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马斯克又赢了

盒饭财经

关注

来源:盒饭财经

特斯拉赢了吗?

撰文 | 毕安娣

编辑 | 王靖

马斯克的天价薪酬之争,一直从2018年持续到现在。这一次,马斯克又赢了。

当地时间6月13日,特斯拉召开年度股东大会,会上股东批准了CEO埃隆·马斯克56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

“天呐,我好爱你们,你们是最棒的股东!”

登上舞台的马斯克精神抖擞,当即宣布特斯拉机器人业务的新目标:明年,也就是2025年,特斯拉将开始“限量生产”擎天柱,并在自家工厂测试仿人机器人。他还预测,特斯拉明年将会有上千甚至数千个擎天柱机器人工作。

此外,他还宣布要为中国和欧盟制造特供版的CyberTruck。

实际上,在社交平台X(前Twitter)上,马斯克早早发布信息向大众宣布股东投票结果,并感谢大家的支持,此时距离股东大会还有十几个小时。马斯克这样做事出有因——特斯拉散户持股比例很高,据标普数据,43%的特斯拉股票被个人投资者持有。也因此,获得散户的支持并动员他们参与投票,是马斯克此战的关键策略。

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积极给出特斯拉接下来的计划,心情大好,和此前的表现相比尤其明显。此前在与反对者斗争的过程中,马斯克多次放话威胁,一会儿说持股比例过低就不会再领导特斯拉,一会儿说要在特斯拉意外打造AI和机器人产品。

市场对特斯拉股东投票结果给出了正面反馈。特斯拉股价连着两日上涨,6月13日美股盘后较6月11日上涨近7%。而在这之前,特斯拉今年以来股价已经下跌30%以上。

动辄被自家大股东请上法庭的CEO,放在整个科技界的头部公司里也不多见。明明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特斯拉,却动不动剑拔弩张。这次马斯克又赢了,对特斯拉意味着什么?特斯拉赢了吗?

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天价薪酬之争是怎么回事。

早在2012年,特斯拉就为马斯克制定了颇为激进的激励计划。以“10个业绩小目标”为条件,为期10年,如果达到则马斯克可以以每股6.24美元的价格购买5%的股份。这些“小目标”包括量产某些车型、达到一定产量、毛利率、市值等。

要么全有,要么全无。而马斯克自此不再从特斯拉获得工资和现金奖励,也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能拿到手的期权。

在激进的激励之下,马斯克也不负众望。没有等10年期满,2018年,马斯克带领特斯拉完成了目标,彼时市值已突破500亿美元,他如约拿到5%的期权。

也是在2018年,特斯拉给马斯克制定新一轮激励计划,包括“12个小目标”,涵盖公司市值、运营收入和盈利等方面。如果目标全部达成,马斯克将获得相当于特斯拉12%的股份,价值约560亿美元。

这也是“560亿美元天价薪酬”的来源。

站在制定这份激励计划的2018年来看,特斯拉的市值不过刚刚跨过500亿美元的门槛,而激励计划中最后一级的市值目标高达6500亿美元。更关键的是,特斯拉在那一年走进“至暗时刻”,破产流言满天飞,汽车交付时间也拖了又拖,大多数股东也许并不觉得激励计划中的一系列能够真的被实现,股东大会以73%的比例通过了关于薪酬方案的投票。

不过特斯拉董事会给马斯克的这份激励计划,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

到了2018年12月,特斯拉股东之一理查德·托内塔(Richard Tornetta)一纸诉状,将马斯克告上法庭。而托内塔本身就是一名“散户”,手里只有9股特斯拉股票。

托内塔在法庭文件中不仅表示薪酬计划的价值“超出合理判断范围”,而且认为马斯克和多位董事会成员关系紧密,这导致董事会缺乏独立性。说白了,就是薪酬太高了,而且制定薪酬计划的过程中该避嫌的人也没避嫌。

