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医加保”烧钱急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增资再遭否

中国经营报

关注

原标题:“医加保”烧钱急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增资再遭否 来源:中国经营报

“医加保”烧钱急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增资再遭否

本报记者/陈晶晶/北京报道

日前,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东迪安诊断(300244.SZ)公告称,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复星联合健康拟调整增资结构,已向中国银保监会撤回增资方案。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增资计划中,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大股东——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产投”)持股比例拟达到33.33%,而这一数据是监管规定的险企单一股东持股比例警戒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2018年9月,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亦曾发起过一轮增资,其中,复星产投持股比例拟提高至33.05%,最终该增资不了了之。

针对两次增资被否的具体原因,本报记者曾联系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不过,其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接受采访。

需要指出的是,增资对复兴联合健康保险颇为急迫。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实际资本仅为3.41亿元,负债端与资产规模差距不断缩小,若不能及时增资,其业务或受到影响。

两次增资未成行

在2019年5月的增资计划中,复星产投与迪安诊断拟合计出资2.08亿元,其中,复星产投出资1.56亿元,持股比例由20%提高为33.33%,迪安诊断出资5200万元,持股比例由8%增加至12.12%。

据迪安诊断公告,复星产投董事长陈启宇,2017年7月17日至2019年2月19日,曾担任迪安诊断董事。另外,在迪安诊断2019年三季度报告中,复星国际旗下上海复星平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迪安诊断500万普通股,是迪安诊断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之一。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三分之一; 股东与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合并计算。这意味着按照上述增资方案,复星产投与迪安诊断二者持股比例将达到45.45%,从而超过监管规定的单一股东持股比例警戒线。

此前,2018年9月,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拟将公司注册资本金由5亿元增加至8.85亿元,由复星产投、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华集团”)两家公司认购。复星产投持股比例拟提高至33.05%,因此,复星产投与迪安诊断双方持股比例合计将为37.57%;而新股东宜华集团认购1.925亿股,持股21.75%,同时宜华集团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现有股东广东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关联方和一致行动人,二者合计持股将为32.77%。不过,此次增资最终没有下文。

“医加保”困局

事实上,前后两次增资行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对资金的渴求。

迪安诊断2019年5月的一份增资公告亦指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增资一方面是减轻自身资金成本压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实现迪安诊断“大健康”的战略目标。

记者注意到,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明显。2019年三季度末,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58.07%,较2019年一季度末下滑了13个百分点。

2019年三季度末净现金流为-1132万元,与二季度末现金流为3.51亿元,差距较大。三季度末,其综合流动比率在3个月内、1年内、1~3年内、3~5年内皆为负,其中,3个月内综合流动比率高达??855.84%。

此外,在2018年年度报告中,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也称,公司初创阶段现金流特点,实际净现金流、综合流动比率(一年内)部分季度无法满足风险综合评级。

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资金困局与其现有的投保模式不无关系。

据了解,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是业内少数几家试水“医加保”模式的保险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带病人群投保健康险,其赔付风险比健康人群赔付风险大,一旦出现集中赔付,保险公司将面临赔穿的代价,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并不敢轻易尝试。

据了解,复星联合健康除了开发健康人群可投保的产品外,还专门与健康管理公司推出了患有艾滋病、乳腺癌、肝癌等人群可投保的一系列医疗险产品,声称通过健康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率,控制医疗费用支出,降低理赔。

数据显示,在赔付上,2017年,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赔付支出为 300万元,到了2018年,增长10倍至3372万元。另一方面,其运营费用支出也越来越大。2017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合计为1.18亿元,到了2018年则大幅增长328%至5.07亿元,占全年保费收入比例达到97%以上。

“监管规定,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其分摊的成本不得超过净保险费的20%。如果是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复星联合健康自身掌握的医疗机构资源,实际上是很难控制好健康管理成本的。”象聚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许建坤认为。

展业规模或受限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资产总额15.76亿元,负债总额12.35亿元,实际资本不断减少,仅3.41亿元。其3.41亿元实际资本不仅在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中排名最后,还在整个寿险行业(除去无法正常展业的公司)中排在末尾。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的企业,除了应具有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金外,还要持续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来满足理赔、兑付和退保支出。

此前,业内特殊案例中法人寿,注册资本金一直为2亿元,资本金长期未得到补充,偿付能力远低于监管要求水平,资本金已消耗殆尽。由于增资计划迟迟没有实现,导致中法人寿目前只能通过向股东借款维持日常运营,业务已经停滞。

重要的是,健康险业务正在成为当前行业焦点,但处于规模快速扩张的初级阶段,行业竞争主要以抢占市场份额为主。实力雄厚的上市龙头险企将商业健康保险视为拉动业务增长、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不断开发核心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健康险业务发展。

据了解,昆仑健康险、平安健康险、太保安联健康3家健康险公司均发布了增资计划,其中,太保安联健康和平安健康险分别增资10亿元和3亿元。

此外,各路资本也对健康险领域虎视眈眈。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32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为620亿元人民币(约87.4亿美元)。康语、优加健康、诺慧医疗等一些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今年已经完成千万融资。

未来,增资困局和颇为烧钱的“医加保”模式之下,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何去何从?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