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鸿飞出色践行,真正将艺术融入生活
第六次进京办展!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高度评价——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前一天为广州新的艺术空间揭幕,后一天,却出现在了北京,为自己第六次进京办个展作准备。这就是“许鸿飞的节奏”。艺术圈中,能在中国美术馆这样级别的平台办展,对于不少艺术家有总结性意义,但对于九年前的许鸿飞,只是一次起点,在2013年到2022年间,许鸿飞的雕塑分别在中国美术馆、“紫禁城”太庙、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政协文史馆、国家大剧院等各具意义的国家级平台展出,而近日的展览,更成为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首次举办的雕塑展。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雕塑院院长的许鸿飞表示,在中国国家画院这样的专业单位举办个展,并得到了学术界一众专家的评价与肯定,对以后的创作启发很大。
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
“有创新性、创造性地讲述生活美的故事”
8月12日,“许鸿飞艺术空间”在岭南印象园揭幕,8月15日,“时代光华——喜迎二十大 奋斗新征程”许鸿飞雕塑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一连数天在不同地方连续举办不同展览、活动的节奏,对于许鸿飞早已经是常态。“艺术只有不停地传播,才能更好发挥价值。”这也成为了许鸿飞一路践行的信条。北京大学教授丁宁把许鸿飞“休息少,说话少,但高产”的情况称之为“许鸿飞现象”。他说,“因为真正的艺术家会有做不完的事情,停不下来的劲头。”
这一点,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也认同,“许鸿飞先生作为一位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优秀艺术家,一位真正将艺术融入人民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出色践行者。”他总结认为,“许鸿飞先生做了大量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为当代美术工作者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他的创作向世界传达了美。”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认为,“通过‘肥女’这个艺术符号、艺术范式,有创新性、创造性地讲述生活美的故事。”
本次展览是许鸿飞展出作品最多的一次,150多件雕塑共同亮相,展览分为“不忘初心”“时代印记”“时代风貌”“盛世欢歌”四大板块,涵盖了革命历史题材、重大主题创作、现实生活题材等丰富的内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看完展览表示,“作品展现了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人性的美,展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追求,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所有这一切,都显示出许鸿飞这样一位新时代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他已经成了广东的一张艺术名片
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期间,到场的嘉宾学者几乎都是艺术界“顶流级”人物,当日举办的“许鸿飞雕塑艺术学术研讨会”更汇聚了多位全国性的专家学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边看展览边感叹道,“许鸿飞的艺术创作十分高产,各种材质都有尝试,已经成为了广东的一张艺术名片,相关部门应该多支持。”
作为这一次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的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黎泽林用三个方面评价许鸿飞,“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功为老百姓创作。”尤其第三点,他认为,“许鸿飞以雕塑艺术激活乡村文化基因,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探索了一条艺术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成功之路。”
丁宁认为,许鸿飞不但把雕塑的崇高拉到了与大众平视,还大胆用了反串的手法,让原本笨重的“肥女”形体变得轻盈,其中,在他一件测核酸的雕塑中,对雕塑人物“张口”的处理,更让大家看到他“反古典主义雕塑的大胆尝试。”他认为,这是艺术创作中“新的题材、新的语言、新的理解。”
这种“新”的同时伴随奇特夸张的视觉形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看来,“他的雕塑语言强调的是肢体语言的表情性,生动有趣味,具有幽默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工认为,原本造型与深入的问题是雕塑创作的大问题,但在许鸿飞的作品中,则成了“一瞬间”的事。“通过各种瞬间把握的表达,突破了雕塑原本的时空观。我看到翡翠《清泉》,凹下去的地方很有弹性,很有肉感,很有温度。”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也认同,他说,许鸿飞的作品,传达的是“善良快乐自由美好,有性格有温度。”
美好与温度,是不少人对许鸿飞雕塑评价的共识,“他的作品敦厚、温润、淡泊,又有一种坚韧的魅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田黎明则从社会结构方面剖析了许鸿飞雕塑的社会意义,“他的雕塑表现了人与土地的关系,人与都市的关系,还有人与人之间爱的美,而且具有一种中国传统人文的自然观。”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分别从形式感、空间造型、材料以及题材的跨界等方面剖析许鸿飞的雕塑。“他的雕塑很好地把叙事性和抒情性结合在了一起。”
肥胖与喜感往往是孪生物,而经过许鸿飞夸张的艺术处理,强化了各种对比后,更是如此。但他的作品,不仅仅只是圆润的肥,在中央美院教授刘礼宾看来,它的形体在处理上甚至是“骨法用笔”的,很多地方的肌肉构成均基于人体结构而塑造。用中国国家画院雕塑研究所负责人邓柯的话,快乐的传递不仅仅是整体的喜感,甚至每一精彩处,都散发着“团块的欢乐”,并且在如此“涌动的形体”中,释放着极大的力量。“他对瞬间的把握与天然情感的流露,在动感中透露出质朴气质。”
著名理论家宋伟光: 主张一种雕塑 该有的艺术态度
回顾过去的九年间六次进京办个展,每一次的平台都具有不一样的意义。著名雕塑理论家宋伟光总结认为,“2013年,许鸿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平民史诗’,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他的雕塑艺术第一次得到了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认可。也正式由此拉开了他的‘平民视角’艺术;2015年,他的雕塑艺术走进了‘紫禁城’太庙,当代雕塑介入古代场域,与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场对话;2019年,第三次在京个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标志着他的作品正式进入国家艺术的典藏序列;2021年,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个展,是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践行艺术传播的使命的一次履职汇报;上个月,他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个展,是一次国家级平台的跨界,跟音乐进行了联系;这一次到了中国国家画院,主张的是一种艺术态度,是作为与国、油、版平行的雕塑该有的艺术态度。”
宋伟光认为,许鸿飞从一开始介入“肥女”形象的探索,就意味着他对传统学院雕塑的逆反,他真正回归到了艺术的本体上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用夸张代替写实、用幽默传达情感、用平民取代精英、用平视代替伟岸……他通过各种手段塑造出一个属于自己雕塑领域的视觉符号,以消费主义为信条,娱乐大众,他并不强化传统艺术中深刻的思想,而是刻意地拉近艺术与大众的关系,让观众一看便心领神会,并会心一笑,实际上,整个过程也属于他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他带着如此的欢乐在全世界各地巡展,同时讲述的,也是属于中国艺术家的故事。近年他转战乡村,用自己的雕塑践行艺术普及,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美育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