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央视财经姚振山:财务造假 有多少报表还在胡来?

新浪财经

关注

作者:姚振山(CCTV财经频道主持人,财经评论员)

前天看了康得新的听证会,康得新律师的几句表态很有讲究,大概意思就是“我可以不排除造假,但是可以排除的是没有证监会给出的数字那么多”。造假都说的理直气壮,据理力争,说明这造假的功力还是不错的。

说到上市公司造假,很多人希望能有本书,罗列一下有哪些种,这样进入股市的时候可以先练就一下火眼金睛,能够识别。可是在财务造假这个问题上,经常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花样翻新,防不胜防。我只能先给大家说说这几年爆出大新闻的几类造假,也希望大家踊跃留言,把各种类型的造假告诉我,用大家的力量众筹一本书出来。

造假类型一:生意在海外,雾里看花。

当年财经杂志做的封面报道,揭露银广夏造假。银广夏头顶“家国情怀”的光环,用一种估计公司也不清楚的萃取技术“打遍天下无敌手”,提取产品出口到德国的价格算下来比黄金都贵。可能是表现太火,引起财经记者关注,“有这么火吗?有这么好吗?去印证一下吧”。记者按照公司年报信息去了它们产品出口额最大的天津海关,查阅出口单据一看,马脚马上露出。因为财务报表给出来的数据,跟海关统计的数据大相径庭。想想当年我在演播室质疑银广夏时任财务总监时,他的振振有词,不禁唏嘘不已。

这两年,靠出口和海外业务造假的典型案例还有雅百特,它通过虚构在国外工程合同,虚构国际贸易来造假,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参与巴基斯坦那个项目,最可怕的是还虚构巴基斯坦政要的信函,算是心思缜密又铁了心。

不少会计师告诉我,其实这类公司还是容易鉴别的,看看海外客户是不是很有知名度,托人查查进出口单据,对照一下,真的假的,一目了然。如果公司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通过代理商进行,而代理商又毫无知名度,而股价又风风火火,那就要小心点儿了。

造假类型二:跟自己做买卖,击鼓传花

说到代理商,其实是最普通的商业模式,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是靠代理商销售。企业都希望代理商多多益善。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号称产品多么高科技,产品多么供不应求,你却发现代理商几年下来总是那么几家,而市场上除了它自己说好,很少听到看到,你也得多打几个问号。

比如说前些年受到处罚的绿大地。为它销售果苗的最主要代理商全部集中在昆明,贡献了大部分利润,可是上市之后,纷纷退货,造成企业亏损,明眼人一看,这也太典型了,估计都是一伙的。

代理商集中的,或者下游客户集中的,往往在经营上有很大风险,而且也会经常成为财务造假的温床,因为代理商数量少,容易控制,容易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只不过无论敲击鼓的,还是传花的,都是一个人,或者都是“自己人”。

造假类型三:现金造假 账上有钱没得花

如果说出口造假,代理商造假还是财务造假的传统方式,现如今,大家认为最不敢造假的现金账户,居然也敢有人研究和设计了。前有康美药业,后有康得新,最新受到质疑的是东旭光电。这三家公司共同的特点是:表面上财大气粗,账户上常年显示有百亿规模现金,可是几亿或者十几亿到期的债券要么利息付不了,要么本息兑付不了。原来账上现金只是填上去的数字,冒充门面而已。现金账户造假,据说是造假的高级形式,因为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因为在最容易求证和查验的科目上造假,属于“艺高人胆大”,“富贵险中求”。而且成功的把“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重新演绎了一遍,是“警局里面藏赃物”的股市版。

有时候我也有些纳闷,按照企业大佬们的投资冲动,怎么会容忍这么多现金放到账上不去投资,怎么能容忍这么多现金花不出去反而还去借钱?这是常识啊。

回归常识,这些问题不难发现,只不过有时受到周边所谓专家的蛊惑,有些时候是受不了股票连续上涨的诱惑,忘了常识,也就接近了风险。

【相关阅读】姚振山评创业板十周年之上市:终点?中点?新的起点?

  CCTV财经频道姚振山五评创业板之二:哪款并购适合你

  CCTV财经姚振山评创业板之三:向前看,也要向“钱”看

  央视财经姚振山评创业板之四:投资者关系要多说少吹

  CCTV财经姚振山五评创业板之五:当好“躯壳”不当壳

  央视财经姚振山:科创板新股破发 注册制渐入佳境?

  央视财经频道姚振山:“獐子岛”五问

  央视财经姚振山:好公司or好股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