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话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硅料价格拐点何时至,海外新产能何时投入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今年硅料价格出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大。

自2023年宣布彻底退出棒状硅业务并在硅料领域全面押注颗粒硅业务的协鑫科技(03800.HK),联合协鑫集成、蚂蚁集团等多方,在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发布了全球首条光伏碳链。

而作为协鑫碳链的基础性材料,已经问世两年的颗粒硅在本届SNEC展会期间依然吸引了众多目光。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协鑫科技来说,最快捷降成本的路径,就是全身心切入颗粒硅,而非继续同质化地做棒状硅。

“相对去年,今年参展商的情绪悲观一些。大家认为过去两年资本、政府投资过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到今年来到了爆发期。”兰天石坦言,虽然市场总量还在增加,但新增产能明显减少。

在他看来,本轮产能过剩可能以两种方式去除,第一种是缺乏规模、技术等硬实力的企业“死掉”,第二种是等待产能慢慢上升到相应程度后再一次平衡。今年硅料价格拐点较难出现

目前,硅料价格已经来到了历史低位,业内仍然无法预判价格拐点何时到来。

兰天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售价和成本无关,只与供需有关。在当前非理性的供需关系下,他认为,硅料价格今年出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大。“一定要有人离开牌桌才是反转的信号。只有当大量的硅料新玩家退出、暴雷、资不抵债时,才是真正的底部。”

“这种拉锯战在今年几乎看不到头。”兰天石认为,当前,只有“血条厚”的、有精益制造和理性决策的企业,才能活下去。

兰天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首先,企业的“血条”一定要厚——“血条”厚度决定企业能在牌桌上待多久。而在血条相似厚度的情况下,则要看企业的研发底层:如果是当年的“拿来主义”,在如今可能就会失焦。“我认为在研发、科技创新上持续投入的企业,未来才会有差异化的领先性。”

在兰天石看来,“不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的企业也会活下来。目前,中国部分N型光伏组件的价格已经低于0.8元/瓦,企业需要寻找愿意为高性能产品支付更高价格的海外市场。

“明年SNEC时可能最优秀的企业开始有利润,今年是不太可能了。当然这是偏乐观的估计,不乐观的估计是要到后年这个时候,那时一定有很多企业不在了。”兰天石坦言。

兰天石对记者回忆,前两年投资者交流都在问有没有降本,当时他回答在忙扩产、提升品质应对N型时代的到来。“当时是扩张逻辑,而下半场是精益制造逻辑。”

成本方面,兰天石的观点是,最快捷降成本的路径,就是切入颗粒硅,而非继续同质化地做棒状硅。

2023年12月,协鑫科技公告联营企业新疆戈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向股东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派股息并回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拟彻底退出多晶硅西门子法棒状硅经营领域,专注于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技术研发与生产。

品质方面,兰天石指出,N型时代对颗粒硅是利好——N型TOPCon、BC包括HJT,都对硅料的品质越来越挑剔。海外颗粒硅新产能预计2026年投向市场

6月3日晚,协鑫科技官宣了海外首个颗粒硅项目:该公司将与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 PJSC探索合作机会,在阿联酋当地建立具有全球及地区重要性的综合硅生态系统。

这与兰天石所述“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逻辑相一致。

对于海外建厂节奏,兰天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海外建厂周期比国内慢得多,“可以说就没有一个环节一样。”

在兰天石看来,中国与国外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招商中中国地方政府做到了“店小二”角色:中国地方政府比企业更希望项目快速落地,而海外政府更多扮演秩序的提供者、规则的制定者。“我们预估海外的新产能可能在2026年投向市场。”

对于海外选址考量,兰天石介绍道,首先考虑的是政策、区域、未来预期的稳定性,其次考虑的是项目落地速度。未来除了中东,协鑫科技还可能去“五眼联盟”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兰天石还认为,知识产权正在成为企业“下半场”竞争的另一个焦点所在。

“在颗粒硅商业化的时候,董事长朱共山曾经问我:过去十年我们在光伏行业最大的反思是什么。我想我们做错的最大一点是改良西门子法知识产权保护不得力。”围绕颗粒硅,兰天石透露,协鑫科技一方面吸取自身教训,另一方面学习外界经验,包括学习海底捞切割知识产权、学习德山化工把设计变成黑匣子、学习芯片设计企业做数据保护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