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托

信托三分类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市场资讯

关注
听新闻

发布人: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 副总裁 刘铁峰

昨日,中国信托业协会举行发布会。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于202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铁峰表示,根据中国信托登记公司的信托产品登记数据显示,2023年6月至12月,信托行业共成立信托产品30415个,成立规模为43325.05亿元。相关业务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行业转型升级探索进行中,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2023年6月至12月,资产服务信托新成立19046个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24708.41亿元,规模占比57.03%;资产管理信托新成立10862个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18416.76亿元,规模占比42.51%。从成立个数上看,资产服务信托较资产管理信托高75.34%;从成立规模上看,资产服务信托较资产管理信托高34.16%。资产服务信托的成立笔数及规模均大幅度超过了资产管理信托,信托公司整体业务结构正进一步优化,回归本源及转型升级工作正在路上。

二是努力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2023年6月至12月,全部25个业务品种中,保险金信托、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法人及非法人组织财富管理信托的成立笔数均在前5名。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信托公司持续加强转型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和专业服务能力,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利用信托优势为社会大众实现财产的规划、配置、保护、隔离、传承等功能。

三是持续回归受托人定位,有效发挥信托制度灵活性。2023年6月至12月,全行业共有48家信托公司开展了行政管理服务信托业务,新成立产品916个,成立规模为8367.88亿元;共有21家信托公司开展了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业务,新成立产品68个,成立规模为3258.31亿元;共有33家信托公司开展了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业务,新成立产品348个,成立规模为4034.94亿元。信托公司正持续回归受托人定位,发挥信托制度灵活性和创新基因,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四是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助力共同富裕工作目标。慈善信托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将慈善行为和信托制度融合创新的业务模式,各家公司正凭借信托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职能,大力推动共同富裕工作。2023年6月至12月,全行业共有49家机构开展了公益慈善信托业务,新成立372个公益慈善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6.64亿元,涵盖了教育、医疗、扶贫、环保等诸多领域。

随着监管部门持续指导信托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信托公司将加快丰富信托本源的业务供给,更为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信托新分类品种中,保险金信托、家庭服务信托和家族信托都备受关注,是探索信托制度普惠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相关业务发展情况如何?针对这一问题,刘铁峰表示2023年6月至12月,共有54家信托公司开展了2798笔家族信托业务,成立规模为466.10亿元。全行业共有38家信托公司开展了2077笔家庭服务信托业务,成立规模为37.85亿元。随着各家信托公司业务配套资源的逐步完善,家庭服务信托和家族信托的覆盖面预计将持续提高,会有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信托制度带来的益处。

2023年6月至12月,全行业共有39家信托公司开展了10764笔保险金信托业务,成立规模为683.81亿元。其成立笔数是所有25个业务品种中最多的,占全部新成立信托产品总笔数的35.39%。保险金信托融合了信托和保险的特点,在养老规划、财富传承、风险隔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兼具普惠金融的特性,成为了行业展业的重点方向之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