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花长春:从稳就业角度再看政策方向

花长春
2020-03-22 20:43:20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花长春、董琦

导读

稳就业成为政策当前核心目标,我们通过就业数据以及投入产出表发现,批发与零售业与建筑业对于新增就业吸纳作用较大,制造业更多是稳定存量的作用。因此,短期迅速提升建筑业复工,后续持续加大消费刺激力度,核心是汽车,或成为政策选项。

摘要

疫情影响逐步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稳就业成为政策短期核心目标。我们评估,若经济增速低于4.8%,则就业压力比较大,在4.8-5.3%之间,就业有压力但仍然可控。

我们从就业人数和投入产出表两个角度对就业拉动现状分析,得到三点结论:

  • 存量就业角度,存量较高的行业集中在零售和批发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私营部门在服务业存量较高,非私营部分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存量占比较高;

  • 新增就业角度,近年来就业吸纳能力上私营部门表现突出,特别是私营部门的零售和批发业,城镇部门的净增就业在制造业领域呈现下降状态。行业净增就业贡献由强至弱:零售和批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

  • 从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链角度来看,建筑业单位产出用工人数大约是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制造的3倍,若加上城轨交通,传统建筑业拉动就业能力大约是新基建的2倍左右,而批发零售业的单位产出用工人数大约是建筑业的5倍左右。

稳就业从稳定存量和对抗外需回落来看,制造业意义重大,而在解决新增就业方面,建筑业和批发零售等服务业作用更强。由于消费需求修复速率或慢于重大项目复工直接带来的收益,因此稳就业政策发力点,短期将集中在基建项目复工带来建筑活跃度上升,后续持续加大对消费的刺激力度,基于行业就业拉动,我们发现发力点在于汽车产业,无论是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还是制造业稳定存量就业角度,汽车链条均意义显著。

国内经济:供需小幅修复,仍处低位

1)下游:地产销售降幅收窄,土地供应改善,溢价率提升。

2)中游:高炉开工率小幅提升,日均耗煤增速延续下降,水泥价格和动力煤价格均较2月小幅下降,螺纹钢价格继续下降,库存环比增幅收窄。

3)上游:原油大跌,铁矿石价格小幅上涨,铜价下降。

4)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下行,人民币汇率小幅走弱。

全球大类资产: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市场齐跌,债市多数走弱。

国际、国内政策:海外方面,各国央行政策频出,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国内方面,多部门加大疫情支持政策,国内复产提速在即。

下周关注:下周将公布美、欧3月PMI数值,中国2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

正文

一、从稳就业角度再看政策方向

疫情冲击下,国内经济增速受到严重拖累,中央对经济增速目标态度转向缓和,政策重点向稳就业转移,稳定就业成为后疫情阶段的重中之重。我们从经济增速与城镇新增就业的测算可以得到,4.8%左右的实际经济增速可以对应解决1000万左右的新增就业,因此,若经济增速低于4.8%,我们实现新增年度就业目标压力较大,尤其是考虑到2020年大学生毕业数达到历史高峰。另外,由于第三产业当前受疫情冲击较大,单位产值拉动就业能力在短期会有显著下降,因此经济增速在4.8%-5.3%的区间,就业也会有不小的压力,但影响相对可控。

疫情初期,就业问题更多是一、两个季度的短期问题,一季度宏观经济的下行主要矛盾集中在供给层面,即使全年经济增速由于一季度而较低,但二、三、四季度只要增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供给侧带来的就业问题就会快速解决,而且供给侧的就业问题也更需要金融、财政从贷款、税费、补贴等方式解决,但是,海外疫情的爆发改变了这种局面。我们认为,外需在二次冲击后的回落,将使疫情影响快速转向需求侧,经济增速压力进一步加大,产业链供应风险以及外需下行风险共同成为就业问题的新要素,就业压力也将从服务业向制造业扩散,因此就业问题需要额外的内需刺激来进行应对。

