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破产的“百年宝沃”,还能靠生产资质起死回生吗?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大博弈》中,生产发动机的百年企业北机公司资不抵债、经营困难,关键时刻生产重卡的汉重集团伸出援手,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北机,最终也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在谈及收购的真实目的时,汉重集团董事长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收购的是一段历史,一段可以把集团诞生往前推好几十年的历史。”
然而,现实中,购买一个百年品牌logo和一段历史可能未必是一门好生意。主要生产重卡等商用车的福田汽车也曾尝试通过购买百年品牌进军乘用车市场,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撞得头破血流。而被福田汽车“拿钱往死里砸”的宝沃汽车最终也没能逃过第二次破产的命运,在中国市场短暂复活了8年之后,重蹈了60多年前在其家乡德国不来梅的覆辙。
不成功的“复活”
11月29日晚间,福田汽车(600166.SH)公告称,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宝沃汽车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已经明显小于负债、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并且无人提出重整或和解申请,宣告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破产。
让人意外的是,宝沃汽车的破产反而提振了福田汽车的股价。消息公布后的5个交易日,福田汽车股价连续上涨,12月6日更是一度涨停。
曾经耗费巨资扶持的子公司破产,福田汽车反而股价大涨,这被市场解读为终于甩掉了宝沃这个沉重的“包袱”。宝沃汽车从被福田汽车寄予厚望,意在打造成比肩奔驰、宝马、奥迪的豪华品牌,到成为历史包袱,最终走向破产,仅仅用了8年时间。
翻看宝沃汽车的历史,也确实曾与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同台竞技过,但那是在半个多世纪之前。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宝沃创始人卡尔·宝沃在德国不来梅创建了Borgward (宝沃)汽车,它曾是除了奔驰汽车以外,德国唯一一家覆盖全部细分市场的汽车厂商。
1961年,宝沃第100万辆车下线,领先同期豪华品牌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率先进入百万俱乐部。
但是好景不长,上世纪60年代以后,当奔驰、大众这些德国汽车品牌都在纷纷重视利润和控制成本时,卡尔·宝沃却沉迷于技术开发与性能的提高,并不在意产品成本以及整体质量等问题,最终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宝沃在1963年正式破产。
卡尔·宝沃最终选择了本人退出企业,并将所有工厂无偿转让给不来梅政府,告别了自己一手创立的品牌,而宝沃汽车的工厂和品牌则被多方瓜分。
2014年,苦于迟迟不能在乘用车市场有所作为的福田汽车,以500万欧元收购了宝沃品牌。
不过,由于宝沃汽车破产许久,而汽车领域的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宝沃汽车早已没有能够应用的技术资源和生产线资源,福田汽车买来的也仅仅是一个logo、一个品牌和一段辉煌的历史。
但这并不妨碍福田汽车对宝沃品牌“德国血统”的卖力宣传。“德系同门”“BBBA”“德国第四大豪华品牌”等口号遍布各种销售渠道,让宝沃汽车成功“出圈”。
在一系列包装下,宝沃汽车先后推出BX7、BX5、BX3等车型。其中,BX7曾连续半年保持月售5000辆的水平,2016年全年销量直逼4万辆,复活后的宝沃汽车让福田汽车尝到乘用车市场的甜头。
然而,不具备扎实的核心技术及拥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不能在市场上长期立足。随着宝沃品牌保有量逐渐增多,关于车辆的质量问题开始集中爆发,发动机噪音大、油耗高、异响、抖动、变速箱故障等问题让宝沃的品牌形象迅速被摧毁。
错付了“资本玩家”
对于汽车这样一个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而言,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但品控和售后都广受诟病的宝沃汽车早已被消费者贴上了“伪豪车”的标签,不仅失去了“造血”能力, 还让福田汽车负债累累。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3年间宝沃汽车累计销量10.69万辆,累计亏损高达40.14亿元。
站在福田汽车的立场,宝沃汽车从财务层面看已经成为“包袱”。为及时止损,福田汽车调整战略,于2018年年底将宝沃汽车67%的股权,以39.7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长盛兴业。
此后,陆正耀控制的神州优车又以4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从长盛兴业手里买下了这部分股权。同时,神州优车还为长盛兴业就该笔交易提供了24亿元人民币的信用担保。
正式接手宝沃汽车后,陆正耀曾公开表态:“忘掉宝沃,忘掉德国,宝沃的未来将重新定位,一个年轻有趣贴近用户的最具性价比的汽车品牌即将到来。”
