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特色文化IP、文化新地标接连诞生 成都新都如何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样本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原标题:特色文化IP、文化新地标接连诞生 成都新都如何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样本

“音乐之城”维也纳、“浪漫之城”巴黎、“文学之城”爱丁堡、“电影之城”洛杉矶……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

成都新都,是古蜀国“三大名都”之一,建城史可追溯至2800年前,有“明代第一才子”之称的杨升庵,正是从这里走向全国,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巨人”。

如今,升庵文化已是天府文化的构成元素之一,也是新都的一张靓丽城市文化名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城市的根与魂。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能否与其特色文化内涵一脉相承,让文化赋能人、城、境、业的多元更新,事关城市是否具备永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成都提出塑造“三城三都”的目标,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和现实路径。在此背景下,新都区对标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目标,创造新供给、激活新消费、培育新动能,擦亮了一张又一张城市文化新名片,天府沸腾小镇、斑竹园足球音乐小镇、hyperlane超线公园等特色文化IP接踵而生,丰富着新都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的文化内涵。

火锅+音乐+绿道 探索网红小镇“沸腾”模式

月初的国庆中秋假期,人气网红打卡地天府沸腾小镇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283万元,同比增长45%。

数据显示,自今年复工复产以来,凭借涵盖自然生态、餐饮消费等多维度业态,天府沸腾小镇已吸引游客超过3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98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新都区聚焦火锅这一独特美食文化IP,创新融入音乐文创、山水园林、灯光夜景等沉浸式消费场景,为创新川派餐饮发展、激发消费需求、调动内需潜力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沸腾”模式。

这片原本位于成绵高铁和绕城高速夹角区域内开发难度大、利用价值低的城郊闲置用地,是如何变身成为网红景点的?

据了解,早在规划之初,天府沸腾小镇就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导向,按照4A级景区标准实施小镇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生态空间、区域协同“四合一”总体规划,有效规避了因道路噪音、路桥限高等因素导致的城郊闲置用地普遍面临的难题,实现区域土地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

2017年,天府沸腾小镇率先打造全省首个园林式火锅玛歌庄园,并迅速形成带动效应,小镇当年实现客流量250万人次、营业收入2.45亿元。

此后,新建的23公里天府绿道和锦城绿道,将天府沸腾小镇与周边区域已有的熊猫基地、漫花庄园等景区和近郊热门景点串联成可进入可参与的绿色开放空间,通过融合餐饮、熊猫、音乐、赏花、夜游等多维度业态,这里很快就成为能够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近郊旅游聚集区。

“天府沸腾小镇实现了生活场景、生态场景、消费场景‘三景融合’,这就避免了传统近郊特色小镇与城区割裂的不足。”新都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多业态融合发展路径中,生态价值是天府沸腾小镇规划建设的首要考量。

“我们不需要造个景观为火锅经营服务,而是成为绿道生态园林的配套,让人们在绿道沿线也能享受美食、音乐和文化。”在天府沸腾小镇玛歌庄园总经理付伟看来,这片曾经的荒地能够变身成为“中国夜消费最有魅力街区”,绿道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而凭借“火锅+音乐+绿道”的创新模式,天府沸腾小镇也成为城市绿道体系转化为绿色经济的典型示范样本。

“体育+”赋能产业发展 打造乡村足球振兴样本

赛事名城,是成都“三城三都”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新都区正着力打造的一张特色文化标签。

10月11日,2020—2021国庆冰雪乐中国冰雪国家集训队队内系列对抗赛(四川站)刚落下帷幕,相隔不到一周,10月16日,另一项全国性赛事——2020年全国射箭锦标赛(室外)又在新都启幕。

眼下,总建筑面积97412.7平方米、新都最大的体育场馆综合体香城体育中心竣工在即。届时,成都又一个体育地标“连体双馆”将在香城呈现。一个又一个大型专业赛事接连落地,为新都即将承办的首个国际性专业赛事——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水球项目提前热身。

如火如荼的场馆建设之外,“体育+”产业项目也在不断创新扩容。

沿北星大道向北,在新都尖锋运动公园旱雪场内,坐落着一个总高43米、总长度112米的大跳台,这是目前中国最标准的旱雪训练大跳台。在这个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旱雪场里,每年都有数十支国家级和省级滑雪队前来训练比赛。