我们试图从行业的就业变化角度以及国内产业链两个角度,对稳就业的政策支撑方向进行一个大致分析。

(1)就业历史变化角度,我们认为一是存量占比较高的行业面临着失业集中提升的风险,二是增量较多的行业或成为政策发力方向。首先,关于城镇新增就业的概念,实质上与净增就业概念有别,新增就业单纯反映就业岗位的增多,而净增就业考虑了已有就业岗位的消失。根据《城镇就业人员变动数据测算暂行办法》,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等于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减去自然减员人数[1],其中新就业人员包含了一些再就业人员,因此短期失业再就业的人被重复计入新增就业。

如果我们从净增概念来看,近年来净增就业人数持续下降,2019年城镇净增就业828万人,同期新增就业1352万人(图1)。进一步对私营和非私营的就业人数观察,私营部分包含农村和城镇(二者比例大致在16%:84%),非私营部门仅包含城镇就业。就业人数存量较高的行业,集中在零售和批发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此外私营部分在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存量较高,非私营部分除了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存量占比较高外,在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也有一定分布。综合行业分布和私营非私营部门特性,疫情冲击的就业风险,首当其冲的是第三产业的私营部分,二次冲击将集中在制造业,影响大概率仍将集中于私营部门。

增量角度,从净增就业考虑,近年来就业吸纳能力方面,私营成分表现突出,特别是私营部门的零售和批发业,城镇部门的净增就业在制造业领域呈现下降状态。行业角度,净增就业贡献的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零售和批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的净增贡献非常有限。因此,从大类行业来看,零售和批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对于近年净增就业吸纳作用较高。

因此从就业总人数的存量和增量角度,服务业对于新增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特别是私营部门的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以及部分新经济服务业等也具备重要作用。制造业对于稳定存量就业意义显著,虽然私营部门仍然占据主导,但其中非私营部门的作用进一步上升。

(2)从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链角度来看,单位总产出用工人数,与就业存量和净增角度有一定相似性:批发零售业、建筑业远高于制造业。但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高技术仍然呈现出一种相对的“劳动密集”状态,即单位增加值耗费人力较多。我们对广受关注的新基建七大领域,梳理出上游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通过全球投入产出表中对中国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新基建相关行业总产值提升,带动的就业需求与传统建筑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若按照单位总产出用工人数来看,建筑业单位产出用工人数大约是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制造的3倍,若考虑城轨交通领域,将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纳入,建筑业拉动就业大约是新基建的2倍左右,而除汽车的批发零售业加总的单位产出用工人数大约是建筑业的5倍左右。

净增就业角度,若考虑建筑活动链条较长,建筑活动提升对上游钢压延产品、建材、金属制品等行业的就业仍然具有拉动作用,那么净增就业的拉动作用会进一步提升,但作用仍然有限。因此,建筑活动改善带来的制造业需求提升,更多的作用是从存量角度稳定存量制造业就业。

基于行业就业拉动,由于直接针对批发零售业的政策刺激措施有限,我们基于细分行业的产业链角度,进一步梳理了对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需求贡献较大的行业,我们认为间接行业的复苏会迅速提升批发零售和商务服务的需求,进而拉动就业吸纳,在一定程度代表了政策的可选方向:

对于零售和批发业,我们发现食品饮料链条、汽车链条、传统制造链条中的家具制造、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的需求较大。其中汽车整车与零部件生产对批发和零售的上游需求在14%左右,家具制造在6%,皮革等制品在5%左右。我们通过工业年鉴梳理,发现细分行业中净增平均用工人数比较高的行业集中在汽车制造、公用事业、医药制造等。除了,对批发零售业的拉动外,汽车制造自身在制造业净增就业的贡献也比较突出。

对于商务服务业,我们发现货币金融、电信、软件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对其需求较大。多数行业与消费活动紧密相关。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以稳就业为导向的政策方向有三个可能方向,就业拉动的整体作用依次减弱:

一是加大对消费端支持,通过批发零售业复苏带动就业提升。除了对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日常消费的修复外,同步加大对住宿和餐饮行业的帮扶和支持。此外,大力支持汽车制造与消费,一方面汽车产业链长度较长,对制造业的就业稳定作用较高,另一方面涉及对批发和零售业的需求,可以有效拉动就业,而且汽车行业在工业行业中的净增就业表现也相对较好;

二是通过逆周期政策推升建筑活动复苏,一方面建筑业带来净增就业增多,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条传导进一步稳定制造业就业;

