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万亿赛道,为何出不了另一个“美团”?

投中网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三孩政策的落地,育儿嫂、保姆、养老护理员等正在成为很多城市家庭的刚需,家政服务需求激增。
怀孕7个月的梵仔,最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几位月嫂顾问的善意提醒,不是问询身体状况,就是催促要尽快把月嫂定下来,否则离预产期越近选择就越少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三孩政策的落地,育儿嫂、保姆、养老护理员等正在成为很多城市家庭的刚需,家政服务需求激增。据艾瑞咨询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27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1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然而就在这个万亿的市场里,却始终没能出现一个类似美团、滴滴这样的龙头企业。作为中国最大家政平台的天鹅到家,市场份额也不到1%。降维打击




从2015年开始,家政服务业开始步入互联网阶段,涌现出了e家洁、阿姨来了、云家政、阿姨帮、家政无忧等一大批O2O家政服务企业。它们利用网站、微信或是独立的APP来营销获客,在打破传统家政企业对用工和从业者信息的封锁,真正实现买方和卖方信息对称的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加入到家政服务大军之中,填补了用工缺口。也是从这时起,国内的家政服务业迎来了持续至今的高速发展,据艾媒咨询统计显示,从2015年到2021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由2776亿元增至10149亿元,增长近4倍,预计2023年将达到11641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在此期间,家政服务用户的线上渗透率逐年增加,到2021年时,已经升至80.2%,线上需求已成为家政行业最重要的需求来源,作为家政互联网企业的佼佼者,小羽佳家政、e家洁等先后登陆新三板。差强人意
然而,即便是有着互联网的加持和资本的帮衬,在规模高达万亿的家政服务行业,也始终没能走出一家类似滴滴、美团的行业巨头,就算58同城这样的“大佬”躬身入局创立“天鹅到家”,也没能掀起多少浪花。成立于2014年7月的天鹅到家,相比起一众从社区门店开始打拼的家政服务公司,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作为58同城重点扶持的O2O项目,一诞生就获得了千万元的资金支持不说,成立第二年的A轮融资便吸引阿里巴巴、平安创投、KKR携手投资3亿美元。由此也可以看出,巨头们对于家政服务行业的看重。

天鹅到家的服务。图源:网络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0月,我国共有超过254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家政服务”,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高达60.06%。与此同时,家政服务又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生产价值对从业者能力有着高度的依赖,好的月嫂、住家保姆等等根本就不缺雇主,完全不需要固定依附在某一平台去成交。对于这些优质资源,平台即便是下大力气将其吸引了过来,很多时候也没有办法掌控,带来不了持续的收益。而水平差的从业人员,又会给平台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尽管对外宣称,在全国范围内建有12个培训基地,会为保洁、保姆、月嫂等多个品类从业者提供专业课程培训,但2020年天鹅到家还是遭遇到了因为育儿嫂不专业造成婴儿死亡的事件,让品牌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信誉瞬间跌至谷底。更多的时候,互联网家政服务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线上获客,充当“销售前台”的作用。能否摆脱这种传统的信息撮合模式,将“线下倒过来服务线上、线下与线上深度融合”的设想从理论变成家政行业的现实,才是天鹅到家们真正的挑战。尽管这些年来,天鹅到家面对挑战做了很多尝试,建立了包括协助平台上劳动者培训、经纪人服务、全链客服、保险保障等全服务周期的自营服务体系,来强化品牌的信任感,但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一直都还是来自传统的经纪业务,与线下门店没有本质差别。根据其2021年初向纽交所提报的上市申请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天鹅到家的营收分别为4亿元、6.11亿元、7.11亿元、1.97亿元,其中来自交易佣金的收入分别为3.5亿元、5.3元、6.1亿元、1.7亿元,在营收中的占比高达88%、85.3%、85.8%和89.6%。更尴尬的是,已经成立近10年的天鹅到家,始终都还处在亏损状态,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同期净亏损分别为5.91亿元、6.16亿元、6.15亿元和1.44亿元,累计近20亿元。其引以为傲的市场份额,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根据招股说明书,截至2020年12月底,天鹅到家的年度交易额尽管已经达到了88.28亿元人民币,比同行业第2名到第5名的总和还要多,但与当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9090亿元的规模相比,份额也还不到1%。总拿来和天鹅到家比较的美国家政服务上市公司“care.com”过得也并不如意,天鹅到家在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它们在美国同样也躲不开。唯一的区别是,在家庭和服务者之间,Care.com平静接受了只能扮演平台的角色,不提供业务培训,也不会向雇主和服务者任意一方收取介绍费,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收取家庭订阅会员费。不过从更大的行业来看,超万亿的市场风口自然“大有赚头”,哪怕不能成为行业里的绝对龙头,哪怕没有美团、滴滴在各自赛道内那样的绝对话语权,只要能从“大蛋糕”上咬下一小口,也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生意。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