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谁是欧元区低利率的替罪羊

Guntram Wolff
2015-12-08 10:15:39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欧洲智库(Breugel)经济学家 Guntram B Wolff

欧洲央行总因为低利率政策被吐槽,尤其是在德国。因为德国人认为这是在剥削那些苦苦存钱的储户们。但实际上,这些争论总是忽视一个现实,即实际利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下跌了。

欧元区低利率的“替罪羊”和“主谋”欧元区低利率的“替罪羊”和“主谋”(来源:路透社)

欧元区利率下跌的原因一直是热门话题,当然,因为人口学和其他结构性的因素,全球储蓄和投资也早就出现了长期的变化。货币政策并不是类似状况出现的原因,那到底是什么在作祟?货币政策是不能用来解释财富再分配的问题的,因为再分配其实是政治范畴的问题。欧洲央行必须要延续他们的货币宽松政策,但是要做到政治正确,欧元区又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确保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增长,这在牵扯到移民问题时显得更加重要。

欧洲央行有足够的独立性去履行他的职责,这一职责主要是保证欧盟的通货膨胀指标靠近2%,同时又要低于2%。现在,通货膨胀率接近零,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只有1%时,欧洲央行与其设定目标还差得远呢。欧元区市场的通货膨胀率即使到2019年也可能都很难回到2%的理想值。低通货膨胀率助涨了实际利率,所以,虽然欧央行的政策设定利率仅有0.05%,但实际利率还是比均衡利率高出太多。结果,欧央行的货币政策虽然影响范围很广,但其实际效力其实十分有限。

在德国,欧央行受到的指责尤其多,这些指责主要是针对其设定的低名义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很多人都在争论这些政策是在将储户的资产“充公”。尽管如此,对于储户来说,实际利率是相关变量,通货膨胀率下降后,实际利率反倒是上升了。当然,因为长期利率走低,储户的利益也的确受到损害。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10年期的德国政府债券收益率超过4%,新千年后降至2.5%,2010年后,平均收益率缩水到可怜的0.4%。

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惯以通过产品组合达到名义利率的水平,如此悲惨的局面自然让这些行业很难操作。金融业界巴不得欧央行的低利率政策早点结束,但他们忘记了欧央行是无从对再分配这样的问题负责的,他们只是在简单履行自己的职责罢了。此外,如果欧央行升高利率,没准对很多机构伤害更大——经济衰退可能会更加严重,通货膨胀率更低,结果是导致长期名义利率更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指责欧洲政界,而不是欧央行。实际利率是否需要降得更低才能平衡存款和投资?是否政府应该采用结构性以及财政举措对目前的形势作出回应?

我的分析是,欧洲政界应当为欧元区,以及德国提供更好地投资机会。这意味着改善商业环境,提升长期计划的确定性,同时还应当深化欧洲单一货币市场。

说到德国,人们经常指责德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几乎接近GDP的9%,这意味着即使是德国公司也丝毫不热心在本土投资。基本来说,这只能说明德国的投资环境有多恶劣。德国政界需要在服务板块减少保护主义,积极对新科技板块做出结构性改变,并保证投资人可以针对德国能源转型,以及气候政策做出长期计划。此外,德国需要增加公共投资额。这些投资所需要的最基本需求其实刚刚被提及。

大批涌入的难民给德国社会带来了剧烈影响,但我认为应当被看做一个机遇,德国政府应当借此增加理性并富有前瞻性的公共投资,满足社会在住房,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根据一些独立机构的估计:既然这些暂时性的花销可以为不久的将来带来更高的公共收入,那类似的花销完全可以通过赤字花费来实现。这既可以支持德国经济,又可减少再分配方面出现的冲突。

如果能用聪明的融合方式,让难民真正融入德国以及欧洲经济,并佐以用财政赤字作为金融支持,最终一定会帮助提升结构性的实际经济利率。这也在帮助欧央行履行职责,使得量化宽松政策更有可能早点结束。结果,类似这样的一揽子综合举措将成为最好的路径,保障债主和储户都看得到实际利率出现上升,而德国公司也会因为投资本土重获收益。

(本文作者介绍:欧洲知名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副主任Guntram Wolff)

分享文章到
热门评论

目前没有热门评论,去评论

打开新浪财经 发表你的观点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