三是鼓励新基建,短期带动部分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信息服务业相关就业;

综合来看,基建方向对于经济增速托底的作用更加明显,净增就业贡献不及消费方向,但加大基建投资短期的就业提升效力突出。而新基建更多是改善长期效率,对经济增速托底、就业拉动以及消费促进作用虽均有涉及,但短期作用也相对有限。消费方向政策虽对新增就业意义重大,但需要一定的修复过程。因此,我们认为稳就业政策目标,将加速建筑业复工,短期提升建筑活跃度,并持续加大对消费方向的政策刺激力度,其中除服务业外,核心在于汽车产业。

二、国内经济:供需小幅修复,仍处低位

下游:地产销售降幅收窄、土地供应改善、成交恶化,溢价率提升

地产销售同比仍大幅下降,但较2月明显改善。三月以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49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6%。其中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9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1%;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23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5%;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171.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7%。

3月以来,土地供应降幅显著收窄,而成交降幅进一步扩大,其中一线城市供应和成交均增长明显。土地成交溢价率提升。100个大中城市数据显示,3月以来土地供应面积为1177.0万平方米,同比增速从2月的-64.4%提升至-3.2%,其中一线和三线城市均同比增长,增速分别为41.8%、17.3%,而二线城市有所下降,同比增速-26.1%;土地成交方面,3月以来共516.3万平方米,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增速从2月的-29.5%下降为-49.6%,其中只有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同比增长34.1%,二三线城市同比增速分别为-36.1、-67.2%。整体成交土地溢价率较2月的8.73%提升到14.6%。汽车销售方面,3月截止15日,从当周日均乘用车销量来看,同比降幅达49.1%。

中游:高炉开工率小幅提升,日均耗煤增速延续下降,水泥价格和动力煤价格均较2月小幅下降,螺纹钢价格继续下降,库存环比增幅收窄

高炉开工率小幅提升,日均耗煤增速延续下降。本周高炉开工率为65.1%,较上周提升0.6个百分点。6大发电集团日均煤耗量3月以来同比增速为-23.2%,较2月进一步降低3.4个百分点。

水泥价格和动力煤价格均较2月小幅下降。3月以来,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下降3.9%,较2月降幅扩大1个百分点,较2019年3月上升5.4个百分点。动力煤当周价格环比下降2.2%,收于555.7元/吨,同比降幅较2月扩大6.4个百分点至-11.1%。

螺纹钢价格继续下降,库存环比增幅收窄明显。3月以来,螺纹钢价格继续下降,环比增速较2月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至-2.6%,收于3624.1元/吨,同比较2月降低3.9个百分点至-10.6%。螺纹钢库存同比增速较2月上升5.9个百分点至46.4%,环比增幅收窄,较2月下降70个百分点至31.9%。

上游:原油大跌,铁矿石价格小幅上涨,铜价下降

原油市场大幅下跌。截至3月19日,英国布伦特原油当月现货价格较2月大幅下降32.5%至37.5美元/桶,WTI现货原油价格较2月下降43.7%至25.2美元/桶。两大原油价格连续三月下降,环比降幅较2月大幅扩大。

铁矿石价格小幅上涨,铜价有所下降。3月以来,铁矿石期货价格较2月环比上涨5.6%,为661.1元/吨,同比增幅较2月上涨6.1个百分点至7.2%。阴极铜期货收盘价为43138.7元/吨,较2月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12.3%。

食品价格:蔬菜价格和猪肉价格均环比下降

3月以来,蔬菜价格和猪肉价格均环比下降。截至3月20日,28种重点监测蔬菜均价为5.1元/公斤,较2月整体下降10.9%,蔬菜价格同比涨幅自2月的同比17.9%回落至5.3%。22个省市平均猪肉价格为48.1元/公斤,较2月环比下降3.5%,但同比角度,较2019年仍然涨幅明显,上涨达147.5%。

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下行,人民币汇率小幅走弱

利率方面,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截至3月20日,R007较上周下行44bp至1.6524%, R001较上周下行60bp至0.8589%。中长期利率整体小幅回落。1年期国债利率较上周下降5.5bp至1.8682%,10年期国债利率较上周下降0.6bp至2.6815%。信用债利率下降。AAA级中短期票据3年期收益率较上周下降2.3bp至3.0510%,1年期收益率较上周下降8.5bp至2.5092%。汇率方面,受资本流动和美元走强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弱。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较上周上升735bp至7.0661。

