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 专家:央行对未来通胀压力的担忧已降温
2023年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去年全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成效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所取得的成果。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报告》对 2023年货币政策的总体基调和着力点做出阐述,是下一阶段引导金融支持实体和影响市场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去年全年2次降准
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元
建立首套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上,《报告》显示,去年全年我国共进行了2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元,上缴央行结存利润1.13万亿元,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短中长期相结合合理投放流动性。
同时,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指导其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7399亿元,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央行还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激励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推出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数据显示,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8%和36.7%。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央行为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全年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均下行20个基点,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15个、35个基点。
此外,还同步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期间,还建立起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报告》数据表明,12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平均为4.26%,较上年12月下降1.37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去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支持经济回稳向好,货币信贷实现合理增长。
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年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1%、11.8%和9.6%。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专家称促消费扩内需仍是政策发力点
对于2023年的金融走势,《报告》表明,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消费环境、消费秩序逐步改善,市场预期和信心平稳,加之政策支持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如何在新的一年用好金融货币政策?《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
同时,《报告》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
《报告》还强调,要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风险防范,稳步推动重点企业集团、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化解,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报告》对2023年货币政策的总体基调和着力点作出阐述,是下一阶段引导金融支持实体和影响市场走势的重要风向标。”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这样说。
温彬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报告》可看出,央行对全球经济的研判仍不乐观,但对国内经济则更有信心。同时,温彬指出,央行对储蓄向消费转化、房地产、地方财政等领域的不确定仍强,货币政策还未到调整阶段。在温彬看来,未来助力提振信心、扩内需仍是当前主线,促消费、扩投资、稳地产为政策主要发力点。
“随着疫情冲击边际消退、经济恢复向好、融资环境改变,后续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也在逐渐收窄。”温彬说。
专家研判:
央行对未来通胀压力的担忧有所降温
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有利条件
“相比去年第三季度,央行对通胀的担忧有所降温,整体表述更为温和,其对货币政策的约束也进一步减弱,货币政策的锚仍然是实体经济。”
在温彬分析认为,对于全球通胀,《报告》的表述由“高通胀挑战依然严峻”转为“高通胀回落的幅度和速度存在不确定性”。但对于国内通胀的表述,《报告》认为“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
温彬认为,短期看,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他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通畅,PPI涨幅预计将总体维持低位”。
而从中长期看,我国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
同时,《报告》也提出了“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温彬表示,这主要源于“疫情防控优化后消费动能可能逐步升温,劳动力市场加速回暖可能对未来工资变化产生影响,海外高通胀的传导效应”等,因此仍需加强监测研判,持续关注通胀反弹压力。
总体来看,温彬表示,2023年国内CPI、核心CPI回升趋势确定,全年实质性通胀压力预计可控。在“以内为主、内外均衡”的基调下,国内外通胀形势均难以对货币政策形成明显制约。货币政策的锚仍为实体经济,在国内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未确认之前,货币宽松空间犹存;但若不出现明显的经济回落压力,总量政策的宽松空间也在收窄。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王禾 责编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