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雷军试驾,又刷屏!

上海证券报

关注

5月18日,雷军直播试驾小米SU7 Pro,并回答网友问题。雷军透露,小米SU7 Pro提前12天交付,小米智能驾驶每年研发成本超过20亿元。

另外,雷军的名字出现在了《歌手2024》的“摇人榜”上,并稳居第一,引发网友关注。对此,雷军在直播中回应称“不要开玩笑了”“谢谢大家的支持,现在还是尽力把小米搞好”。

公开统计显示,本次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700万,巅峰在线人数高达480万,雷军账号新增36万粉丝。

在网上互动热闹的同时,小米汽车的第二款车型和二期工程也正在推进过程中。有产业链上市公司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透露,公司产品已经搭载在小米SU7上,并将有更多产品被用在小米第二款车型。

5月18日,雷军和小米新车车主们合影

汽车博主教雷军现场拍摄视频

智能驾驶研发成本每年超过20亿元

本次直播中,小米SU7 Pro车型正式亮相,雷军驾驶车辆由上海世纪大道附近开往杭州梦马小镇进行交车仪式。

雷军在直播中表示,小米SU7 Pro版首车5月18日下午会在北京交付。“今天能交的可能是北京、天津、沈阳,可能很快除了上海,都能交付了。”雷军称此前说的月底交付,提前12天完成目标。

“面对苹果、三星、华为这样的对手,小米还是有点小厉害的。”雷军说,小米SU7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的辅助泊车已经做到了行业天花板和领先水平。他还回应了外界对于小米智驾方案采用第三方公司的传言,“我们自打一开始就立下目标,小米所有的智能驾驶要自己研发,每年的成本就超过20亿元,投入是巨高无比的,在国内很少有从头到尾全部自研的厂商。”

雷军介绍,每年超过20亿元的成本主要花费在研发人员的工资、试验车的制造成本、智驾数据的存储以及每年需要给地图供应商的费用,小米汽车智驾团队拥有超过1000名工程师。如果按照2024年能够交付10万辆小米SU7来算的话,平摊下来每辆车的智驾研发成本大概就需要2万元。在雷军看来,华为、蔚小理等车企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投入非常坚决,尤其是小鹏汽车。雷军本人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关系密切,也是小鹏汽车的早期投资人。

雷军此次直播过程主要是展示小米城市领航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在小米智能驾驶系统的辅助下,车辆如何智能地应对各种路况。同时也测试小米SU7 Pro的真实续航和真实能耗表现。

智驾直播开始,小米选择的是上海浦东的城市道路,也与消费者平时大部分的用车场景比较类似,从直播中可以看到早上城市道路的车流量也不算很大。直播中也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场景,比如前方车辆突然在道路中间掉头,小米也较快识别并且提前减速等待。雷军在直播中透露,小米的城市NOA将在2024年5月底陆续推送给用户,首批将会开通10个城市,后续在8月份会有更多的城市开通。另外,后续小米还将坚持自研智驾,不管是纯视觉版本还是带激光雷达的版本都将使用小米自研的智驾系统,并且小米智驾团队也在持续扩招中。

5月18日,雷军和杭州的小米汽车用户、粉丝们在一起

小米SU7汽车模型

小米第二款车型和二期工程正在推进

小米汽车日前宣布,刚刚完成了第10000辆小米SU7的交付。雷军也在微博表示,正继续扩充产能,确保今年交付10万辆。

近期,有消息人士透露,为提高产能、缩短交付时间,小米汽车北京工厂计划于2024年6月开启“双班模式”,日生产时间从8小时增至16小时。雷军曾表示,小米汽车工厂每小时可生产40辆小米SU7,每76秒就可以有一辆新车下线。以此计算,开启双班生产后,其满产月产能有望提升至近2万辆的水平。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也正在按部就班地推进。据透露,小米汽车二期工程位于北京亦庄新城的房辛店村和小张湾村,年规划产能15万辆。目前上述区域已经进入拆迁阶段,标志性建筑“房辛店”的牌楼已经被拆除。按计划,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将在2024年动工、2025年完成。

近期,有媒体报道介绍,小米汽车计划最快于2025年开始生产和销售一款类似于特斯拉Model Y的SUV。在开发这款SUV的过程中,小米将特斯拉的SUV车型作为了重要的参考对象,尽管目前关于这款SUV的具体规格和定价信息尚未公开。

有产业链上市公司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透露,公司此前和小米方面在手机业务就有合作,现在公司的产品已经搭载在小米SU7新车上,并将有更多产品被用在小米第二款车型。

小米集团港股近期呈现持续上涨走势

小米集团近期股价连续上涨。5月17日,小米集团港股收盘价为19.94港元,上涨0.61%。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Andy Meng等日前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他们将小米集团港股的目标股价从17.50港元上调至20港元,并将小米列为首选推荐。这一调整是基于对小米电动车业务的估值从900亿元人民币升至1100亿元人民币,以及智能手机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协同效应的推动。

责编:蒋烨欢 校对:冯雯君图编:赵雁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