三、全球大类资产:全球股市、大宗商品齐跌,债市多数走弱

全球股票市场延续上周跌势。中国股市连续四天下跌后周五小幅反弹。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下跌4.91%,创业板下跌5.69%,香港恒生指数下跌5.11%。美股受延续上周大跌趋势,并分别于16日和18日两次触发一级熔断。标普500指数下跌14.98%,道琼斯指数下跌17.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2.6%,三大股指均创2008年以来单周最大跌幅。3月以来美股已出现4次熔断,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22.0%,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下跌24.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计下跌19.7%。亚太地区和欧洲股市受疫情蔓延和全球金融市场负面冲击,也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跌。

汇市方面,美元本土流动性趋紧,导致美元大量回流国内,本周美元兑人民币(CFETS)大幅上行3.28%,人民币指数微涨0.05%,保持相对稳定。美元指数大幅上涨4.48%,主要外汇兑美元汇率均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欧元兑美元下跌3.9%,英镑兑美元下跌5.9%、3月以来累计下跌9.1%,美元兑日元上升2.00%。

大宗商品方面,受疫情全球蔓延叠加OPEC+谈判破裂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大幅上升,除大豆外商品价格跌幅明显。NYMEX原油、IPE布油分别大幅下跌28.86%、19.26%;COMEX白银大幅下跌13.96%、COMEX黄金下跌1.8%,南华贵金属指数大跌9.88%;DCE铁矿石跌2.2%,LME铜、锌、铝分别下跌13.8%、6.9%、6.7%,南华金属指数下跌5.0%;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微跌0.95%。

全球债市除美债以外均走弱,美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内下调18bp(价格周内上涨0.2%),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内下调2bp(价格周内上涨0.2%),3月以来累计下跌21bp(价格上涨1.7%);德、法、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分别上升36bp、23.10bp、5.70bp(价格则分别下跌2.88%、1.85%、0.46%)。国内债市,中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5.52bp(价格上升0.06%),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0.56bp(价格下降0.04%)。

四、国际政策:各国央行政策频出,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

1)美联储宣布为市政债券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2020年3月2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扩大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的担保品范围。

联储声明,通过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将为合乎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为美国市政债券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一周增长约3500亿美元,本周达到4.7万亿美元。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2月出席国会听证会时表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联储就没有购买过市政债券。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近期美国市政债券市场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2)美联储联合九国央行建立临时流动性掉期交易

当地时间3月19日,美联储表示,将把美元货币兑换计划扩大到其他九个央行,建立临时美元流动性安排(掉期交易)。美联储在声明中称,除了与规模较大的其他央行的现有货币互换安排外,该行还将把额度延伸至澳大利亚、巴西、丹麦、韩国、墨西哥、挪威、新西兰、新加坡和瑞典央行。这些额度将作为美元掉期,有效期为6个月。当日美元指数已经冲破102关口,创下2017年年初以来新高。

3)美联储之前公布的定期操作计划进行最高500亿美元的32天期操作

美国东部时间3月16日,美国三大股指开盘下跌均超7%,纽约证券交易所场内响起一级熔断警报,这也是本年度第三次,有熔断记录以来第四次熔断。熔断后指数温和上涨,随即尾盘持续下跌。截至当日收盘,标普500指数收报2386.13点,下跌11.98%,盘中暴跌近13%,最低报2364点,举例二级熔断2358仅差6点。

根据纽约联储每月月公布的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三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做计量模型得出)。从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美国衰退概率会达到38%,此后这个概率有所回调。

资料来源:Bloomberg

4)美国两院投票通过新官疫情应对法案,财政部提供援助资金总额或超万亿美元

美东时间3月14日凌晨,美国国会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法案,为美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出一揽子经济援助计划。3月18日,法案移交参议院表决,参议院以90票赞成,8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再次通过,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该法案该方案重点包括免费开展新冠病毒检测、支持疫情期间带薪病假、扩大失业保险、扩大食品补助等措施。

