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诺华将关闭中国早期研发中心?官方已回应

医谷

关注

原标题:诺华将关闭中国早期研发中心?官方已回应 来源:医谷

医谷微信号:yigoonet

日前,据多家媒体报道称,诺华中国早期研发中心将关门,其上海研发中心约有150名工作于早期药物发现领域的研究人员将面临失业,2019年底将裁员一批,明年3月再裁员一批,Research部分关闭,Clinical部分相关的TCO/TM仍然正常运营。

随后,诺华集团(中国)对此进行了官方回应,其表示,诺华上海研发中心的运营重点将发生变化,此后将“重点聚焦于扩大早期临床开发以及后期临床试验的规模和领域,从而加快新药的开发。”与此同时,诺华也继续强调中国在诺华未来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诺华就裁员在声明中表示,在2019-2013年期间,预计将继续在中国提交50个新药申请,并在位于本地的全球药品开发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增加340个工作岗位。同时诺华也强调,“诺华上海园区依然是1000多名诺华研发人员、诺华制药、诺华肿瘤、以及专注于非专利药的山德士的员工的工作场所。”

据诺华官网介绍,2006年,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成立,致力于为满足中国迫切医药需求研发新药。研发中心将先进的药物研发技术引进中国,培养中国新一代人才,并与中国本土大学、科研机构和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多年发展,研发中心已成为诺华全球研发网络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基地,依托自身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强大实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惠及包括韩国、日本、台湾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药研发。

同时,研发中心扎根上海,与本土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引领区域性新药研发。目前,作为诺华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的诺华上海园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来自诺华多个事业部门的员工中包括约600名科研人员,合力研究开发突破性药物,实践对中国及中国病患的长期承诺。

关闭也好,调整也罢,跨国药企在华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性。尤其是在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政策影响下,这些跨国药企除了正在逐步把中国市场纳入与世界同步的版图中,也在逐步融入到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中来。今天的中国,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外企调整在华策略。

3年前,诺华也曾关闭其位于上海的生物制剂部门。此外,2017年,GSK关闭位于上海张江的神经疾病研发中心。同年9月,礼来关闭位于上海张江的早期临床研究实验室,将在华研发活动的重心转到更多通过本土协作和合作伙伴关系来推动的早期和临床领域研究上来。同样在2017年,葛兰素史克宣布将在两年内逐步关闭苏州工厂,整合处方药生产基地,并将在同年11月底之前关闭位于上海张江的神经疾病研发中心。

不过,另一边,一些跨国药企的布局显示出了不同的画风,如阿斯利康在无锡开设商业创新中心,赛诺菲在苏州设置全球性研究机构,默沙东公司开设多个开放式创新中心,强生在上海设置JLAB全球网络性开放创新生态体系,诺和诺德在北京设立INNOVO中心,罗氏在上海建立早期研究中心……

对于这种迥异的画风,有分析人士表示,调整的一方面,虽然因政策倾斜、产品优势、资本推动以及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外资制药企业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然而一直以来,投入高、产出慢、水平也不够,导致在华研发中心不得不成为跨国药企首要调整的对象,而加码的另一方面,在药物审批加速、带量采购扩围、国家医保谈判的一系列大背景下,为了保持竞争力,跨国药企亦加快向中国引进更多的创新药物。而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本土初创类医药企业也在崛起,跨国药企与中国学术界、医疗机构、生物制药公司、孵化器高效协作的创新网络正在形成,外资药企在中国医药市场上的融入更为深刻,需要拓展药物研发的新边界,实现研发管线的充实和提速。

文 | 医谷综合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