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IPO总结:TMT火爆,变局或将在下半年展开?
文/杨清清 编辑/李清宇、刘雪莹
来源:21Tech(News-21)
今年上半年,中国TMT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依然火爆,不过随着近期中美监管政策变化的冲击波下,下半年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8月25日,普华永道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TMT行业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内地TMT企业IPO数量较2020年下半年的109起有所下降,共计78起,融资总额约2138亿元。
其中,于香港上市的快手科技是2021年上半年最大的内地TMT企业IPO,融资额高达483亿港元。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TMT企业赴美及赴港上市都比较火热,国内科创板及创业板上市势头则有所放缓,”8月25日,普华永道中国审计业务合伙人张翌向21Tech记者指出,“不过近来中美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增加,至少在下半年,更多公司会进一步在政策明确前考虑其它的资本市场或替代方案,预计香港IPO市场会更具吸引力。”
全球市场上市表现活跃
从各大板块而言,2021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及海外资本市场成为内地TMT企业的主要上市选择地。
具体而言,44%的内地TMT企业(34家)选择在香港及海外上市,获得融资额约1758亿元,占总融资额的82%。
其中,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的包括百度、携程、哔哩哔哩、汽车之家4家公司,总融资额达到529亿元,占上半年TMT IPO总融资额的25%。这也意味着,香港成为今年上半年中概股二次上市首选地。
另外有28%和22%的内地TMT企业分别选择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
其中科创板有22起TMT行业IPO,获得约234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11%,创业板有17起IPO,共获得约121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6%。A股主板同样拥有有5起TMT行业IPO,获得约24亿元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2%。
之所以国内TMT企业对全球资本市场保持青睐,很大程度上源于相关市场对尚未盈利的企业带亏损上市接受度较高。普华永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香港及海外上市的34家TMT企业中,共有18家处于亏损状态,亏损比例高达53%。
尤其是快手亏损情况远超同期上市的其它企业,导致今年上半年香港及海外上市企业处于平均净亏损状态,平均亏损额达到7.34亿元。
不过,普华永道中国审计业务合伙人刘雨鸥也提到,2021年上半年,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这两家企业尚处于亏损状态。这也意味着,科创板上市规则对上市指标的放开,为具有研发能力的亏损企业创造了新的机会。
香港市场吸引力将提升
尽管上半年海外资本市场IPO火爆,但近来一系列监管信号的释放,未来相同的场景或不再持续。
8月1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Gary Gensler在社交平台指出,已要求SEC人员停止处理中国内地公司通过“空壳公司”(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y可变利益实体)在美国IPO注册。
这一指向的波及面极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正在美股实现上市的285只中概股中,就有至少220家搭建了VIE架构。未上市的公司中,采取VIE架构的也不在少数。
而就在数月前,SEC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最终修正案,该法案要求外国上市公司证明自己不受外国政府控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外界看来,该法案指向的外国公司中,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企业占据近90%。因此该法案被广泛认为是针对中国而制定,数百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因此面临被摘牌的风险。
“从审计机构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看到的趋势是,SEC对于无论首次募资或已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都要求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张翌表示,“美国方面希望进行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将风险尽可能多地提示给投资人。因此,意图赴美上市的企业需要提前准备和积极应对,至于信息披露的程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仅是美方的监管方向在发生变化。就在上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上半年处于高位的IPO市场,下半年可能会发生变化。”张翌判断道,“在观望下一步监管措施走向的氛围下,内地企业开始寻求其它的替代方案。预计未来香港市场将保持相当的活跃度,无论是直接IPO或是二次上市。”
与此同时,内地市场也可能存在新的机会。“随着内地科创板市场制度的持续细化和完善,2021年下半年包括芯片、高端制造等硬科技公司,仍将是科创板上市的焦点,创业板注册制的细化也有望令其上市发行保持活跃势头,”张翌分析称,“同时,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即将会师A股,内地市场或将为更多大型TMT企业的发展打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