财政部部长努姆钦表示,为应对疫情影响,白宫正在与国会商谈重大经济刺激计划,将重点帮扶小企业、航空业、酒店业等,并可能直接为民众提供现金支持。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一财政刺激措施或达一万亿美元。

5)英国央行紧急降息至0.1%,并承诺购买2000以英镑债券

3月19日,为稳定金融市场,英国央行的九名利率制定者一致投票赞成下调基准银行利率至0.1%,这是该行在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内第二次紧急降息。

除降息之外,英国央行承诺将增加2000亿英镑购债计划,重新开始购买公债和公司债,这是自2016年以来,英国央行再次决定购买此类债券。3月18日,欧洲央行也加大了债券购买力度。央行总裁贝利表示,购买债券是此次稳定金融市场情绪的前期措施。

6)英国首相鲍里斯宣布停课停学,升学考试取消

3月18日晚,英国首相鲍里斯在新官疫情发布会上宣布,本周五开始,除了少数关键岗位防疫一线人员的子女和弱势群体儿童可以继续上学之外,所有学校、幼儿园教育机构全部停课,原本定于5月和6月的升学考试也被取消。

在此前3月12日的公开演讲中,鲍里斯曾反复强调不会停学,但是官方大型活动将被禁止。这也是英国首次官方宣布停课停学的政策。

7)全球央行开启降息潮,日本、印度等国尚未跟进

3月16日,新西兰央行跟随美联储紧急降息,将隔夜拆借利率(OCR)降至0.25%。随后14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行动。除新西兰,16日已有韩国、捷克、科威特、尼日利亚、阿联酋、沙特、卡塔尔、巴林、以色列、越南、约旦、斯里兰卡、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宣布不同程度的降息政策。

3月17-19日,英国、埃及、智利、突尼斯、土耳其、亚美尼亚、巴基斯坦、突尼斯、波兰、加纳、巴西、菲律宾、冰岛、澳大利亚以及印尼共15家央行宣布了降息。

日本维持了-0.1%的负利率和国债收益率0%的目标不变,但是退出双宽松(QQE)政策,提高ETF购买政策目标至12万亿日元,并调整企业债、商业债权和地产信托投资基金(J-REITS)购买规模。3月17日,日本央行购买1216亿日元ETF,是2008年以来最大数额。印度未降息,但进行了1万亿印度卢比的长期再融资操作。欧洲央行宣布价值7500亿欧元的疫情大流行购买计划。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署名文章上表示,本次增加的购买计划,与上周决定1200亿欧元额外购债计划加起来的总购债规模约为欧元区GDP的7.3%。欧洲央行将“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利用工具的全部潜力,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行动”。

8)新冠肺炎持续发酵,全球43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本周增加25国

3月15-18日,哥伦比亚、葡萄牙、澳大利亚、约旦、纳米比亚、斯威士兰、苏丹、亚美尼亚、厄瓜多尔、芬兰、法国、摩尔多瓦、哥斯达黎加、波黑、斯洛伐克、奥地利、塞浦路斯、黎巴嫩、南非、秘鲁、萨尔瓦多、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罗马尼亚等25国相继宣布进入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分别宣布了停课停学、居家格力、限制人员流动、封城等不同政策。

截至3月19日下午,全球43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其中法国、韩国分别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和“战争状态。”继上周美国、意大利、韩国、西班牙、捷克、委内瑞拉、巴勒斯坦、危地马拉等18国宣布紧急状态后,本周有25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截至3月21日全球(除中国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人数211606人,现存确诊人数171738人,累计死亡8538人,治愈21330人。其中,意大利疫情最为严重,当前累计确诊47021人,死亡4032人,现存确诊37860人,当前死亡人数已超过中国,成为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除意大利外,西班牙、德国、伊朗、法国、美国累计确诊人数均已破万,其中伊朗死亡人数1556人,西班牙死亡人数1326人。

五、国内政策:多部委发布对疫情支持政策,复工提速在即

1)证监会批准液化石油气期货及期权交易

2020年3月19日,证监会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液化石油气期货及期权交易。液化石油气期货合约正式挂牌交易时间为3月30日,液化石油气期权合约正式挂牌交易时间为相应期货合约成交的下一个交易日。

