有效”上,用好新设立的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和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

五、扩大国内需求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此次会议将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重点工作的第一项,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则退居次席,体现出中央对于“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的高度重视。

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仍然是扩内需的主要抓手。在中央财经委定调之后,3月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随后,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央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工作推进会,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除此之外,从近期数据来看,居民消费主要在节假日等时点集中释放,其他时段相对较弱,民间投资增速较去年有所恢复,但整体增速和占比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所以会议要求在消费和投资方面有所突破,包括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

六、发展新质生产力

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其中的关键点,一是“因地制宜”。今年两会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已经特别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近期在重庆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一点,就是避免一哄而上等情况出现。

二是“耐心资本”。这是“耐心资本”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表述中,但其并不是一个新提法。2023年7月国资委论述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时,就表示要“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2023年底证监会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也曾表示要“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此处的“耐心资本”,应是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中长期投资资金,主要解决的是“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此次会议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预计更多的改革措施将会在三中全会上集中推出,短期内则主要围绕统一大市场建设等展开。

开放方面,重点仍然是稳外资稳外贸。今年一季度,经济之所以能实现良好开局,出口的带动作用极为关键,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4.5%,扭转了去年全年的负增长局面。在面临外部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环境下,还需继续扩大出口、支持民企拓展海外市场,以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实际上,今年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提出“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3月19日国办专门印发了《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根据科尔尼4月初发布的《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中国已经由2021年的第12位、2022年的第10位、2023年的第7位跃升至今年的第3位,但从FDI增速来看,仍然降幅较大,还需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八、防范化解重点风险

防风险工作继续围绕房地产、地方债和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三角”展开,其中房地产风险仍然是重中之重。

会议提出,“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首先还是保交房。通过压实各方责任保交房,可以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缓解居民对于期房的交付担忧,稳定市场预期,这又需要做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副总理在郑州调研时强调,应重点关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流动性状况,抓紧解决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实的堵点卡点,这对于缓解房企融资难题、解决流动性问题、进而确保保交房将产生关键的稳定作用。

其次是消化存量房产。过去一段时间,多地已推出住房“以旧换新”政策,既包括通过中介“优先售”的模式,也包括地方通过国资平台收购群众手中二手房作为保租房,售房款用于购买新房的模式。这些政策都有利于畅通一二手置换链条,提升楼市活跃度。此外,部分城市也推出相关政策,鼓励市场主体将自有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也是盘活、消化存量房产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加快构建“市场+保障”住房体系。

最后是优化增量住房。当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条件和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居民的改善需求仍有待释放,近期一线城市已经取消“90/70”限制,未来改善增量住房供应模式,提供更宜居的增量住房预计也将成为政策关注重点。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