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百亿美元的较量,GLP-1产能之争

市场资讯

关注

转自:氨基观察

GLP-1的产能紧缺,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过去几年,GLP-1断货的消息,在全球各个国家不断流传。例如,早在2022年4月,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开始不断收到,来自患者及医生群体反馈的Ozempic短缺信息。

在降糖适应症之外,GLP-1在减肥领域的兴起,让需求急剧上升,而产业化的限制导致了产能难以短期内大幅跟上。短缺,难以避免。

未来,随着GLP-1的适应症继续扩充,需求大概率还会继续上升。

就在上周五,诺和诺德宣布,根据III期FLOW试验,semaglutide显着降低了患有慢性肾病(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诺和诺德预计,将于今年提交申请,将司美格鲁肽的标签扩大到CKD。

因此,GLP-1领域的竞争,除了临床本身,还有产能,这是所有入局者已然清楚的赛点。只是,产能的投入上限或许没有天花板。

同样是在上周五,礼来宣布将在印第安纳州的生产基地,额外投资53亿美元扩充GLP-1产能。这意味着,其在印第安纳州的总投入将达到90亿美元。

礼来表示,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制造投资,也是美国历史上对合成药物API制造的最大一笔投资。

事实上,在入局GLP-1产能军备竞赛以来,礼来已经宣布了超过18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诺和诺德也不甘示弱,宣布的总投入力度并不逊色于礼来。

这场GLP-1产能之争,无疑将医药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推向了新的高度。

/ 01 /

躲不开的问题

在小分子药物登陆历史舞台之前,以多肽形势存在的GLP-1药物,产能是躲不开的话题。这与多肽药物的工艺有关。

传统多肽的生产有诸多技术路线,主流的是通过固相多肽合成(SPPS)的方法实现。

SPPS工艺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可自动化、产品收率和纯度较高;但缺点是,中间产物不可纯化、投料比较大,且周期相对较长等。

在该工艺下生产,首先需要将氨基酸逐次偶联到树脂上,然后将多肽从树脂上切割下来,并去除氨基酸侧链保护基,最终得到多肽粗品。

接下来,需要再经过诸如反相色谱的方式进行纯化和转盐,经过冻干或者喷雾干燥得到最终的API纯品。

在生产车间进行的GMP生产,正常的缩合速度是每天(8小时)2个氨基酸。对于semaglutide这样有31个残基的长肽,单单固相合成可能就需要15天以上的时间。

而且,多肽的切割通常是经过小的批次体积进行的。因此完成一个批次的合成、纯化、分析、放行,很可能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囿于多肽药物通常较高的活性和较小的需求量,大多数CDMO的固相多肽合成釜提交都比较小,通常在1000升以下。

因此,在需求突然出现爆炸式增长的当下,产能成了最大的桎梏。由于工艺改进空间不大,GLP-1的产能问题,只能通过在不同地点扩建厂房的方式解决。

一场产能大战,正在全球多地开打。

/ 02 /

烧出新高度

扩张产能是所有药企的意料之中,但意料之外在于,烧钱力度可能超出了所有药企的想象。

礼来在印第安纳州的生产基地,最初在2023年4月份提出。当时,在礼来的规划中,总投资额为37亿美元。

这笔投资,已经是礼来历史上在单一地点的最大制造投资。只是,这一纪录并没有保持太久。在今年5月份,这笔投资额已经增长至90亿美元。

无独有偶,诺和诺德的投资,也出现了“超预期”的情况。为了应对产能问题,2023年6月诺和诺德宣布,拟投产23亿美元扩建丹麦工厂。

不过,到了2023年11月,诺和诺德的本土工厂规模提升计划大升级,总投入预计超过60亿美元。

2023年,诺和诺德总共宣布了9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并且在2024年初以1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三座康泰伦特生产设施。

当然,药企的扩张,都是建立在强烈的需求基础之上。2024年第一季度,semaglutide的3款产品合计创收422亿丹麦克朗,约合61.32亿美元。市场预计,semaglutide今年销售额或超280亿美元,成为新晋药王。而礼来的GLP-1药物系列也在快速放量。

目前的旺盛需求,主要基于减肥药市场。今年4月份,诺和诺德表示,每周大约有2.5万名新的患者使用semaglutide的减肥版本,这是2023年12月美国患者使用数量的4倍,但还在快速增长。

但正如上文所说,GLP-1的需求,不仅仅是减肥药。目前在心脑血管、阿尔兹海默症、MASH等诸多领域,GLP-1都展现了极强的竞争力。

这意味着,未来GLP-1有可能成为慢性病领域的超现象级药物。也正因此,在这样的预期下,巨头们不断提高着自身产能的投入预算。

/ 03 /

被拔高的门槛

随着巨头们在GLP-1药物产业化上的持续重金投入,这一领域的入场门槛正被不断推高。产能的扩充不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更是技术和生产效率提升的体现。

以诺和诺德为例,其在丹麦的产能扩充计划中明确提出了两个目标:

首先,新工厂将采用最先进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制造工艺的变化;其次,完善其全球价值链,不仅关注原料药生产,也包括药品包装等环节。

这种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无疑为后来者在价格竞争上制造了障碍。

礼来在印第安纳州的产能扩充同样强调了利用最新技术和自动化,以实现生产效率、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最优化。

对于后来者来说,要想在GLP-1这一竞争激烈的赛道上获得一席之地,不仅需要在药物疗效上与现有药物相媲美或更优;同时,在产业化端,面对巨头们的资本和先发优势,后来者需要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研发端本就是一场大冒险,产业化端更是一大挑战。这意味着,后来者需要在研发、产业化、资本运作等多个维度展现出足够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这不仅是一场技术和资本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创新和效率的全方位竞争。

文/郑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