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让科学点燃青春!4位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对话大湾区青少年

新浪科技

关注
听新闻

11月3日上午,2024未来科学大奖周-获奖者对话青少年活动在香港科学馆举办。2024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邓宏魁,物质科学奖获奖人张涛、李亚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人孙斌勇出席活动,向约300名青少年作科普报告,并与青少年分享自己成长、求学、科研的故事。

香港青年科学院院长化学系,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岑浩璋,圣士提反女子中学中五学生张诗欣共同主持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来自香港津贴中学议会,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政府中学校长协会的学校学生,以及包括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香港国际学校、百卉九江书院等20余所大湾区中学的同学们青春洋溢,热情高涨。活动同步线上直播,让更多青少年朋友与科学爱好者共同感受科学的魅力。

现场,科学家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对话,不仅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同时启发他们的科学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希望通过科学家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的形式,点燃青少年无限的创造潜能与科学想象力,为他们未来的科学之路播下希望的种子。

邓宏魁:逆转生命时钟,触摸再生之门——化学重编程

2024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邓宏魁向青少年作科普报告。邓宏魁教授以《转生命时钟,触摸再生之门——化学重编程》为题,向同学们科普了其在化学重编程及再生医学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这一技术在治疗I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和改善衰老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为同学们带来了科学探索的启示和激励。

他指出,化学小分子可以提供外部刺激信号诱导细胞命运重编程,而通过使用化学小分子获得具有分化能力的“种子细胞”,这一方法最为理想。而从体细胞核移植、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到化学重编程,自己与团队共同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并最终在2022年,成功使用化学小分子将人类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hCiPS细胞)。

在邓宏魁教授看来,化学重编程技术的成功应用,预示着未来医疗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为治疗重大疾病和改善衰老提供新的手段。古往今来人类对于再生、重返青春的美好愿望或将成为可能。

张涛、李亚栋:单原子催化,物质合成与制备的极限与边界

2024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张涛、李亚栋分别向青少年作科普报告。他们以《单原子催化》为题,通过详细介绍单原子催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和科学意义,向青少年们展示了科学探索的魅力和力量。

张涛教授指出,从纳米到单原子,催化科学不断追求原子利用率的最大化。张涛团队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光谱技术以及理论计算等手段,建立了单原子催化剂的综合表征模式,成功实现了近50种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

他表示,单原子催化已在多种不同反应中表现出优于传统催化剂的性能,如尾气净化、精细化学品合成、双碳能源转化单原子催化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极端环境下氧/碳资源利用提供核心技术,为现代化工绿色化、高效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AI+SAC为精准多相催化提供了机遇。

李亚栋教授向青少年观众介绍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他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学士开始,经历了高中化学教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及博士等阶段,最终成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而他的学术生涯始终围绕着化学与催化领域。

他指出,单原子催化剂与传统工业(纳米)催化剂相比, 具有活性位点均一、原子级分散,100%的原子利用率,可能是现代化学、化工、制药、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发展升级换代的关键技术——新质生产力突破口。

在他看来,单原子催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能源、环保、化工等领域。其高效的催化性能有望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他鼓励同学们要让兴趣做自己的老师,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孙斌勇:从简单到复杂,详解“数与集合”

2024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孙斌勇教授向青少年作科普报告。孙斌勇教授以《数和集合》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实数、正实数、实数的乘法,以及“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概念。他介绍了现代数学的语言——集合与集合的构造,以及整数、有理数,并通过一系列习题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些基础数学概念的理解。

获奖者对话青少年:让科学相伴少年成长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培养科学兴趣的建议”“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青少年提问,邓宏魁教授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高校及科学公益组织的科学体验活动,帮助发现自己的科学兴趣点。另外,他还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式,化学重编程领域未来也将运用AI来建立细胞的大模型并进行一些预测工作。

针对“在科学研究的征途中是否会遭遇动摇,以及如何有效应对科研挫折”的青少年问题,李亚栋教授指出,每位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都无可避免地会经历挫折与挑战,内心也曾有过动摇的瞬间。然而他强调,不同的理想、目标和追求会对个人的行动有不同的要求。关键在于,要清晰地界定自己的目标,并充分施展自己的专长与优势。

张涛教授则以生动的实例进一步阐述,科研工作中遭遇瓶颈或挫折实属常态,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灵活转换思维。有时候,某项研究在当前课题下可能陷入困境,难以突破,一旦将其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却可能意外地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

围绕“研究数学的初衷”“李群表示论对科学领域的影响”等青少年提问,孙斌勇教授表示,他从小数学成绩就很好,性格也比较随遇而安,后来恰巧得到了导师的引领,就在数学这一学科一步一步的做下来了。在李群表示论方面,孙斌勇教授指出,李群表示论与量子力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数学和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时空变换和物理系统对称性的有力工具,目前他的研究主要应用于数字化问题中的基础性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观众所佩戴的参会证,巧妙地化身为“种子卡片”。当这些卡片被温柔地埋入土壤,并予以灌溉之时,种子便会悄然生根发芽,这一设计不仅富有创意,更象征播种科学的种子,期待这颗种子能够在同学们心中绽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