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用648颗卫星连成“天网”,原谷歌卫星项目团队正寻找中国合伙人
原标题:欲用648颗卫星连成“天网”,原谷歌卫星项目团队正寻找中国合伙人 来源:财新TMT
一场用卫星向全球提供互联网的竞赛,正在各国展开。11月20日,英国天基互联网公司OneWeb的CEO阿德里安·斯特克尔(Adrian Steckel)在上海接受财新记者等采访时表示,他们希望在2021年底完成首期648颗卫星的布网工作,向全球所有地区提供来自卫星的互联网服务。
他预计,其中至少180颗卫星将可以为中国客户服务,希望能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开拓中国市场。
11月19日,OneWeb已与海南三亚市政府签署落地合作框架协议,将以合资公司形式,在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建设他们在亚洲的首个卫星地面站。未来,还将在中国的北方和西部分别寻找一个地点建设地面站。
地面站的作用类似于家庭里的WiFi,所有在该地区的卫星只有连接到地面站上,才能对外提供互联网服务。未来的海南地面站将建有18根天线,服务附近的飞机、海上钻井平台、船只等。
斯特克尔表示,OneWeb愿意跟中国政府认可的机构合作,以进入中国市场。
“我们正和中国电信进行了谈判和交流,已经到了非常深的阶段。”OneWeb中国区负责人阿伦·勒琼(Alain Lejeune)宣称。但双方尚未达成最后协议。
OneWeb的天基互联网计划原理是,通过在距离地面约1200公里的近地轨道,投放成百上千颗卫星,从而向全球提供高速度、低延迟的互联网服务。OneWeb预计在2021年10月实现648颗卫星全球联网和上线,此后根据使用情况,再增加卫星数量至1980颗。
从整体进度来看,目前,OneWeb仅在今年2月发射了第一批6颗卫星,与首期目标相距甚远。过去几年,OneWeb的精力主要用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建立卫星工厂。
斯特克尔称,OneWeb将从2020年1月起,每月发射一次,每次发射32至34颗卫星,直至完成648颗的首期目标。
制造和发射这些卫星需要大笔资金。OneWeb成立于2012年,由谷歌卫星计划原负责人创办,投资人包括日本软银集团、英国维珍集团(Virgin Group)、欧洲的空中客车(Airbus)、印度电信运营商Bharti Airtel、高通、可口可乐、卢旺达政府等。斯特克尔承认,他们融到的34亿美元仍然不够,正与中亚、非洲、欧洲和其它地区的潜在股东接触。
相较竞争对手,需要持续融资是OneWeb软肋。OneWeb之外,不少中国、美国的团队也有类似卫星联网项目。
11月19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公布了“虹云工程”的最新路线图。其技术验证星于2018年12月发射入轨,并将在2020年发射另外4颗业务试验星,最后总计将发射156颗卫星。这是所有类似计划中,卫星数目最少的。
伊隆·马斯克创办的美国航天公司SpaceX在2015年提出Starlink计划,准备发射7518颗近地轨道卫星,目前已经发射了120颗,后来居上。美国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计划叫Project Kuiper,计划发射3236颗卫星,但尚无一颗卫星上天。
斯特克尔认为,这个领域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目前用卫星提供的互联网服务价格昂贵,连接不可靠,速度缓慢,无法支持云端应用。而全球80亿人口中,仍有至少38亿人、200多万所学校无法享受宽带网络服务。
他还称,竞争是好事,类似于电信行业会有不同的运营商,去提供差异化的定价和服务。但他认为,OneWeb是最早做天基互联网的企业,从国际电信联盟获得的频谱资源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好。
阿伦·勒琼表示,他们尊重中国想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天基互联网,相信这迟早会来:“我们认为,人们对这项服务的需求会很大,所以最后也不会只有一家企业去提供这类系统。”
外界质疑,这些卫星的使用寿命只有10年,造价高昂的天基互联网是否具有商业可行性。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大部分居民仍会使用光纤和无线上网服务,只剩下偏远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民众去使用卫星互联网,而这些人的购买力有限。
对此,斯特克尔向财新记者回应称,他们将首先聚焦发达国家的需求,比如在发达国家的航线上,航空公司愿意支付费用让乘客上网,远洋的商业船队或捕鱼船队也有意愿为船员上网支付费用。此外,在救灾领域,一些国家的政府可能会需要使用OneWeb的服务,在遭受地震或火灾的地区,提供基本的互联网服务。
他认为,OneWeb模式的基础是,通过大批量生产卫星,降低建造成本,而卫星一旦上天,便没有什么维护费用,既不需要给其供电,也不需要维修。“在发达国家的需求产生足够利润之后,我们将把这套服务覆盖到发展中国家。全球覆盖,能让我们分摊成本,最终实现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声音在讨论,卫星联网项目未来是否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这么多卫星挤在不同的近地轨道,已经让很多专家担心,会制造大量太空垃圾。曾有美国天文学家抱怨,SpaceX发射的卫星已经对他们观测外太空造成干扰。
本文改写(或引用)自新闻原创付费阅读网站“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