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零收入加巨额亏损 复宏汉霖为何仍有240亿市值?

新浪财经

关注

零收入加巨额亏损!郭广昌控股的复宏汉霖为何仍有240亿市值?

来源: 市值风云

作者 | 木盒

流程编辑 | 小白

复宏汉霖为A股复星医药(600196.SH)控股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郭广昌,2018年底开始分拆准备上市。

2019年9月15日,复宏汉霖(2696.HK)正式登陆香港的联交所主板,全球发售6469.54万股,发行价为49.6港元/股,发行总额超32亿港元,这是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未盈利Biotech(生物科技类)公司。

不过截止最新的交易日(10月4日),股价已破位跌至44.6港元/股,市值仍有240亿港币。

单从复宏汉霖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和最新中报数据来看,公司连续几年都处于巨额亏损状况,其中2018年几乎零收入,归母净利润为-5.63亿港元,最新的2019年中报归母净利润为-3.60亿港元。

零收入加巨亏,而市值如此之高,什么原因呢?

一、复宏汉霖的重磅产品

复宏汉霖主要是做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药物的,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单克隆抗体是全球药物的重磅明星产品,2018年全球药品销售Top10的榜单中,就有7种是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药物。

2019年2月,公司自主研发的首个单抗生物类似物HLX01汉利康(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即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获批生产,适应症包括:

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

先前未经治疗的CD20阳性III-IV期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靶点为CD20,CD20存在于多数 B 细胞型淋巴瘤细胞的表面。利妥昔单抗可以与 CD20 抗原特异性结合,借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及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ADCC)来杀死B细胞型淋巴癌细胞。

事实上,以CD20为靶点的抗体药物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利妥昔、替伊莫单抗,鼠源或者嵌合单抗;第二代的奥法木是人源化单抗以及第三代的阿妥珠单抗(Fc片段经过糖基化修饰),治疗领域也不仅仅局限于非霍奇淋巴瘤,还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而复宏汉霖的汉利康(利妥昔单抗)仍是嵌合单抗,仍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2019年5月,HLX01汉利康开出首张处方,成为首例根据《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获批上市的单抗药物,亦为中国首例商业化推出的生物类似药。

由于汉利康5月下旬才开始销售,因此中报复宏汉霖的收入并不多,但也能实现1330万元的销售收入。

具体的合作方式为复宏汉霖负责生产和供应,营销环节由复星医药承担,销售后再由复星医药向复宏汉霖分成。

复宏汉霖的汉利康为全球医药巨头罗氏的原研美罗华(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物,而利妥昔单抗为2018年全球十大药物中位列第八,销售额为69亿美元。

全球主要适应症为CD20 阳性的滤泡型和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于1997年在美国上市,美国专利将于2018年到期。

2000年,中国药监局就批准美罗华在国内上市,适应症为淋巴瘤,复宏汉霖汉利康的适应症和美罗华在国内的适应症一样。

根据复宏汉霖2016年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美罗华(利妥昔单抗)国内一次的使用价格为 2-2.5 万元(一周期一次), 8 个治疗周期全部使用的价格为 16-20 万元。

2017年7月,经政府与药企价格谈判后,36种创新专利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乙类药品目录,包括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及贝伐珠单抗等抗癌单克隆抗体药物。由于与中国政府进行价格谈判,上述 36种药物的价格平均下降了 44%,最高降幅超过 60%。

2019年8月复星医药主动降低汉利康(利妥昔单抗)的价格,最新价为1398元/支,8个疗程价格仅为1万元左右,比罗氏美罗华的价格优惠不少。

二、其他研发产品

复宏汉霖的重磅药物不只是HLX01(利妥昔单抗),还有HLX02(曲妥珠单抗)、HLX03(阿达木单抗)、HLX04(贝伐珠单抗),其中HLX02、HLX03也在提交新药药证申请中,如果成功下一步就生产上市了。

复宏汉霖的四个药HLX01(已上市)、HLX02(待获批)、HLX03(待获批)、HLX04(三期临床)分别对应美罗华、赫赛汀、修美乐、安维汀。

即2018年全球十大药物排名第八、第六、第一、第七的药品,销量分别为69亿美元、71亿美元、205亿美元、70亿美元。

HLX02(赫赛汀)国内的竞争对手有三生国健、嘉和生物、海正药业等,适应症都是乳腺癌。

(数据来源:复宏汉霖港股的聆讯资料)

HLX03(阿达木单抗)国内竞争对手有信达生物、海正药业、百奥泰生物、君实生物、通化东宝等。

(数据来源:君实生物《招股说明书》)

HLX04(安维汀)在转移性结直肠癌适应症上暂时没有竞争对手,而在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上进度远低于信达生物、齐鲁药业等竞争对手。

三、核心研发团队

复宏汉霖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2017年、2018年、2019年半研发支出分别为2.57亿元、3.65亿元、1.00亿元,整体研发支出(包括资本化+费用化研发成本及开支分别为6.37亿元、9.73亿元、2.25亿元。

体现在费用化的研发支出里面,也是远比收入高得多,这是公司产生亏损的主要原因。

复宏汉霖资本化率如此之高,导致其无形资产占比也很高,其无形资产主要是递延开发成本,即于各项目开发阶段产生的开支。

这次募资的用途90%也是用于产品的研发,其中40%是用于核心产品。

公司的核心高管有刘世高、姜伟东等:

刘世高:曾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曾担任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副教授、美国加州 Maxygen 公司研究员、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生物质控副总监、美国安进质量分析实验室主管。

姜伟东:曾毕业于德国吉森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担任多家生物制药公司的开发主管、负责人或副总监,比如加州 Catalyst Biosciences, Inc.等。

2017年11月复宏汉霖做了股权激励,通过HenLink, Inc.(股东为台湾汉霖员工)以1400万美元价格认购了复宏汉霖484万股,当年成本确认为研发开支1047万元和行政开支669万元。

2017年10月HenLink, Inc.以2755万认购了台湾汉霖1170.8万股,当年成本确认为研发开支7785.5万元和行政开支3276.4万元。

2018年再次推出限制性股权激励方案,按9.21元/股授予55名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

应该说,复宏汉霖员工激励很充分。

四、结束语

值得一提的是,复宏汉霖曾经在2016年12月在新三板申报过挂牌,新三板代码为T26392.OC。

2018年9月股东大会决议才撤回新三板挂牌申请,并准备在境外港股上市。

复宏汉霖在新三板的反馈意见回复中曾提到,公司曾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形,不过涉及的金额不大(30万)。

2016年-2019年半复宏汉霖权益股东出资为3.44亿港元、1.79亿港元、27.73亿港元,加上这次融资32亿港元,累计融资超60亿港元,这些融资基本都用于研发和生产。

5月下旬开始销售的HLX01汉利康(利妥昔单抗)下半年销量如何?HLX02(赫赛汀)和HLX03(阿达木单抗)能否尽快获批生产?

这将是如今摆在复宏汉霖面前最重要的问题,公司能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拭目以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