2019年1月8日,在神州优车联合宝沃汽车推出新零售模式的发布会上,瑞幸咖啡的“轻资产小店模式”以样本身份出现在陆正耀的演讲PPT中,陆正耀表示,想要通过复制瑞幸模式,在半年内完成“千城万店”以及共享出行业务到达每一个地级市的目标。
此外,宝沃汽车和瑞幸还不断开始联袂营销,形成“神州好兄弟”。
2019年10月份,瑞幸咖啡联合宝沃汽车推出“喝3杯luckin coffee就能开走宝沃汽车”的活动。活动期间,消费者通过瑞幸咖啡APP或者小程序,同一手机账户每消费3件商品,就能获得1次转盘抽奖机会。其中,重磅大奖便包括宝沃BX5汽车不同期限的使用权。而在全国各地的楼宇、公交地铁候车亭里,宝沃和瑞幸铺天盖地的广告也同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神州优车入主之后,宝沃汽车2019年的销量有所上涨,达到5.5万辆。不过,这其中关联公司神州租车的采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020年不久,瑞幸咖啡爆雷,陆正耀的资本故事无以为继,其一手打造的神州系商业帝国也迅速坍塌。
没有了神州租车的“输血式采购”,宝沃汽车迅速被“打回了原形”,2020年的销量骤降至8740辆。到2021年年初,宝沃汽车单月销量降至100辆以下,当年年底更是降至个位数。
直到近日,宝沃汽车陷入财务危机无力自拔,在确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又找不到下一位“接盘侠”后宣布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神州优车收购宝沃汽车股权的尾款一直未结清。此前,福田汽车曾公告称,对北京宝沃相关事项将计提大额减值准备,预计影响2021年度利润总额-47.04亿元左右,另考虑公司因持有北京宝沃的股权确认投资收益等,预计共影响2021年度利润总额-53.26亿元左右。
故事“未完待续”
虽然福田汽车和神州优车都没能让宝沃这个百年品牌真正“复活”,但破产的宝沃汽车也并非一穷二白。在业内看来,宝沃汽车手中至少还有资质和生产线两张“王牌”,对造车新势力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资质方面,宝沃汽车是市场上少有的同时拥有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双整车生产资质的品牌。在2017—2020年间,宝沃汽车申报了宝沃BXi3、BXi5、BXi7等多款纯电动汽车,在2021年9月份又申报了多款燃油车产品。在多年未能推出一款新车的情况下,还申报燃油车品,显然是为了保证其生产资质不至于被冻结,因为一旦被冻结资质,其交易价值就接近于0。
生产线方面,宝沃汽车在北京密云区中关村密云园拥有一座现代化汽车工厂,厂区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生产工艺涵盖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检测、物流、IT等完整的整车生产技术,有很多按照工业4.0搭建的设备,技术新,效率高,机器人等也能用于新能源车,年产能为18万辆。
业内看好造车新势力来接盘宝沃汽车主要是因为当前市场上耳熟能详的新势力品牌很多都是通过收购而取得的生产资质。例如拜腾汽车以1元对价收购一汽华利100%股份(负担8.55亿元债务);理想汽车以6.5亿元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威马汽车以11.8亿元收购大连黄海……
此外,小鹏汽车、博郡汽车、爱驰汽车、雷丁汽车等新势力也是通过收购传统车企来获得生产资质的。
不过,当前新进入造车赛道,并且有强大资金实力来接盘宝沃汽车的新势力已经不多,其中呼声最高的是小米。
去年9月份就曾有传言称,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小米收购宝沃汽车。因为小米造车虽然野心勃勃,并具有充足的资金和软件技术,但根据现行的汽车生产管理要求,生产并销售新能源车,至少需要两个资质:一是发改委的许可资质,并且在发改委认可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在2年内建设工厂,3年内开始销售车辆;二是工信部的认可资质,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全部满足这些必要条件方可入场。
对于小米而言,获取相关资质最省时省力的办法就是直接收购一家有造车资质的车企,而将宝沃汽车的生产资质和18万辆产能直接收入囊中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方案。
遗憾的是,直到宝沃汽车宣告破产,也没能等来小米的一纸收购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相关规定,如果最终没有企业愿意接盘,宝沃汽车的生产资质将被注销,这应该不是其债权人愿意看到的结果。而对于当下新进入造车赛道的资本而言,宝沃汽车手中的生产资质和生产线又极具吸引力。
今年年初,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委托企业的条件是通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受托企业的条件也是通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且具备与委托生产产品同类生产资质。这意味着未来造车新势力同样需要取得相关资质,才能寻找同样有资质的代工厂为其代工生产。
日前,曾经的“华为天才少年”李一男执掌的自游家宣布其首款新车无法交付,只能给已经订车的用户退钱,而让这家造车新势力无法交付的原因正是迟迟拿不到相关资质。
在造车资质越来越稀缺的背景下,宝沃汽车手中的生产资质和生产线可能会越来越“值钱”。因此,未来无论是小米回心转意还是其他新进入的玩家出手,宝沃汽车的故事或许还没有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