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消费市场研究:进入南美蓝海的第一站

亿邦动力
中国和南美开始进入紧密合作交流的蜜月期,特别是合作开发秘鲁的钱凯港项目,对中国、秘鲁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来说都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中国而言,钱凯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便捷高效地进口各类资源、保障能源安全,也有利于我国的制造业更多向南美出口。
而就秘鲁等南美国家而言,钱凯港对于拉动当地经济的作用和价值显而易见。尤其是秘鲁,极有可能将会因这个港口的中心枢纽位置进行更大规模、更广泛的亚太地区贸易,从而提升其在整个南美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预计秘鲁未来五年GDP增长或超过拉美平均水平,秘鲁是古代印加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一直是南美洲的“老虎经济”之一。
对于秘鲁这个小型开放经济体来说,对外贸易一直是重要的增长和发展引擎。该国对贸易体制进行了重要改革,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优化了对外国投资的立法和监管。秘鲁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自2010年3月1日起生效。
人口与经济概况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经济规模在南美洲处于中等水平,2023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295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在2%-3%之间,人均GDP约为8700美元,最终消费支出CAGR约2.8%。
秘鲁的人口约34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3860万,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首都利马,使其成为该国最大的城市。2020年开始秘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9%以上,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世界老龄化标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数达到7%以上)。
从性别上看,女性人口相对多于男性。2020年秘鲁城镇化率已经超过78.3%,城镇化率在逐年稳步提高。拉美地区的城市化率虽然达到甚至超过了高收入经济体,但大部分拉美国家仍属于中高收入经济体,这种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被称为“过度城市化”。
秘鲁的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年龄中位数大约在28岁左右。这意味着市场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尤其是对于青年群体导向的产品和服务,如时尚、电子游戏、社交媒体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品牌产品的追求日益增强,为中高端市场带来了机遇。同时,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差异也较为明显,低收入群体更注重价格因素,而高收入群体则更倾向于追求品质、品牌和个性化体验。
秘鲁的矿业资源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矿产总量居世界第七。矿业是秘鲁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近年来矿业发展态势良好,对国家经济贡献突出。根据《秘鲁矿业投资环境及风险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采矿业对秘鲁GDP的贡献达到15%以上,是美洲地区矿业对GDP贡献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线下零售和渠道发展情况
秘鲁的线下零售业初具规模。以首都利马为例,政府在不同社区设置超大型“综合市场”,数百家商户入驻。品类覆盖日常生活涉及的几乎所有方面,包括:生鲜、食品饮料、家清/卫品、服装鞋帽、玩具及生活服务等业态。以零售为主,但不少商家均开展批发业务,辐射周边更下沉社区的零售终端,零售端营销成熟度(商品陈列、卖点挖掘、门头品牌授权等)显著高于其他新兴市场。
利马区域拥有多个不同定位的商超品牌体系,Wong(高端品牌)、Metro(也隶属于Wong Group)、Vivanda、Plaza Vera、Tottus等商超普遍面积较大(3000㎡及以上)。从价格段看,本地生产比例不高,进口商品占据主要市场。进口商品总体较中国可比商品贵20%-30%,而且国际品牌渗透已经非常充分,竞争比较激烈。
Plaza商业广场业态在利马次中心区域是较为主力的消费业态。偏开放式、品牌门店相互独立,构建非常放松、休闲及舒适的购物环境。主要业态涉及商超零售(2-3家综合商超、折扣零售业态)、餐饮、3C数码、服装鞋帽等商品定位及价格体系偏中高端。
在利马区域,Mifarma、Inkafarma等两家头部专业连锁品牌覆盖了药店、母婴及药妆等核心品类。在卫品方面,上述品牌均有绑定非常牢固的自有品牌或渠道品牌。利马核心区域便利店较多,业态与主流业态较为一致,该业态在核心区域的发展程度已较高,外区也有不少中低端业态,以及中小型超市。利马外区与核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零售业态亦较为传统。社区附近会有杂货综合店,同时承担批发+零售角色,国际品牌、区域头部品牌对于外区渠道渗透显著强于其他新兴市场。利马区域零售渠道非常分散,品牌需要配备地区专属业务员持续进行深度渠道开发及覆盖。
