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亲热拍是爱 打鸟的爷

重庆晚报

由于受到红嘴蓝鹊攻击,绶带鸟的鸟窝被夺走。

太阳鸟妈妈啄食喂养三只雏鸟

尽管重庆主城已进入酷暑季节,但张天星依然没有停止“打”鸟的步伐。

张天星通过相机屏幕欣赏自己的佳作

为了不耽误拍摄,中午时分,张天星就点个外卖将就吃。

十多年下来,张天星的“鸟片”获得无数奖项。
进入盛夏,山城持续高温,酷热难当。很多人想方设法寻找清凉避暑。但有一位古稀老人却每天顶着烈日、扛着20多公斤的器材,四处“打”鸟。经打探得知,这位77岁的老人是张天星,重庆第一个打鸟群的创始人之一,江湖人称翠爷,拍鸟技术高超,获奖甚多,在业内小有名气。近日,记者带着敬意和好奇找到这位翠爷,跟着他在高温天气里,沉浸式体验打鸟生活,倾听他近20年来的打鸟传奇,并通过其镜头欣赏到很多鸟世界里的感人画面。
盛夏打鸟自嘲很有鸟运
7月31日早上8点,家住鹅岭公园附近的张天星老人顶着已经升得老高的太阳出门,乘坐公交车来到大渡口区美德公园。这里是重庆打鸟人的福地,也是很多新手亮剑的实习基地,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此操练。但因为最近连晴高温,不少打鸟人纷纷开启避暑模式。
77岁的张天星老人是为数不多坚持顶酷热战高温的铁杆打鸟人。别看年岁已高,他携带的打鸟设备却重达20多公斤。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快门声响,一天的打鸟生活正式开启。“这段时间天气特别热,很多鸟友都去避暑了,我正好吃独食,抢一些独家镜头。自己很多时候都是到美德公园拍翠鸟,一般是上午8点出门,乘坐轨道交通,9点左右到公园……”张天星告诉记者。
张天星自嘲很有鸟运,一般有他出现时,鸟儿就会出现。当然,美德公园的翠鸟已经和鸟友们相伴了7年多,一般运气好的话,翠鸟觅食、踩背、悬停、抓鱼等精彩画面都能捕捉到。为了让拍摄的画面更加精致美观,鸟友们还买来观赏荷花,提前两个月精心培植。时下正是荷花含苞绽放的最美季节,翠鸟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画面中舒展着优美的身姿。
张天星说,除了美德公园,南山、南温泉、龙头寺公园、鹅岭公园、鸿恩寺公园、沙坪公园等地,也是盛夏拍鸟的好地方。这个季节,除了翠鸟外,绶带、老鹰、太阳鸟、白头翁、画眉、鹭鸟等数十种鸟类都能在主城拍摄到。
翠爷的名气是“打”出来的
张天星老人退休前是一位土木工程师,由于工作需要,很早就开始接触相机,拍摄城市一些房屋建筑的形态结构,留作资料。他的家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鹅岭公园,一到春天,百鸟争鸣,他便开始用相机记录鸟儿的优美身姿。
张天星告诉记者,他应该算是公园里最早的打鸟人。鹅岭公园园林造诣高,处处小巧玲珑、曲径通幽,特别是古朴典雅的广岛园内,不少鸟儿在此栖息。除了最常见的白头翁、画眉和文鸟外,翠鸟便是这里的一绝。它们通常栖息在水池边的树枝或荷塘荷花上,全身的羽毛翠蓝发亮,因此备受游客喜欢。他自然也将镜头重点瞄准身形矫健的翠鸟身上。张天星说,因为那个时候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拍摄的翠鸟活灵活现,不少作品参加各种摄影比赛还获了奖。“到现在鸟界很多人都尊称我为翠爷,就是跟我最早开始拍摄翠鸟有关。”
珍稀鸟多了鸟友群人也多了
2005年退休以后,张天星的主要生活就是拍鸟。但那个时候重庆主城的鸟儿相对单一,几乎很难觅得珍稀鸟儿的身影。慢慢地,身边出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2014年,张天星和其他几位鸟友牵头,成立了重庆最早的打鸟QQ群,大家利用周末时间聚在一起拍鸟,交流拍摄技艺,一起研究最新的鸟况等等。
鹅岭公园、南山、南温泉等野外生态好的地方是最初拍摄的主要场所。张天星和鸟友们开始将镜头聚焦市外的一些拍鸟天堂,比如云、贵、川、陕、滇的一些原始森林。2015年初,有热心鸟友开始在大渡口区美德公园的一个水池边用小鱼喂养野生翠鸟。当时是用一个固定的玻璃碗喂食,容易造成翠鸟受伤。于是张天星立即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大家一起将玻璃碗换成漂浮在水面的塑料纱网,并自发出资,买来小鱼小虾放到网内,供翠鸟啄食。渐渐地,翠鸟习惯了在此繁衍生息,翠鸟啄鱼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来此打鸟的鸟友也越来越多,大家还以美德公园为名,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在群里分享拍摄的佳作及心得。