这也是“梦开始的地方”,正是由于这场诉讼,才导致了特斯拉最终需要对马斯克的“天价薪酬方案”进行二次投票。

一直到2022年11月,这个案件才在美国特拉华州开庭审理。说起来有趣,托内塔起诉马斯克的2018年,薪酬计划中的目标还都遥不可及。等到2021年、案件开庭前,特斯拉的市值曾短暂超过万亿美元,马斯克超额达成目标。

今年年初,特拉华州法庭的法官终于做出裁决,金额和制定过程不合理,2018版薪酬方案无效。

马斯克输了官司,愤怒地在社交媒体上开麦:永远都别在特拉华州注册公司。

2018年的薪酬方案被作废了,这也就有了今年特斯拉股东大会对薪酬方案重新投票的行动。

对薪酬方案重新投票,马斯克的境遇却全然不同。

正如前文所说,2018年时,马斯克拿到的激励计划虽然最终的报酬丰厚,但路途漫漫,几乎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马斯克后来也不服气地表示:“你随便向任何一家500强企业的CEO提出这种绩效目标,没人会接受的。”

但时间来到当下,2024年的中旬,马斯克已经完成了目标,如果薪酬方案通过,则他一定会拿到价值560亿美元的期权。

此外,由于从2018年开始长达六年的法律诉讼,大众对于马斯克的“天价薪酬”争议也颇为关注。而特斯拉又是一家散户很多的上市公司,据标普数据,43%的特斯拉股票被个人投资者持有。

一般情况下,股东大会投票,散户参与的热情并不高,这一次,面对数个大股东反对者,马斯克决定动员散户,一起守护560亿美元薪酬。

先来看看反对者。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持有特斯拉0.98%的股份,是特斯拉的重要股东之一,发表声明表示将投票反对薪酬计划:“我们仍然对补偿的总体规模和股票价值的稀释感到担忧。”

主要股东中,美国最大养老基金加州公共雇员养老金服务局(CalPERS)也公开表示反对,且反对得更为激烈。其首席投资官Chris Ailman此前在接受CNBC采访时直言这一薪酬支付方式“太荒谬”:“特斯拉不是英伟达,它不制造AI芯片,不值得60倍的投入,英伟达也才40倍,我并不认为特斯拉的增长如英伟达般迅速。我不否认特斯拉是一辆好车,但它被高估了,它售出的每辆车并没有为它带来什么盈利。”

再来看看支持者。

在股东大会前的舆论战中,特斯拉的多名高管站出来帮马斯克拉票。

特斯拉公司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在X上发声:“特斯拉的目标非常宏大。大多数人只看到表面的东西,但表面之下隐藏着一个宏伟的愿景,需要埃隆的智慧、勇气和果断才能实现。我们的股东肯定知道我们的旅程有多么不平凡。”

翻译一下就是:你们这么聪明,一定不会真的投反对票吧?

拉票行动也蔓延到中文互联网上。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则发布微博称:“很难想象如果没有Elon的智慧、勇气和决断力,我们是否能达到这些目标。”“期待各位股东们能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就连特斯拉在微博的官方账号也发布消息,称“埃隆·马斯克带领特斯拉从一家亏损的企业变成了一家改变世界的公司。”“马斯克履行了他的承诺,现在到我们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马斯克本人则不遗余力地在社交平台X上亲自拉票。甚至邀请15名股东参观特斯拉的奥斯汀工厂,由马斯克和其他高管陪同,包括该公司首席设计师弗朗茨·冯霍尔兹豪森(Franz von Holzhausen)。妥妥的VIP粉丝见面会,这在饭圈怎么着也得是头部站姐才能有的待遇。

除此之外,马斯克也不吝威胁。根据6月6日提交的监管文件,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罗宾·丹霍尔姆(Robyn Denholm)在致股东信中表示,如果特斯拉股东希望继续激励马斯克为特斯拉工作,那么重新批准2018版薪酬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换句话说,如果拿不到560亿美元的薪酬包,马斯克有可能会离开特斯拉。

在这之前,马斯克还曾威胁称,他寻求特斯拉25%的控制权,以实现开发AI和自动驾驶汽车的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个比例,那AI和机器人之类的业务可能得从特斯拉里分出去。

在股东大会前,6月10日,马斯克还放出大招,称“投票的散户股东中有90%的人”投了赞成票。而这条消息本身,自然也是一则有力的拉票宣言。(在投票结果公布前透露投票趋势,真的没关系吗?)

