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朱宁
202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两位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表彰他们对于“拍卖机制”的研究和贡献。
针对本次结果,作为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的门徒,日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接受“经济学家圈”专访,分享观点。
问: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获奖者以及他们的理论吗?
朱宁:我觉得这两位学者的主要的贡献在于他们对于拍卖理论的贡献,但是呢,其实在拍卖理论背后,我觉得很重要的仍然是对于他们对于市场定价机制和博弈论的贡献。
简单介绍一下,拍卖理论所说的其实就是怎么能够在拍卖过程中更好地发现价格,并比较准确地确定出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它不但有比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它对于整个经济学里面关于市场里合理定价的机制,也有一个非常基础的微观经济学的贡献。
那么从市场机制设计来讲,就是如何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机制,更好地确定价格,同时在竞拍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到参与各方的理性的、和策略性的行为。其实这是涵盖了博弈论里面很重要的内容,所以也是对于博弈论的发展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两位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不仅研究解释了拍卖的运作方式和投标人行为,还创建了全新的拍卖形式销售商品和服务,这些新的拍卖形式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两人的开创性工作应被视为基础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拍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分配复杂的公共资产,如无线电频率、电力和自然资源。拍卖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创建应对这些新挑战的新拍卖形式奠定了基础。
问: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流程是什么?中国获奖还有哪些路要走?
朱宁:诺贝尔奖其实是有一个提名委员会的。成员人数其实比较多,在全球有上百名。那么这些获得提名资格的学者,其实应该是不向外界透露自己的这个身份,同时,也不向外界透露说自己提名的人是谁。
我觉得可能这个过程中,虽然大家都有提问的权利,但最后每年往往会聚焦到某个或者某几个学者身上。其实这里也看到,就是说最后有一个在瑞典的诺贝尔奖的评奖委员会。他现在这个主席呢,也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之前也曾经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个教授,其实这个委员会仍然是有很强的决策的权利。
我觉得中国学者可能有三个大的方向和领域要走:
第一点是在国际学术界有足够大的影响力,这往往是以论文的引用的次数和对后面文献的发展方向的影响力来决定的。
第二点,我觉得还是要有很大的原创性,这点跟地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觉得可能诺贝尔奖很多时候发奖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论文被引用多少次,还是说它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对于经济学的了解。
第三点,我们从过去这一段时间的颁奖趋势中,看到诺奖现在越来越看重的,是把经济学作为不只是简单的一个数学,或者是一个象牙塔中的学科,而是要对现实生活和现实的经济活动有足够的贡献。
问:怎么看待有人提出,今年获奖的拍卖机制符合了诺贝尔颁奖准则的一个规律:“研究重要,但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重要性?”
朱宁:我个人不完全同意这个说法,我觉得其实大家都意识到了拍卖的重要性。可能这次得奖让拍卖的重要性,进一步地得到大家的认识,但是我觉得很多人,其实包括我个人在内,都认为这两位学者得奖,是早就应该得的。所以我觉得他们在某一次具体能得到奖,可能是运气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学术的贡献,和他们开创性的工作,在经济学领域、研究领域里面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问:今年的热门,比方说之前很多人看好的妇女劳动研究等没有得奖,是诺奖颁奖的传统趋势回归吗?
朱宁:我个人觉得,一般诺奖的颁奖会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之间,逐渐地平衡。那么,本次诺奖选择背后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去年其实已经一定程度上发给了偏劳动和偏发展方向的经济学家。同时,去年的得奖得主里面已经是有女性了。
问:拍卖机制在中国当前的重要应用场景是什么?
朱宁:我觉得拍卖机制其实对于中国现在的现实还挺有价值的。在北美呢,比如说拍卖机制被用于整个通讯信道的拍卖。那么在下一个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关于国有资产或包括一些自然资源,还或者现在有比较强的行政垄断色彩资源的,这种进一步的市场化的过程中,我觉得可以用考虑采用拍卖机制来推动整个这个改革的进一步的发展。
问:现实生活中和拍卖机制相关的领域,还有哪些待解决的问题?
朱宁:我没有特别的补充,我觉得可能就有两个:第一就是必须要意识到很多的,我们认为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的,比如说我们讲到这个关于资国有资产的这个下一个阶段改革过程中的这种定价和市场化的一个过程。第二点,我觉得整个这个在拍卖限时拍卖过程中,其实法律制度环境还是非常重要,我觉得这点其实还是要强烈的维护。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