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凌晨,在微软舞台上,奥特曼6个“更”预测大模型未来!

新浪科技

关注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在Copilot+PC发布仅仅一天后,微软公司CEO、董事长萨蒂亚·纳德拉于今天凌晨,正式发布了微软最新的生成式AI产品,以及系列Copilot更新。

惊喜的是,在发布会尾声,OpenAI创始人奥特曼本人登台,预告了下一代模型将会带来新的模态和整体智能。他预计:“模型会变得更智能、更强大、更安全,而且将会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最重要的是,模型也将会变得更加聪明。

作为本场的主角,纳德拉介绍了微软对于AI技术的进展。他表示,一周前OpenAI新发布的旗舰模型GPT-4o,现已接入Azure AI Studio,可对外提供API。此外,纳德拉还透露了微软将成为首批提供Nvidia最新Blackwell AI 芯片的云提供商,以及 Copilot、GitHub、Team等最新产品动态。

在国内多家头部企业开始卷入激烈的AI大模型“价格战”时,作为本轮AI技术浪潮中最大获益公司的掌门人,纳德拉此次发布没有过多提及商业化,更没有提及“价格战”。

Azure已优先使用GPT-4o

与一天前发布Copilot+PC时侧重介绍硬件产品不同,今天凌晨的微软Build 2024大会,微软更加侧重于介绍AI技术和软件功能更新。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技术堆栈的每一层”,在谈完微软历史上经历的那些关键时刻后,纳德拉为OpenAI成功研发出GPT-3.5加速人工智能“iPhone时刻”的到来表达了谢意,同时也感谢了那些将人工智能技术带到更远地方的人们。

但很快,纳德拉话锋一转便切回到微软产品。首先被谈及的是Windows Copilot,在去年推出Copilot的基础上,微软今年特意为开发者打造了Copilot stack(堆栈),以便开发者能够构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解决方案和体验,同时还在昨天发布了Copilot+PC。

据纳德拉介绍,Windows Copilot 库是一组由Windows附带40多个设备模型支持的 API。其中包括支持Windows体验并可供开发人员使用的 API 和算法。 开发人员可以利用 Windows Copilot库,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即可将Studio Effects 集成到他们的应用中,例如创意滤镜、人像光、眼神交流提词器、人像模糊和语音对焦。

此外,为了方便开发人员在Windows上进行PyTorch开发。Windows还通过DirectML实现了原生支持PyTorch,这意味着数千个Hugging Face模型将在Windows上运行。同时也实现了对于Web Neural Network的支持。

此外,纳德拉还透露了与Nvidia的合作,将上述AI开发工作流程扩展到超过1亿个RTX AI GPU。据他介绍,微软将成为首批提供Nvidia最新Blackwell AI 芯片的云提供商之一。

作为OpenAI最大的投资方,微软也获得了OpenAI所有AI模型的优先使用权。据纳德拉透露,上周OpenAI最新发布的旗舰模型GPT-4o,现已在Azure AI Studio中提供,并作为API提供。据他透露,“Copilot也将开始使用GPT-4o了”。

此外,纳德拉还介绍了GitHub Copilot、Team Copilot的最新进展,以及Microsoft Fabric实时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突破。随后,微软体验与设备事业部执行副总裁Rajesh Jha和微软协作应用和平台总裁Jeff Teper先后登场,详细介绍了Copilot在团队协作以及游戏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国内外“两重天”

整场大会,纳德拉鲜有提及商业化事宜。唯一的一则简短介绍是,“目前已有超过50000家组织使用 Azure AI”。这一景象,与目前国内越来越多背靠互联网大厂的AI云厂商们,纷纷卷入激烈的商业造势和价格竞争中,有着不同的画风。

就在微软本场发布会的前一天,5月21日,在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宣称大模型定价降至0.0008元/千Tokens数日后,阿里云宣布“击穿”全球大模型底价后,最高直降97%,0.0005元可得1000tokens;当日下午,百度也直接宣布两款主力模型全面免费!价格战竞争激烈。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曾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整个行业每年降低10倍推理成本,这是可以期待的,而且是必然也应该发生的。”但对于一部分企业而言,“价格战将压缩利润空间,缺少资金就不能吸引更多人才,有碍技术进步,长此以往更不利于发展,一批中小型初创企业也将随之淘汰。”

作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厂商,押中了OpenAI的微软同时也是当下增长最快的云厂商。Canalys最新资料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1%,达到798亿美元,相比去年增加134亿美元,亚马逊云科技(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总增长率为24%,占总市场的66%。其中,微软增长率31%,几乎是AWS的两倍, AWS增长率为17%。

体量以及增速的优势,或许也让微软Azure有了多一丝的从容。相比之下,体量更小且增速也较弱的国内云厂商们,因此也更加激进了。

不过,随着包括OpenAl在内的各个大模型App用户量增长趋缓,大模型App推广费用越来越高,以及越来越多的AI大模型企业及关联公司先后宣布降价,距离微软Azure下场“卷价格”的那一天,也许不会太远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