经过一番努力,马斯克赢了。在刚刚结束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中,特斯拉股东投票批准了马斯克56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

在马斯克的带领下,特斯拉一点一点发展成了一家市值近6000亿美元的公司,且特斯拉也成了电动汽车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马斯克反对者的担忧也并非毫无根据。

比起2021年末,不管是特斯拉这家公司的表现,还是马斯克本人的口碑,似乎都在下降。

2021年11月,特斯拉股价来到高位,达到其截至目前的巅峰市值,突破万亿美元。

次年4月时,马斯克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描述马斯克是“小丑、天才、领袖、有远见的人、实业家、表演者、无赖;爱迪生(发明家)、巴纳姆(现代公关之父)、卡内基(企业家)和曼哈顿博士(DC漫画中的超级英雄、科学家)的疯狂混合体”,还称:“股票的价值不是基于现金流,而是基于他们与马斯克的接近程度”,并将2021年成为埃隆·马斯克之年。

然而,也是在那一年,马斯克给自己找了一份新“兼职”——收购推特(Twitter)。为了这笔收购,马斯克反复横跳许久,最终花费了440亿美元。

而特斯拉作为一家汽车企业的表现,也开始出现问题。Model 3上市已经7年,Model Y也已经是4年前的车型。去年的上海车展作为是年全球首场A级车展,不见特斯拉的踪影。

特斯拉屡屡降价刺激销量。据国富银行全数据,2023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汽车价格平均下降12%,交付量较前六个月增长了19%。但在2023年下半年,继续推出激励措施的特斯拉,汽车交付量增速放缓至3%,降价的魔力似乎正在消失。

4月,特斯拉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产量和交付报告,报告期内交付38.6万辆汽车,远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44.9万辆。特斯拉的股价也从年初开始下跌30%以上,相较于2021年的巅峰更是市值腰斩。

但与此同时,特斯拉的股东们却看到SpaceX的火箭一次又一次地发射,新成立的xAI很快就发布大模型Grok。马斯克正在优先考虑将从英伟达购买的芯片用于X公司和xAI的消息从媒体传出,进一步刺激着特斯拉股东的神经。搞得马斯克最终不得不在X上发帖解释。

特斯拉股东的不满声开始频频登上媒体,甚至是传入法庭。反对者担忧马斯克分身乏术,称特斯拉需要一个“全职CEO”。OpenAI掀起全球AI浪潮之后,马斯克又成立了人工智能公司xAI,至此,马斯克名下管理的公司包含特斯拉、SpaceX、无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Neuralink脑机接口、X(Twitter)、xAI等数家。

而在这些公司中,大多数公司不仅是由马斯克为最高话事人,且缺少“接班人”。就特斯拉的接班人到底是谁的问题,媒体猜测了不知道多少回。

马斯克到底有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在特斯拉身上?特斯拉是不是正在沦为马斯克运营其他公司的“奶牛”?特斯拉是不是对马斯克的依赖程度太高了?反对者的每一个疑问,似乎都合情合理。

马斯克终究是赢了,但特斯拉是不是会跟着赢,还得走着瞧。

参考资料:

1、第一财经:《马斯克称特斯拉今年将花费最多4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

2、界面新闻:《马斯克当选<时代>年度人物:天才、小丑、希望将人类带往火星》

3、澎湃新闻:《特斯拉股东大会在即,朱晓彤、陶琳为马斯克天价薪酬方案拉票》

4、字母榜:《Robotaxi,特斯拉股价的“急救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