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穿搭”爆火,消费市场需要简单的快乐

投中网
“多巴胺”概念的走红,不只是一次潮流的更迭,还有人们关于未来的美好想象,以及在当下极力抓住快乐的朴素愿望。
入夏以来,“多巴胺穿搭”成为了比天气更热的全新潮流热点。在社交媒体上,穿搭博主和明星们纷纷被这种高亮配色、撞色混搭的穿搭风格所吸引,发布一系列的“多巴胺穿搭教程”和变装视频。咖啡和新茶饮品牌也迅速跟上这波夏日流行趋势,推出“多巴胺咖啡”和“多巴胺茶饮”产品。高饱和度的“多巴胺配色”遍布全网的现象,让一部分网友感慨“时尚是个圈”,曾经QQ秀里的非主流配色如今又成为新潮流。而自2020年至今,从莫兰迪色系、克莱因蓝,乃至“Y2K风格”的复古风潮,全球色彩流行经历了从相对简约、平淡的配色风格,向越来越大胆出位且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过渡。而“多巴胺穿搭”在今年夏天的走红,也反映了市场上新一轮消费者心理变化引导下的新趋势。人人想要“快乐因子”与来自艺术家名字的莫兰迪色系、克莱因蓝不同,“多巴胺穿搭”出自时尚心理学家道恩·卡伦(Dawnn Karen)所著的《穿出最好的人生》一书。她在书中提到,“穿着乐观的服装可以释放大量促进情绪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因此,“多巴胺穿搭”的定义,其实就是通过服装搭配来营造愉悦感的穿搭风格。就实际的视觉体验而言,“多巴胺穿搭”一改过去流行的精致优雅和朴素低调的色彩风格,在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吸引眼球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活泼、欢快的情绪。因此在“多巴胺穿搭”走红网络之后,“多巴胺”一词除了特指高亮、混搭的配色风格外,也具有了“快乐因子”的引申含义。“多巴胺穿搭”的走红,还离不开音乐节等年轻人聚集的线下场景。伴随着线下演出市场的复苏,年轻人们涌向全国各地的音乐节。音乐自带的潮流标签以及开放自由的现场氛围,不但让其成为了“潮人”们的聚集地,也让不少年轻人借这一特殊场景,尝试多元的穿搭风格。于是在音乐节现场,随处可见各种将穿衣自由贯彻到底的潮人们,从辣妹、亚逼到Y2K,从行为艺术到cosplay,无论多么夸张的造型都有可能在音乐节现场的草坪上看到。因此也有网友表示,“所有网上那些一般人觉得没办法穿出门的衣服,最终归宿都是音乐节。”作为“音乐节穿搭图鉴”的全新一页,“多巴胺穿搭”对比今年夏天流行的“辣妹装”,赢在了色彩上。当染着缤纷色彩、穿着荧光背心吊带,搭配各种高亮颜色配饰的“多巴胺甜妹”站在舞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里,不用多看一眼就能迅速被人发现。因此在成熟酷辣的“辣妹装”之外,这种“对小学生来说有点幼稚,但对大学生刚刚好的风格”,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在小红书,#多巴胺穿搭 话题的浏览量已经超过2.2亿,相关笔记超过252万篇。而在微博上,除了拥有2.5亿阅读的#多巴胺穿搭#话题外,“明星+多巴胺穿搭”的话题也成为热搜常客。包括金晨、邓超、黄子稻、赵露思、关晓彤、秦岚等明星均出现在相关话题中,足见人们对“快乐因子”的渴望。实际上“多巴胺穿搭”的流行已经完全超越了性别、年龄和职业的界限,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流行狂欢。在社交媒体上,自称“多巴胺男孩”和“多巴胺甜妹”的穿搭博主们,极力展现着青春的气息;过去短视频平台上,穿搭风格多变的“爷爷辈博主”也亲自下场赶上新一轮流行;此外,白领、医生、空姐等带有职业标签的博主也以各自的方式加入追逐“多巴胺”热点的队列中。品牌跟风抢流量,“多巴胺”概念泛滥商家的嗅觉总是格外灵敏。在“多巴胺”成为新晋网络热词后,不少品牌也快速总结了“多巴胺穿搭”的色彩技巧和“快乐因子”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多巴胺穿搭”常用的高亮色彩很好地对应了夏季水果的颜色,为咖啡、茶饮品牌提供了借势的机会。6月中,瑞幸率先推出“多巴胺冰咖”概念,为旗下抓马西瓜拿铁、夏日青提拿铁、橙C美式等产品引流。作为翻版“瑞幸”的库迪,也在几天后打出“水果多巴胺”的关键词,为杨梅、西柚等水果口味的新品提前预热。而在宣传物料上,双方均采用了大面积、高饱和度的水果配色,稳稳拿捏了“多巴胺”风格的精髓。在最擅长打造热门爆款产品的茶饮领域,书亦烧仙草、益禾堂、悸动烧仙草等一众品牌也纷纷行动起来。其中,书亦烧仙草借“多巴胺果茶”概念宣传自家的牛油果酸奶昔、多肉葡萄酸奶以及一桶水果茶等水果单品;益禾堂大喊“冰爽创造多巴胺”的口号,推出多巴胺奶砖系列;悸动烧仙草则选择联合燕麦奶品牌Oatly一同发起联名快闪活动,推出“多巴胺果力铺”,号召用户到在线下水果店场景参与活动进行打卡。注意到“多巴胺”流量的品牌不止有咖啡和新茶饮等细分赛道,其他餐饮品牌同样加入到争夺“多巴胺脑袋”的传播大战中。在小红书平台上,陶陶居酒家借“多巴胺茶点”概念宣传多款色彩艳丽的粤式点心;丹桂轩则用大面积的水果纯色背景搭配时鲜餐食,主打“夏日多巴胺”产品系列;甚至哥老官也推出了“多巴胺火锅”,尽管火锅和凉爽的配色放在一起时略显违和,但是锅底红、啤酒黄、毛肚黑、腰片粉也勉强能对应上“多巴胺”配色。另外,广州柏悦酒店和广州南丰朗豪酒店等“编外选手”的参战,更显示出“多巴胺”的争夺战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其推出的“多巴胺”餐食和冰淇淋甜点,暂且不说产品本身与“多巴胺”概念的融合有几分合理性,光是看传播海报的色彩搭配,就足以体现其良苦用心。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