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连平:2023年宽信用力度维持高位,2024年如何看?

连平
2024-01-13 13:29:40

意见领袖 | 连平

摘要

2023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7万亿元,高基数影响下对公贷款同比缩量,居民中长贷仍需提振,但整体保持稳固。12月新增社融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亿元,社融增量延续回升至9.5%。

全年来看,政策驱动、稳信贷和宽财政叠加作用下,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23年新增贷款合计22.75万亿元,社融增量累计35.59万亿元,分别同比多增1.31、3.41万亿元,宽信用力度维持高位。

2024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成为重要方向。金融机构将继续保障信贷合理投放、平滑信贷节奏,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可持续较快增长,以促进物价低位回升,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

在“精准有效、提质增效”的方向下,2024年信用结构将进一步加快调整优化,并着力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循环进一步畅通。后续PSL、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加速落地,拉动信贷扩张,促进形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提升经济修复力度。

一、12月新增信贷继续超万亿元,对公贷款受基数扰动

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继续超万亿元,符合市场普遍预期。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虽然受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当月同比少增2401亿元,但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12月新增信贷同比有所缩量,主要源于以下因素:

一是2022年12月为应对疫情渡峰,金融系统主动加大了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导致基数较高,当月新增信贷高达1.4万亿元,同比多增2700亿元,进而推高基数。

二是前期1万多亿元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后,对存量贷款形成一定置换,以及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过程中,不良资产剥离处置的体量不低。

三是2023年12月制造业PMI还处于荣枯线下方,产需景气度有所回落,企业融资需求尚待修复。

总体来看,若还原地方化债、不良处置等因素,信贷支持力度会更大。

从12月信贷结构看,高基数对企业端形成较大扰动,进而影响整体信贷增量;居民短贷有所回暖,中长贷仍需提振。

企业端,高基数下对公贷款扰动较大,仍为信贷主要支撑。12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16亿元,同比缩量3721亿元,环比增加69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63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12亿元,同比分别变动-219、-3498亿元,主要受到上年同期中长期贷款的基数效应影响。

为带动疫后经济修复,2022年下半年先后调增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推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立“保交楼”专项借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推动8月以来对公中长期贷款维持相对高位,尤其是伴随项目配套融资落地提款节奏加快、5000亿元全面降准落地,12月对公中长贷新增1.2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8717亿元,创历史同期峰值,进而推高贷款基数。

后续来看,在PSL增量资金的拉动下,对公中长期贷款仍有较强支撑。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三大政策性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3500亿元,将为“三大工程”推进提供资金支持,带动企业端贷款维持相对高位。

居民端,居民短贷有所回暖,中长贷仍需提振,整体平稳。12月住户贷款增加2221亿元,同比增加468亿元,环比减少704亿元,总体保持平稳。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5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62亿元,同比分别变动872、-403亿元。

短贷方面,上年以来的多轮存款利率调降为贷款利率下降提供了空间,同时在扩大消费的政策部署下多数银行较大幅度的下调了消费贷利率,居民短贷有所回暖。中长贷方面,12月以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楼市优化政策持续加码叠加,提振了市场需求,商品房成交呈现边际改善。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TOP100房企12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5.9%,环比增长20.8%。同时,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年初按揭贷款即将重定价下,存量偿还压力预计也有所改善,对稳定居民中长贷起到一定支撑。但总体来看,因房地产市场需求未见明显好转,居民中长贷仍然疲弱。

后续,伴随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增强,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改善,以及利率调降下居民房贷压力明显减轻,住户端贷款失衡压力将有所减小。

二、12月社融增速延续回升,政府债继续放量形成拉动

12月新增社融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亿元,受政府债继续上量与基数效应等影响,社融增速延续回升至9.5%。

12月社融同比继续明显多增,主要源于国债延续放量发行拉动,企业债券融资、信托贷款、外币贷款也形成正向贡献。

表内融资方面,社融口径下表内人民币贷款增量整体稳定,境内美元流动性趋紧状态缓释下,月内外币贷款延续同比少减态势,二者合计新增1.04万亿元。

政府债融资方面,伴随万亿增发国债加快落地,对政府债供给形成较强支撑,12月政府债净融资依然高达9279亿元,同比大幅多增6470亿元,仍为社融主要支撑。Wind数据显示,12月政府债合计净融资规模9458亿元,其中国债、地方债分别为8476、982亿元。

