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侨批》广州首演,观众席哭声一片

新快报

关注

苦难岁月里的同胞情义薄云天感人至深

“侨批,侨批,跨洋过海,生生死死一信牵;侨批,侨批,望眼欲穿,魂归故里的执念。”10月4日晚,由珠海演艺集团倾力打造的民族歌剧《侨批》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首演,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精彩的演绎,让现场观众哭声一片。

《侨批》汇集了作曲家孟卫东、编剧王勇、导演廖向红和邓一江、指挥朱曼和樊洁,以及青年歌唱家吕薇、李扬等国内一流艺术家,顶尖团队历时两年创排,将侨批背后的故事搬上舞台,展现老一辈侨胞大爱大义的家国情怀。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侨批背后的大爱故事直击人心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眷属的附有汇款的书信及其回文的统称,是一种“信汇合一”的载体,被称为跨越大海的来信,在广东沿海地区曾兴盛一时。

歌剧《侨批》从华工梁诚如为阻止女儿像自己一样被卖,急忙赶赴家乡却海上殒命,临终留下的一封“批”开始,串起迫不得已卖女的梁董氏和梁彩云母女、一诺千金的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及众多华工的故事。剧目将一纸侨批具象化,通过舞台上艺术化、人性化的创作呈现,展示了苦难岁月里义薄云天的同胞情,折射出中华民族根植于骨髓、流淌于血脉的家国大爱。

伶仃洋上,深情歌声荡气回肠;香山海畔,民族大爱令人动容。当舞台上无数封侨批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艰难岁月的故事跨越历史长河直击人心,台下不少观众泪流满面。编剧王勇表示:“一封批,是故事的起点,更是故事的支点,这个‘支点’串起了中华民族的前世今生与今生来世。只有用人性的、人情的表达,才有可能打破时间的壁垒,在情感层面上更加贴近当年的华侨和华工。”

音乐表达凸显广东特色

舞台上,檀香山码头一组组华工的劳作画面,望乡曲唱出了侨胞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念;香山县平静广阔的海面传来高胡、三弦、笛箫、琵琶奏出的歌谣,广东特有的音调唤醒对“乡音”的思念与情愫;侨批局里算盘声劈里啪啦,唐有信刚劲的独唱,唱出有信有义的同胞之爱;沿海渔村泥坯房里,开满木棉花的林间小道上,五彩斑斓的茫茫海上梦境中,梁董氏与丈夫、婆婆、女儿的深情重唱,唱尽梁家人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中国人面对苦难不屈的生命力与顽强的抗争精神。

音乐方面,作曲孟卫东表示:“这部作品的故事有着很浓的‘悲’的色彩,在音乐创作中,我用了一些广东的民歌素材,也使用了广东高胡、三弦、笛箫、琵琶等乐器,在雄厚的交响乐中加入极具广东特色的音调,这是对戏剧氛围渲染的直观表达,唤醒剧中人物对于乡音的思念与情愫。”

演出当晚,受邀观演的侨务工作者感触良多,有观众表示,“剧中华工外出打工的不易、浓厚的思乡之情都特别真实,尤其是众华工凑钱救女以及侨批馆主事抵押田地、抵押发妻嫁妆也要凑齐钱款的那几幕格外感人。华侨就是这样的爱国、爱乡、爱家人,讲好侨批的故事,也是对中国传统诚信精神的传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