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AR-T疗法,需要换个活法

市场资讯
转自:氨基观察
作者 | 武月
国产CAR-T疗法的日子,不好过。
3月27日,药明巨诺发布2024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收入1.58亿元,同比下滑9%;亏损额为5.9亿元。公司账上现金只有7.57亿元,按照这个亏损力度,撑不过两年。
这份财报背后,是国产CAR-T疗法商业化困境的缩影——即便产品疗效显著,但“天价”标签与支付难题始终如影随形。
目前国内已有6款疗法获批,定价从99.9万元到129万元不等。然而,高昂的价格与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定位天然冲突,过去几年,药企也试图通过商保、分期付款等方式破局,但依然难以打开局面。
这也是国内创新药商业化难题的极端体现。当支付体系无法匹配技术突破时,企业需要更务实的策略:出海赚取现金流,技术迭代降低成本,等待国内多层次支付体系生态的构建。
活下去,才能等到黎明。在真正的支付革命到来前,换个活法,先尝试在海外创收,再尝试国内的商业化,或许是唯一的出路。
/ 01 /
药明巨诺的挣扎
2021年9月以来,药明巨诺的CAR-T疗法瑞基奥仑赛,已经在国内获批了三项适应症。
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患者的复发或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r/r LBCL);
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的成人难治性或 24 个月内复发的滤泡性淋巴瘤(r/r FL);
成人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r/r MCL)。
除此之外,瑞基奥仑赛还在布局市场更加广阔的自身免疫领域,目前正在国内开展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Ⅰ/Ⅱ期研究,预计2026年5月完成。
相比于临床层面的顺利进展,药明巨诺作为国内CAR-T领域的先驱,瑞基奥仑赛的商业化表现却迟迟打不开局面。
2021年至2023年,瑞基奥仑赛输注人数分别为30、141、168人,对应业务收入分别为3079.7万、1.46亿、1.74亿元。
到了2024年,公司营收为1.58亿元,同比下滑8.99%;亏损5.91亿元。
尽管公司在财报中解释,收入下滑是因为下半年实施了商业活动优化策略,并推行了商业人员组织性能计划,并预计之后会恢复增长。但事实上,2024年上半年,其营收已经开始了下滑,同时2023年营收对比2022年的增长也不足20%。
更何况,这样的业绩还是依靠公司销售费用增长24%换来的。根据财报的说法,药明巨诺于2024年探索多种商业化方法,导致业务推广费由2023年的4840万元增至2024年的9720万元。
销售费用增长了,但是收入却下滑了。这对于一家产品处于放量期的biotech来说,显然不妙。
并非药明巨诺不努力。过去几年,其一直在寻找更多支付方的支持,努力提高瑞基奥仑赛的可及性。根据财报,瑞基奥仑赛已经被列入超过80个商业保险产品,及102个地方政府的补充医疗保险计划。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百万的治疗费用,依然是横亘在其商业化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更重要的是,截至2024年底,公司账上现金及等价物仅7.57亿元,按照目前的烧钱速度,撑不过两年时间。
药明巨诺的挣扎也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现有支付体系下,CAR-T疗法根本无法跑通国内商业化闭环。
/ 02 /
CAR-T疗法的生存困境
药明巨诺的遭遇,也只是以CAR-T疗法为代表的天价药,在国内的一个缩影。
已上市的CAR-T疗法都在讲可及性,但现实是,现阶段依靠降价进医保、扩大可及性,可能性极小。
尽管监管鼓励创新,但国家医保在维持资金正常运转的同时需兼顾公平性,确保医保支付的可持续性。从过往经验看,高价药很难获得医保的支持。动辄百万的CAR-T疗法,距离坐上谈判桌还有较大的距离。
医保谈判药品基金测算专家曾表示,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
很多创新药会在医保谈判前主动降价,以求在新一轮的医保谈判中获得先机。然而,从CAR-T疗法连续四年奋战医保无果,也不难得出结论,主动降价很难。
目前市场上有6款CAR-T疗法,虽然已有价格战的苗头,但从129万降至100万,并不足以进入医保。
参考曾经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从70万元主动降至55万元后,最后医保谈判3.3万元成交。这样的降幅,显然不是CAR-T企业能接受的。
因为,CAR-T疗法的个性化、定制特点,以及进口原材料的高成本,注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除了前期付出的研发、生产成本,CAR-T的高成本还有很大一块原因在于后续运营。
不同于传统药物商业化运营,CAR-T生产包括制备、质检、制剂和冷链运输等多部分,药企需要负责从临床单采、生产、到定点医院端回输的管理。这些生产和应用的痛点都需要花心思、精力和金钱去解决,也都会折算在药企的成本中。
2024年,药明巨诺的毛利率不足50%,远低于其他创新药企动辄80%、90%的水平。
高成本、低毛利的情况下,现阶段医保的降价幅度,是所有CAR-T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当然,药物研发需要投入不菲的研发成本,药物定价需要出于商业考虑,我们不能用道义去简单评判。毕竟,任何一家药企都需要盈利。也只有这样,才会诞生更多患者亟需的治疗药物。
药明巨诺的财报无疑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CAR-T企业是时候换个活法了。
/ 03 /
需要换个活法
目前看,传奇生物的CAR-T出海,已经为商业化难题找到了一个最优解。
2022年2月,传奇生物的CAR-T疗法西达基奥仑赛,正式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在美国,因为商业保险的充分参与,拥有CAR-T的药企对其商业化有底气。目前西达基奥仑赛在美国的定价,已经从最初的46.5万美元涨至54.97万美元,是目前全球最贵的CAR-T产品之一。
由于突出的疗效,上市后,其海外收入持续亮眼增长。2024年,西达基奥仑赛销售额达9.63亿美元,距离成为下一个“十亿美元分子”仅一步之遥。传奇生物的营收也大幅增长118%,达6.21亿美元,公司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盈利。
先出海,再征战国内市场,换句话说,先赚足够多的美金,在探索国内商业化,药企的商业化压力会小很多。
当然,对于国内药企来说,这条路要求更高。
率先出海,或是立项之初就定位全球,意味着要投入巨大资金、资源推动全球多中心临床,以此说服FDA;甚至一些药物,还要做头对头临床。一旦失败,对于绝大部分biotech来说,这可能将是灭顶之灾。
如果临床数据足够优异,也可以像传奇生物一样,与强生的合作,让其在海外临床、产业化、销售等方面没了后顾之忧。过去几年来,西达基奥仑赛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不难想象,在国内天价药生存问题解决之前,西达基奥仑赛依旧是以赚美元为主。
而对于已经上市的CAR-T疗法,先国内再出海也不失为一种破局方式。目前,包括科济药业、驯鹿生物等企业均在努力走出去。
出海道路艰难,但必须要努力尝试。这也激励着国内企业,还需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除此之外,商保或许会成为突破口。此前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昂贵的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药物相继上市,仅靠基本医保制度难以完全支撑,医保局正在着力构建“1+3+N”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创新药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
当商保被提上日程,在各项政策加持下,在医保牵头改革下,新的变化正在孕育之中。
当然,在真正的变革到来之前,国产CAR-T疗法必须要想办法先活下去。
(转自:氨基观察)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