资料来源:证监会官网

2)人社部2月份全国减免三项社会保险费1239亿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月份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123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受益最大。目前各地政策正在陆续执行到位,减免效果已经显现,预计2月至6月减免额为5000亿元以上。

3)一行两会出台办法激励地方金融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近日印发《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措施的实施办法(2020)》(下称《办法》)。三部门将对地方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情况进行评价,入选激励名单的省(区、市)将得到5项奖励。另外,评价对象为31个省(区、市),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为提高激励含金量,将严格控制督查激励数量,一般控制在5个以内。

4)商务部五方面加大稳外资工作力度

商务部外资司相关负责人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商务部加大稳外资工作力度的五方面重点工作:一是推动进一步扩大开放。二是落实各项稳外资政策措施。三是建设高质量开放平台。四是提升投资促进水平。五是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5)发改委:510个交通重大项目复工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基础设施发展司调度的533个交通重大项目中,除湖北及西北东北等部分省区尚未具备开工条件的23个项目外,已全部实现复工。其中铁路项目37个,已开复工34个;高速公路项目459个,已开复工443个;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工程项目7个全部复工;机场项目30个,已开复工26个。除湖北外其余项目也将随着气候等条件改善,预计在4月底前实现复工。

6)多部门提振消费,尽快让消费“热”起来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造成较大冲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多部门负责人对于提振消费作出回应,下一步促消费的政策轮廓进一步清晰,包括稳定汽车消费、壮大新型消费、振兴旅游消费等多个方面。在扩大重点商品消费方面,王斌称,将进一步研究提出促进汽车、家具、家电等商品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支持引导各地制定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电子产品以旧换新。家政、餐饮等服务消费也是当前促消费扩内需的另一着力点。王斌称,要壮大服务消费,引导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企业下沉社区,创新服务模式。在振兴文旅消费方面,文化和旅游部一方面指导景区、博物馆等有序恢复营业,另一方面,鼓励大力发展数字文旅产业,扩大沉浸式体验型文旅产品的供给。

7)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适时适度调高预算赤字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近期表示,适度调高预算赤字率是有空间的。这是有关部门首次明确回应赤字率提升问题。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提高赤字率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必要性大幅增强,更重要的是,我国赤字率水平总体较低,政府部门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具备适时适度提升空间。

8)三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促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

2020年3月1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生猪稳产保供的通知》,要求推动生猪生产加快恢复,督促各类在建项目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形成产能,引导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完善临时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将享受临时贷款贴息补助政策的规模猪场条件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为年出栏500头以上。

9)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重大投资项目加快开复工:1.5万个项目将提速

2020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把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作为稳投资、扩内需的重要内容,抓紧帮助解决各类所有制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用工、原材料供应、资金、防疫物资保障等问题,推动各地1.1万个在建重点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国常会还强调,要加快发行和使用按规定提前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督促加紧做好计划新开工的4000多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后续项目储备。对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等开设绿色通道,尽快实现开工建设。

10)国家发改委: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年3月17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刘世虎在国家发改委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抓紧准备专项债券项目。

11)银保监会:我国金融市场有稳中向上基础

近期,受疫情在全球扩散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加剧,我国金融市场也受到波及。2020年3月17日,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就疫情冲击下的我国金融市场走势、宏观经济影响,以及银行不良贷款变化趋势等热点话题发表看法。肖远企表示,近期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主要受境外金融市场影响,长期来看,我国金融市场比较健全,有稳中向上的基础,对我国金融市场充满信心。2月以来,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有所上升,不过,肖远企表示,银保监会对银行资产质量做过压力测试,不良贷款受疫情影响会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会太大,风险整体可控。对于近期部分地方出现的房贷政策调整一事,肖远企表示,目前房贷政策整体没有变化,个别地方和银行作出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的调整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12)美联储再次降息,央行暂按兵不动

继美联储意外宣布降息100个基点并启动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后,2020年3月16日,央行开展1年期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水平维持3.15%不变。 

13)央行:2020年3月16日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2020年3月13日,央行宣布将于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六、下周关注

数据方面,下周将公布海外美欧3月PMI数值,中国2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事件方面,需关注海外防疫策略变化以及英国央行等海外央行新举措。

(本文作者介绍:KKR投资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