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蓝田猿人 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三秦都市报

关注

在100多万年前,陕西关中盆地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孕育了亚洲北部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直立人——“蓝田人”,也被称为“蓝田猿人”。因此,陕西是中国最早的人类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蓝田猿人遗址,倾听来自远古的人类足音。

激动地喊了声“人牙”

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在蓝田进行新生代地质调查,在陈家窝子村附近厚约30米的红色土层接近底部的位置,发现了1件下颌骨化石和13颗牙齿。

1964年,当中科院专家走到蓝田公王岭东北边去考察时,半路被大雨阻拦住,只好先在公王岭附近的一个村子里避雨。在避雨的过程中,村上一位老乡告诉考察组公王岭上有“龙骨”,并建议他们去看看。次日,考察组的几个人便来到了公王岭上,在黄土层中确实看见了许多“龙骨”,当他们把用了10多层纸包裹的这半颗牙交给权威学者贾兰坡时,贾老激动地一下子大声叫了起来:“人牙!”这一年,专家们在公王岭发现了1件头盖骨化石、3颗牙齿和1件上颌骨化石,还发现了三四处灰烬和灰屑,散布范围均不大,研究者认为很可能是用火的遗迹。

考古学家根据出土的化石并结合相关研究,复原出了蓝田猿人的样貌:他的前额低平、头骨高度很小,不像我们有着宽宽高高的额头;他的眉骨也比我们的更为粗壮、立体;嘴巴的部分也比较突出,有着粗大的牙齿。整体来看,具有人和猿的中间性质。而且,经测算,蓝田猿人脑容量仅有约780毫升,仅相当于现代人的一半左右,还处于人类智力发育的初步阶段。公王岭出土的化石据科学检测,距今大约163万年,而陈家窝出土的化石检测距今大约60-65万年。虽然蓝田公王岭人到蓝田陈家窝人之间过去了100万年,但他们的阶段性整体特征仍比较相似,因此,被统一称为“蓝田猿人”。

人猿揖别的标志

“蓝田猿人”是目前已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蓝田猿人”的发现扩大了已知的我国猿人的分布范围,增加了世界猿人化石的分布点,不仅对探索和考察人类起源具有重大意义,也奠定了陕西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石质工具也是人与猿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考古学上将使用简单粗糙打制石器作为生产和生活用具的史前阶段称为旧石器时代,“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他们使用的石器无论从种类还是从用途看都比较原始。其中有用于砍伐树木、猎取野兽的砍砸器,类似于我们今天使用的斧头之类的工具;有刮削兽皮、切割兽肉的刮削器,相当于我们经常使用的小刀;有割剥兽皮、挖掘植物根茎的尖状器;还有石球,也是一种狩猎工具,用树皮或兽皮 ( 筋 ) 系之,用来攻击猛兽,被后人称为“飞石索”。从总体来看,“蓝田猿人”的石器具有一物多用的功能,使用范围宽泛,制造方法简单。尽管如此,它在人类工具制造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正是这些古朴的石器,构成了古老的原始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

生活环境温暖湿润

100多万年前,北方黄河流域气候温润,为生活在蓝田一带的猿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据考古专家细致研究,发现蓝田陈家窝子遗址与公王岭遗址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40余种,主要有蓝田金丝猴、复齿拟鼠兔、鼯鼠、黑纹仓鼠、姬鼠、华南豪猪、东方剑齿象、剑齿虎、更新猎豹、变异狼、李氏野猪、毛冠鹿、公王岭大角鹿、短角丽牛、鬣羚等。其中包括许多动物如剑齿象、大熊猫、爪兽、毛冠鹿、水鹿等则具南方动物群的特点,而如大熊、狐狸、骆驼、野牛等北方动物在此地却未见踪迹。这种情况说明,蓝田猿人所生活的秦岭北麓,在当时是一种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那时植被繁茂,林木丛生,很适合于原始人类繁衍和生息。

“蓝田猿人”在质朴的生活环境中,依靠着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掌握火源、制作生产生活工具,顽强地生存着,不断繁衍着子孙后代,不断地改造着自然,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蓝田猿人遗址因其特殊而珍贵的考古研究价值,被国际考古界誉为20世纪60年代考古重大发现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蓝田猿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记者 赵争耀 通讯员 杨利娜 卜丁

“陕西寻古”(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