与此同时,依托产业资源聚集优势,位于新都工业区东区的成都尖锋旱雪体育设备有限公司业绩十分可观。该公司总经理张魏介绍,“目前我们产品已安装了40多个旱雪场地,出口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的订单生产任务正在陆续完成。”

另一边,在“成都足球第一村”——斑竹园街道三河村,通过举办一场场乡村足球赛事,直接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的探索正不断落地显效。

据了解,三河村已连续两年举办“柚宝杯”青少年足球联赛,累计132支球队、1412名青少年球员参赛;近年来先后举办658场成人业余联赛,累计182支球队、4425名球员参加。

这些以当地特色农产品柚子命名的“柚宝杯”等足球联赛,不仅为三河村及周边区域聚集了大量人气,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村民收入。据统计,依托足球产业,三河村2019年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村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2760元增长到2019年的23423元。

近年来,新都的体育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轮滑、旱雪等时尚体育项目相继落户,为新都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为区域发展带来全新的动能。事实上,2020年也是新都区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之年,在成都市加快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步伐和举办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全新契机下,聚焦足球、乒乓球、冰雪、微马、轮滑等重点项目的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正加快迈进。

多业态有机融合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机制

不仅仅是美食和赛事,数千年历史长河在这片“香城宝地”积淀下的文化底蕴,有着极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状元府第闻书香、满城桂蕊沁花香、宝光古寺悟佛香”,无论是位列长江流域“四大佛教丛林”之首的宝光寺,还是享有“西蜀第一湖”美誉的升庵桂湖,抑或是被誉为“汉代第一俑”的东汉击鼓说唱俑,无不彰显着新都独特的人文魅力。剑指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目标,新都同样也在多点发力、全域融合。

比如,在音乐和文创方面,围绕“天府文脉、乐创新都”城市文化品牌,以音乐文创产业“一中心三基地”为核心,加快建设天府文化音乐文创中心,云图电竞总部、川音艺谷、夏河溪文创聚落等文创项目载体加快落地;在文化和旅游方面,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快乐周末·百姓舞台”,创立8年来共成功举办各类惠民演出1078场、各类基层培训2000余次,民众参与100余万人次,以品牌效应助推文旅产业大融合……

“文化民生的内涵就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所关注的与自己有切身关联的文化表达形式和内容。政府就是要调动资源和优质,打造一个百姓参与其中的文化品牌活动,这样才能做实文化、做强文化、做活文化。”新都区文体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新都,还有一个百姓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其中的文化载体——无处不在的城市公园和绿地。

据了解,按照“建设公园城市、体现生态价值、传承天府文化、发展绿色经济”思路,新都正充分发挥作为新晋中心城区在空间、生态、资源上的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机制新路径,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供“新都样本”。

数据显示,以“成都北部生态绿肺”为建设目标,新都全区已建成绿道200公里、小游园微绿地25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5个,园林式居住小区23个,悦动活力公园1个,2020年以来,已打造18公里绿道网络体系及毗河绿道·泥巴沱公园、毗河绿道·音乐文创公园、天府沸腾小镇、音乐小镇等特色点位。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曾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即在居住和工作地点以外的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如酒吧、书店、咖啡馆、城市公园等。在雷·奥登伯格看来,“第三空间”是人与人联结的平台,是“家庭客厅的延伸”,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能够尽情放松,自由自在地休闲与生活。

如今,这一概念在兼具现代化与国际范特质的新都落地实践。

今年一季度,成都市启动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其中备受期待的超线公园项目,以国内罕有的2.4公里长的街区特色、中国流行音乐教父级院校四川音乐学院的强大文化基因、以及成都太古里核心操盘团队再度倾心力作的核心优势,引发各界关注。

超线公园项目总经理陈雷介绍,“公园商业并不是将公园与商业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我们希望利用公园带给商业开放漫步的购物体验,让商业为公园注入不一样的社交元素,将其背后的人、城、境、业完美融合。”

而这也恰好与新都秉持的文化营城逻辑相契合。可以预见,在古蜀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多元碰撞中,未来的新都,还有更多期待。 程晓玲/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