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评论丨从雷锋到雷锋精神,60年我们学到了什么?

红星新闻

关注

在时代的抛光打磨中,雷锋精神保留着底色,坚守着内核,以具有超越性的价值判断与道德理想,一一回应着人们的向往和期待,在人与人之间共振

说起“精神”,人们总觉得遥远;而说到“雷锋”,人们又觉得亲切;当“雷锋”和“精神”叠加,变得既可形而上仰望,又能形而下靠近。

置身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小到扶老奶奶过马路、大到火中逆行救人中诠释雷锋,把他内化在日常的细微行为中,变得长久而永恒。时至今天,言及其人,依然深深感受到一笔厚重的精神财富。

60年时光飞逝,我们为何还要学雷锋?

雷锋何以成为精神

回到原点,回到坐标中心,才能找到答案。

一开始,雷锋是那个在日记里写下“如果你是一滴水,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的年轻人;

是那个替人买车票、把馒头让给别人吃、送老人回家、挤时间学习提升自我、把自己的藏书贡献出来、把平时节省的钱捐给灾区的好心人;在这些细小琐碎的平凡小事里,积小善为大善,以小我成就大我。

1980年代,“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被纳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学雷锋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学的是团结、合作、友爱、互助。

1990年代,随着志愿服务概念引入中国,与志愿精神契合的“学雷锋做好事”,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学的是助人、自助、奉献、无私。

新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着眼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形成雷锋精神的内容: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无论是新雷峰、活雷锋,还是当代雷锋,都让雷锋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凝练的符号。

走过一个甲子,“学雷锋”的主题几经变换,但其内核始终不变:即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它历经时光洗练,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

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时代在变化。

历经40余年轰轰烈烈的城镇化,人们纷纷走出乡村,走进城市。随之而来的“原子化”社会,深刻地改变着生活习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远。正因为此,一度有声音认为雷锋精神所蕴含的那些价值,如雪中送炭的“凡人善举”、微不足道的“人间互助”、共同进退的“邻里守望”,在这个时代不再是最重要的。

当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暴雨、干旱不期而至,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在命运共同体的呼唤下,那些声音显得可笑。疫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面前,单一的社会关系让个体失去招架之力,甚至连衣食住行都会成为问题。社会整体上进入了一个更独立更强大的结构,也同样让个体对抗风险的能力变得更弱。

越是变动不居,越渴望守望相助,越期待与人为善。雷锋精神,也是这种渴望与期待的回响。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诗人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大陆的一片。邻里之间的搭把手,陌生人之间的出份力,就能把点点微光凝聚成人间火炬,温暖自己温暖每一个人,抵御世间的所有风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危急时刻奋勇向前,困难时期鼎力相助,就能让陌生人不陌生,让孤独者不再孤独。这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精神,是60年来一脉相承的大爱情怀、互助精神,它既能激发人性向善,更能填补社会发展中那些隐而未见的裂缝。

当我们深入时代的肌理,就会发现雷锋精神无处可见,又无处不在,它以更深刻的形式浸润在生活的细节,不仅仅依附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而存在。

为什么今天依然需要学雷锋

当一个人叫雷锋,是榜样;当人人都学雷锋,是文化。

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我们早已走过缺衣少食的年代。而膨胀的物欲也导致一些人拼命追求财富,一些人沉迷追名逐利。

就在上月,有大学教授举办讲座,公然宣称读书的目的是为了钱,找聪明的对象,生聪明的孩子。在此之前,住豪宅的“万柳少年”一夜之间就拥有了一群互联网“老奴”,连“被富二代王思聪打一顿”也成为热门的新年愿望……消费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席卷,物质丰富与精神空虚,在一些人身上交汇成为黑洞。

观念越多变、声音越嘈杂,越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统领,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雷锋精神,具有最广泛的认知度。它于细微处凝聚共识,于困顿时生出希望,于生活中看到光彩,能让人在细小的事件中,感受互助的温暖;在迷乱的价值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在空虚的世界里,激发向上的力量。

历史行进到今天,我们对文明社会有了更高追求,对人际关系有了更高向往,对社会风气有了更高期待。在时代的抛光打磨中,雷锋精神保留着底色,坚守着内核,以具有超越性的价值判断与道德理想,一一回应着人们的向往和期待,在人与人之间共振。这种兼具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内涵,正是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的答案。

从过去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到今天的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这些行动的必要性,就是让学习雷锋变成一种社会习惯,成为一种群体意识,内化为精神世界和价值准则的一部分。

60年来“学雷锋”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那些浮于表面的东西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深入灵魂的共同价值追求却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在时光中凝练为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这也是历经60年后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雷锋精神的价值所在。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锐新科技: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494.93万股公司股份】锐新科技7月27日晚间公告,上海虢实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虢盛计划在8月18日至11月17日,合计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94.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扣除回购专户股份后的股本比例不超过3.00%)。

【华曙高科5%以上股东国投创业基金减持至5.93%】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国投创业基金”)于2025年7月1日至25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2,643,727股)及大宗交易(减持1,800,000股)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4,443,727股。其持股数量由2,899.1747万股降至2,454.802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从7.00%减少至5.93%,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本次减持系履行已披露计划(公告编号2025-025),不违反承诺,未触发强制要约收购,亦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或影响持续经营。截至公告日,国投创业基金仍处于减持计划实施期,公司将督促其合规披露。

【大连新闻传媒控股有限公司揭牌】7月27日,大连新闻传媒控股有限公司揭牌。作为注册资本金1亿元的功能类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大连新闻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定位为市级传媒产业运营管理核心平台,肩负整合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存量企业与经营性资产、优化运营管理及推动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任。

【锐新科技: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494.93万股公司股份】锐新科技7月27日晚间公告,上海虢实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虢盛计划在8月18日至11月17日,合计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94.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扣除回购专户股份后的股本比例不超过3.00%)。

【华曙高科5%以上股东国投创业基金减持至5.93%】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国投创业基金”)于2025年7月1日至25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2,643,727股)及大宗交易(减持1,800,000股)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4,443,727股。其持股数量由2,899.1747万股降至2,454.802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从7.00%减少至5.93%,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本次减持系履行已披露计划(公告编号2025-025),不违反承诺,未触发强制要约收购,亦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或影响持续经营。截至公告日,国投创业基金仍处于减持计划实施期,公司将督促其合规披露。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