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股

对话黄益平: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新浪财经

关注

对话黄益平:现在是时候考虑全面放开户口制度

对话黄益平:中国抑制性金融政策的作用已经由正转负

对话黄益平: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最大教训是监管没到位

黄益平: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需要留出一定空间

达沃斯当地时间1月23日消息,新浪财经在2020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对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他指出,美国如果再次走入经济衰退,其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他建议,为预防未来的风险,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黄益平还指出,从欧美国家看,如果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会引发资金错配到一些效率不太好的领域,形成新的僵尸融资渠道。对中国经济而言,当前最大的麻烦是货币政策的传导问题,即融资难,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地通过央行宽松货币政策而能够有效地得到解决的。(新浪财经 王茜)

新浪财经:您近来谈到逆周期政策时提醒道,在大幅度放宽货币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警惕可能形成新的僵尸融资渠道。您是如何看待当前央行释放流动性举措的?您是否赞同维持或进一步宽松?

黄益平:我觉得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警惕僵尸融资,其实我主要是说的是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日,因为它们量化宽松政策已经持续了十年,现在也没有到头的迹象,零利率、负利率。我的担心是货币政策本来应该是逆周期调控的措施,经济不好的时候刺激一下,稳定增长。现在的问题是全球危机以来十年,货币政策一直保持非常宽松的状态,一直没有退出。

有的欧美学者就说,目前通胀率还很低,经济状态也不好,所以货币政策的空间还很大,可以持续地刺激,货币供应量可以增加,利率还可以往下走。总之他们觉得只要通胀没有起来,货币政策还可以进一步宽松。我担心的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伯南克总结大萧条的教训,发现当时央行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应对危机。所以当他面对大衰退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出手,量化宽松加上最终贷款人作用。这个在危机的时候肯定不错,但持续十年,我现在有点担心货币政策的机制发生了变质。

最近看到纽约大学Acharya教授的一个研究,非常有意思,Acharya教授曾经担任过印度央行的副行长。他利用欧洲数据的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极度宽松的环境下,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不但不会提高通胀率,而且有可能造成通缩。它的作用机制是这样的: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如果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大量的流动性可能会流向所谓的僵尸企业。原本应该关门的企业重新获得了融资,经济活动可以继续,就业也可以继续创造,所以看上去经济增长还不错,失业率也很低。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了增加了过剩产能,这样,货币政策的宽松不但不会提高通缩压力,反而可能造成通缩。这说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其实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如果再用日常的观念来指导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即只要通胀率不高,就可以无节制地放松货币政策,很可能造成南辕北辙的结果。

这个故事主要是对欧美而言,我并不认为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宽松已经会引起通货紧缩。但货币政策宽松过度,可能导致经济质量下降,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归根到底,货币政策是应对周期性问题的,如果想靠货币政策支持长期增长,最后一定会变成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的事实。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还是比较稳健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一些。央行官员也一直说要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我认为这个是非常理性的政策立场。

第一是我们经济如果是还有下行压力,采取一些逆周期调控,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另外一方面,即使我们的经济在疲软,我们的增长速度也还是保持在6%左右。所以是不是需要进一步地大幅度地宽松,需要斟酌。

第二,对中国经济而言,当前最大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流动性缺乏或者货币政策太紧,而是怎么样把宏观的流动性转化为微观企业的融资,也就是说如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二这不是简单的通过央行宽松货币政策而能够有效得到解决的。

最后,在经济能够保持相对平稳的前提下,货币政策保留一定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以应对将来的不时之需。现在很多美国专家都说美国2020年的经济形势应该不错,他们也认为目前美国没有特别大的金融风险,他们的担心是,一担因为一个目前上不知道的原因美国经济再次走入衰退,货币政策几乎已经没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了。对我们来说也一样,我们需要保留一些政策空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