秘鲁地区的传统批发商已很少,品牌主要依靠经销商体系完成渠道渗透。头部经销商已高度专业化:配备自主独立开发的数字化体系,市场信息非常敏感,团队职业化素养高。核心原因是各类国际品牌已在当地深耕多年,当地经销体系的运营能力在较高标准要求下得到了较好发展。部分经销商已在拓展零售业态,并开始考虑通过一些基于数字化体系支持的金融手段拓展下游客户。
手机社交和电商发展情况
秘鲁的手机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23年,手机普及率已超过100%,这意味着人均拥有超过一部手机。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运营商的推广使得手机成为秘鲁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线上沟通、购物、娱乐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秘鲁,社交媒体是主要的线上沟通品类之一。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平台几乎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必备工具。WhatsApp尤其受到欢迎,它不仅用于个人之间的聊天沟通,还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商家通过WhatsApp与客户进行沟通、推广产品和服务,甚至完成交易。
此外,电子邮件仍然是正式商务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广泛应用于企业之间、政府机构与企业或个人之间的交流。即时通讯工具除了社交功能外,还集成了多种服务,如支付、文件传输、群组聊天等,方便用户进行多方面的互动和协作。
秘鲁的电商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秘鲁电商市场规模约为35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以两位数的增长率持续扩大。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习惯于在线购物。此外,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许多商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进一步推动了电商的发展。
在秘鲁,Mercado Libre是广受欢迎的电商平台之一,它提供了丰富的商品种类,涵盖了电子产品、时尚用品、家居用品等多个品类,方便消费者一站式购物。此外,Linio、Jolly等本地电商平台也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注重本地化服务,提供适合秘鲁消费者需求和偏好的产品。国际电商平台如亚马逊等也在逐步拓展秘鲁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些电商平台通过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加强物流配送能力和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秘鲁的支付生态系统以银行卡为主,同时数字支付方式也在快速发展。信用卡是秘鲁消费者常用的支付方式之一,尤其是在中高收入群体中。借记卡因其安全性和便捷性,成为秘鲁消费者在线支付的首选。与信用卡相比,借记卡无需担心负债问题,且支付流程更加简单。
此外数字钱包支付也在快速发展中。PagoEfectivo是秘鲁常用的数字支付方式之一,允许消费者通过生成支付单在线下完成支付,适合没有银行账户的消费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钱包在秘鲁的应用逐渐增多,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支付选择。
中国企业进入消费行业的机会
秘鲁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外汇管制,对自然人或法人的外币账户数量或资金汇出不加任何限制。相较于南美其他国家,秘鲁对中国人更亲近。每条街道上都会有名为Chifa(谐音“吃饭”)的中餐馆,1849年首批“契约华工”来到秘鲁,到现在有中国血统的秘鲁人有近3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0%。
中国和秘鲁贸易合作势头也愈发强劲。由于秘鲁制造业的局限性,大多数日用品都要依靠中国进口,同一件商品价格往往是中国的2-3倍。截至2023年中国连续10年为秘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一大出口市场。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秘鲁召开;同月,“一带一路”项目钱凯港正式开港,秘鲁和中国之间的航程将从40天缩短至23天。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这个远在17000公里外的南美洲国家,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出海的新选择。
秘鲁消费市场细分赛道中规模最大的是家具和电器,预计两者的总规模2024年超过10亿美元。另一方面,秘鲁市场中服装品类增长强劲,每年增长率超过10%。其中女装最为强劲,为21亿美元,男装为17亿美元。每用户ARPU为143.70美元。
此外,秘鲁消费者也愿意尝试新品牌。据Ecommerce News 2021年调查显示,42%的消费者表示他们购买了家居和服装类别的新品牌,而41%的消费者则购买了技术产品的新品牌,主要原因是价格和促销活动。而食品和美容类目对“旧品牌”忠诚度更高,只有26%的食品消费者和21%的美容消费者尝试过新的品牌。基于此,做服装、家居产品的DTC品牌卖家,有机会开拓秘鲁市场。
注:文/翁怡诺,文章来源:弘章消费研习社,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