企业债融资方面,企业信用债融资虽净减少,但由于2022年12月债市波动导致企业信用债净融资大幅萎缩,使得企业债同比对社融仍是正贡献。12月企业债券净融资-2625亿元,同比大幅少减2262亿元。

非标融资方面,12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分别减少43亿元、增加348亿元,同比分别少减58亿元、大幅多增1112亿元,对社融拉动加大;票据新规和融资需求叠加影响下,12月表内票据融资新增1497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869亿元,同比多减1315亿元。

三、2023全年宽信用力度维持高位,金融加力支持实体

2023年政策大招频出,全年宽信用力度维持高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2023年,央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MLF逐月保持超额续做,全年累计新增超过2.5万亿元,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同时,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举措也接连出台,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配合国债增发、“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等宏观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经济稳步回升的可持续性。

2023年新增贷款合计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转型、提前还贷增多且涉地方债务融资减少的情况下,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保持这样的金融支持力度较为不易。

信贷波动逐步收敛,信贷投放进一步提质增效。

从信贷投放节奏看,为减缓季末冲量、次月被透支的状况,平滑信贷投放、稳定市场预期,央行也多次释放信号引导加强信贷均衡投放,2023年四季度贷款波动明显收敛。

从银行信贷投向看,虽然对公与零售失衡的格局未有效改观,企业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仍较高(全年对公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但在政策引导和金融机构加力支持下,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薄弱环节的信贷增速维持高位,房地产市场得到有效支持。从多家银行数据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等领域的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30%-40%的高位,大幅快于全部贷款增速,表明更多信贷资源被配置到支持形成新质生产力上,带动信贷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优化新增贷款投向,有利于支持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从根本上有助于改善终端需求。

2023年社融增量累计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先降后升,全年维持在9-10%的较高水平;社融主要支撑项由人民币贷款逐步切换至政府债券,全年看信托贷款对社融同比多增也形成较大贡献,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同比拖累。

四、12月M2增速延续回落,2023全年M2增速维持高位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9.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1个百分点。

12月M2增速延续回落,主要源于以下因素:一是2023年12月新增信贷同比缩量,信贷派生效应有所减弱;二是12月下旬,国有行与股份行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不同幅度上涨,此消彼长之下,“存款搬家”现象或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上年同期理财赎回压力仍在,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居民存款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基数效应较高,这些因素均对12月的M2增速形成拖累。数据显示,12月居民存款增加1.98万亿元,同比大幅少增9123亿元。

但伴随前期发行的专项债、再融资债资金陆续拨付使用,年末财政支出加快,上年M2基数降低,也对12月M2增速有所支撑。全年M2增速在9.7%-12.7%的高位区间运行,好于名义经济增速,全年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稳固金融对实体的支持。

12月末,M1同比增长1.3%,与上月末增速持平;“M2-M1剪刀差”收窄0.3个百分点至8.4%。2023年以来M1增速逐步回落,应源于多重因素的综合效应。短期来看,目前楼市整体复苏动能尚显不足,销售端受制于市场预期和购买力,表现仍低迷,居民购房款转化为房企的活期存款规模偏低;且当前经济仍在回稳复苏过程中,企业经营、投资活动活跃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长期来看,随着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转型、地方化债较快推进,也导致相关主体的活期存款减少。过去推动M1快速增长的居民购买新房形成的预售资金、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沉淀等逐步回落。此外,随着流动性管理能力增强,企业对活期存款的日常需求也在逐步下降。

五、前瞻:2024年信贷总量够、节奏稳、结构优,全年社融保持可持续较快增长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政策驱动、稳信贷和宽财政叠加作用下,2023年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成为重要方向。金融机构将继续保障信贷合理投放、平滑信贷节奏,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可持续较快增长,以促进物价低位回升,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

在“精准有效、提质增效”的方向下,2024年信用结构将进一步加快调整优化,并着力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领域的支持力度将加大,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房地产业新模式构建,并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坚持“有立有破”。考虑到每年我国全部贷款当中约八成需要回收再投放,盘活的存量金融资源也会更多流向有效需求的重点领域,促进经济循环进一步畅通。

近期支持房地产融资的政策频出,后续PSL、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加速落地,拉动信贷扩张,促进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稳投资和稳增长,改善经济增长预期,并有效带动以M1、M2和社融等为代表的信用指标稳定向好。同时,虽然信贷增量可能偏少,但若能充分发挥闲置、低效存量资金的作用,以及已发行的政府债尽快投入使用,经济修复的力度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本文作者介绍: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论坛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部名誉主任)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