“现在群里的鸟友已近500人,大家用镜头守护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张天星感叹,随着近年来重庆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鸟儿飞来重庆栖息,据初步统计有500多种。特别在主城区的一些公园绿地,时常都会看到一些珍稀鸟类出没。比如绶带鸟、戴胜鸟、黑卷尾、绣眼等,它们从最初的到访路过,到后来慢慢栖息下来,成为重庆当地的一道风景。
“特别要说明,在鸟界我们都习惯把拍鸟的摄影师称为鸟友,把拍摄鸟儿称为打鸟,其实是一个特别的称号,即按动相机快门拍摄鸟儿的意思,绝非真正伤害鸟儿……”张天星说。
镜头里装满珍贵鸟故事
从退休开始专职拍鸟,一晃17年过去了,张天星拍摄的鸟片不下50万幅,家里的电脑、硬盘储存了他大量照片,几个房间的墙壁上也挂满了他这些年拍摄的得意佳作,以及获得的各种奖项。“其实,和鸟儿相处久了,你会发现,在小精灵的世界里也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它们和人类一样,同样懂得爱与被爱,感恩与回报。”张老师说,有三个亲眼目睹的小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感恩的鸟
2019年12月份,张天星和几位鸟友在云南百花岭拍摄鸟儿的过程中发现,一只停在树枝上的成年赤尾噪鹛因为下嘴壳残疾,无法自己找食啄食。让他惊叹的是,在接下来短短不到10分钟时间里,至少不下3只同类鸟相继叼来小虫给它喂食。作为回报,残疾的赤尾噪鹛每吃下一条虫子,便向施恩的同类不断点头,像是在表达无尽的谢意!
最长情的鸟
今年6月份,南温泉的山林内飞来一对绶带鸟夫妻栖息筑巢、孵化幼鸟,吸引了不少“鸟友”前往拍摄记录。张天星告诉记者,绶带在民间是一种吉祥鸟,雄鸟和雌鸟实行的“一夫一妻”,夫妻之间彼此十分忠诚,被誉为鸟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可惜的是,在6月的一天,张天星和几位鸟友刚好看到,由于争夺地盘,留在窝里的雄绶带受到赤腹鹰和红嘴蓝鹊的攻击,掉落山涧;雌绶带回来发现妻子失踪后,围着鸟窝四处寻找,并发出凄凉的悲鸣声,一连两天,直到第三天,雌绶带才最终消失。
最幸运的鸟
2020年3月份,春日的美德公园鸟鸣花香,一对太阳鸟夫妻在一棵樱花树上筑巢后,成功孵化3只幼鸟。正当张天星和几位鸟友连续观察数天、准备用相机记录雏鸟生长时,却突然发现鸟窝不见了,太阳鸟夫妇急得围着樱花树飞个不停。后在一位热心鸟友帮助下,失踪的鸟窝最终在公园附近一花鸟市场被找到,原来是有人将鸟窝偷到市场出售。大家赶紧将鸟窝带回到雏鸟老家,三只雏鸟也平安无事。见鸟儿失而复得,太阳鸟夫妻开心不已,不停叼来虫子为雏鸟喂食。这一感人场景,被众鸟友生动地记录下来。
与鸟为伴内心十分富足
拍鸟如今是张天星退休后最大的爱好,他说自己在这方面投入一点不吝啬,几年下来,光购买相机、镜头、电脑、三脚架等设备的费用就高达数十万元。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却过得十分简朴,在外拍摄时,一般都是自带干粮,或者简单点个便当了事。
多年的拍摄经验,张天星总结出拍鸟“三得”,即饿得、等得、跑得。分而言之就是为了拍鸟,经常需要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四方为家。他说,拍鸟也有很多好处,比如随时要集中精力,手、脑、眼要统一协调并用,培养专注力,戏称这样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同时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因为拍鸟,张天星也在参加各种大赛中获得奖项无数。但他依然一如既往过着看似单调乏味,内心却十分富足的打鸟生活。
重报晚报记者 罗伟 摄影报道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