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mRNA进入新起点

市场资讯

关注

转自:氨基观察

新冠疫苗之后,mRNA技术再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胜利”时刻。

5月31日,Moderna宣布,RSV mRNA疫苗mRNA-1345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商品名为mRESVIA。

由此,mRNA-1345成为新冠疫苗之后,首款上市的mRNA疫苗。虽然mRESVIA获批在预期之中,但最终的“官宣”,对于mRNA行业来说仍具有显著的意义。

这打破了市场对于mRNA技术的种种猜疑,宣告着mRNA技术绝不是昙花一现,在新冠疫苗之后,其有能力为攻克更多疾病贡献力量。

但同时,mRNA-1345的上市也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尽管mRNA技术前景光明,但期待其简单复制新冠疫苗所带来的空前商业奇迹,已不太现实。

未来的竞争将更多聚焦于技术创新、临床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药企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比拼。这也意味着,mRNA技术的应用进入了更加成熟与理性的新阶段。

/ 01 /

新冠之后的首场胜利

随着疫情的消退,哪怕是英雄也要面对“势去”的窘境。当年因mRNA新冠疫苗崛起的BioNTech和Moderna,正站在收入断崖的边缘。

2022年,BioNTech凭借新冠疫苗收入173亿欧元,2023年,BioNTech整体收入下滑77.94%。

Moderna也是同样的命运,2022年收入达到192亿美元,2023年,Moderna这一数字将至68.48亿美元,降幅达64.45%。

两者股价表现,充分反映了市场对mRNA技术预期的走低。目前,BioNTech股价较高点跌幅近80%,Moderna跌幅同样超过70%。

不过,好的一点是,BioNTech和Moderna都凭借新冠疫苗积累了惊人的财富。这也使得,它们有更大的腾挪空间。

相比之下,其它未产生收入的mRNA企业,则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国内mRNA企业的遭遇,就是真实写照。

2023年,在新冠风口风光两年的传信生物,黯然卖身百克生物,价值只有8.5亿元,并且,交易的条款极其严苛,不仅需要分步进行,更携带对赌条款。

这与艾博生物、斯微生物过去的光鲜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即便是艾博生物们的日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斯微生物因为各种经营问题,频繁登上热搜,艾博生物则基本消失在公众视线……对于如今的mRNA技术来说,无疑显然需要一剂强心针。

而mRESVIA的正式登场,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被赋予了类似的意义。

/ 02 /

降维打击优势不再

当然,在新冠之后,mNRA技术要想体现过去的降维打击可能并不容易。

从2019年RSV疫苗进入临床,再到mRESVIA的获批上市,Moderna历时5年。很显然,在常规疫苗的研发中,mNRA技术与其它竞争对手可能并无显著差异,需要经过正常疫苗上市所需要走过的路径和花费的时间。

这也导致,在RSV疫苗领域,mRESVIA并不存在所谓的先发优势。在其之前,葛兰素史克辉瑞的RSV疫苗均已获批上市,并且在市场大卖。

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竞争力方面,mRNA疫苗也不会一直“逆天”。从临床数据来看,mRESVIA也并不是市场最能打的。

虽然辉瑞、Moderna、葛兰素史克疫苗的三款RSV疫苗未进行头对头试验,但如果以预防2种或更多RSV相关下呼吸道症状(RVS-LRTD2)的有效率作为统一临床终点,辉瑞、Moderna、葛兰素史克疫苗保护率分别为66.7%、83.7%、94.1%。

要知道,除了mRESVIA,另外两款疫苗均为传统的重组蛋白疫苗。换句话说,mRNA技术并没能给Moderna的RSV疫苗带来效果加成。

鉴于mRESVIA的表现,华尔街一些分析师甚至怀疑,Moderna对于mRESVIA的销售额目标预期过于夸大。

总体来说,在技术层面,mRESVIA确实给行业注入了极大的信心;但是在商业层面,mRESVIA能否带来高额的回报,仍是未知数。

这也在告诉市场,mNRA技术未来的竞争,将会是更聚焦于能力的比拼。国内mRNA行业的发展,也必然是如此。

/ 03 /

更聚焦于能力的比拼

虽然在新冠疫情中,国产mRNA疫苗并没有如预期中大放异彩,但国内mRNA企业在技术层面的积累,仍然向前迈进了一大台阶。

在mRNA RSV疫苗领域,国内药企也在加速布局的步伐。去年年底以来,达冕生物、深信生物、星锐医药、嘉晨西海的RSV mRNA疫苗,相继在FDA获批临床;而阿法纳生物、石药集团等药企的mRNA RSV,也在国内陆续申报临床申请。

不难预见,在未来的RSV疫苗行业,国内药企有望成为全球竞争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然,这条赛道的竞争激烈,对每一家参与企业都是严峻的考验。正如上文所说,mRNA技术虽有其独特优势,但在传统疫苗面前并不意味着必然的胜出,研发速度、临床试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生产规模化及成本控制等多维度的综合考量,都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新冠疫苗研发的历程,虽然不乏跟随热潮的成分,但也暴露出行业在资源分配、长远规划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不足,为后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因此,未来国内mRNA疫苗企业的成功,将取决于能否吸取过往经验,不仅要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创新突破,更要在战略定位、市场洞察、国际合作等方面,展现出更加成熟和前瞻性的布局,进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寻求弯道超车的机会。

文/蔡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