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旺季业绩惨淡、净利降两成 百威亚太为IPO透支业绩?

蓝鲸财经

关注
港股分时

港股分时

上市不足一月的百威亚太公开了今年三季度报表,在业绩表现疲软,净利润同比下滑5.1%,不仅如此,在啤酒销售旺季第三季度,主要业绩指标一片惨淡,收入、净利润、总销量全线下滑,其中,净利润下降23.5%。有业内人士猜测,百威亚太或有透支业绩嫌疑。

作为啤酒巨头百威英博旗下的亚太业务板块,百威亚太两度在港IPO最终成功登顶,业内分析其上市原因,一是为了充裕现金流,二就是重看亚太区尤其是中国区市场。近年来,国内啤酒企业也在不断优化产能,或是推出高端产品,或是借助收购补足高端短板,不具有地缘优势的百威亚太,长期来看胜算几何?

旺季业绩下滑,或有透支业绩嫌疑

10月25日,亚太地区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01876.HK,以下简称:百威亚太)交出上市后首份成绩单(未经审核业绩)。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53.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7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净利润8.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同比下滑5.1%。实现总销量77.75亿公升,同比下滑2.5%。

其中,第三季度,百威亚太实现收入18.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同比下滑3.5%;实现净利润2.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同比下滑23.5%;总销量为27.53亿公升,同比下滑6.5%。

百威亚太在财报中自陈,总销量减少,主要由于韩国充满挑战的行业及竞争激烈的环境严峻以及百威在其中占领导地位的中国夜生活渠道于2019年第三季度表现疲软所致。

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杨克对媒体表示,短期内中国夜生活趋淡的势头,仍会继续对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这种情况过去也曾有过,相信中长期而言不会有什么结构性变化。

中国业务增长潜力仍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9月中国啤酒产量3119.4万千升,长0.7%。其中,9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317.6万千升,同比增长3.4%。

这意味着,在整个产业大盘微涨之际,百威亚太作为行业龙头业绩却显疲态,且在啤酒销售旺季的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20%以下。

啤酒专家方刚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这是反常的,且对百威来说是不多见的。“

他认为,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百威亚太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在行业内排名相对靠后。其业绩下滑是多种因素综合,一方面正如百威亚太提到的在韩国的表现以及国内夜场的低迷,此外,今年百威英博正值董事长交替之年,以及百威亚太今年旗下的百威啤酒提价后又撤回,都对其业绩造成影响,当然,也不排除其在上市筹备期间,可能有透支业绩的嫌疑。

中国食品分析师朱丹蓬提出另一种观点,他对蓝鲸产经记者指出,宏观消费低迷,且目前国内啤酒企业均在升级中高端产品,包括精酿产品的不断推出,均影响到百威亚太三季度表现。从长期看,百威亚太拆分后结构更加清晰,市场和销售费用分配明确,交叉减少,而且受到春节在明年1年,因此对于百威亚太第四季度业绩表现有刺激作用,较为乐观。

财报公布当天,或受业绩不佳影响,百威亚太股价走低,跌2.62%,报收29.70港元/股。

二次IPO赴港上市,先发优势弱化

百威亚太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英博的亚太区版块业务,旗下拥有或获许可使用的啤酒品牌百威、时代、科罗娜、福佳和哈尔滨啤酒等,主要市场为中国、韩国、印度及越南。

据了解,百威英博是全球最大的啤酒企业,2016年以超过100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酿制企业南非米勒(SABMiller),一举成为啤酒行业巨无霸。高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巨额债务,数据显示,从2015财年底到2018财年底,百威英博的净债务从362.6亿美元飙升至1000亿美元以上。

朱丹蓬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百威英博之所以着力推动百威亚太上市,一方面是为了弥补现金流问题,另一方面是出于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看重。

为此,今年5月,百威亚太递交了招股申请,并预计于7月初上市。

然而上述计划在7月被叫停,百威英博对此表示,不再推进亚太子公司在中国香港的IPO计划,在于现行市场情况等因素,同时公司将评估各种提高股东价值的选项,优化业务和驱动长期增长,并严守财务纪律。

仅两月后,百威英博便重启IPO,并为此剥离了澳州公司,引入了新的基石投资者新加坡主权基金GIC Private Limited。不仅如此,二次IPO预计募资392亿港元(约50亿美元),较两个月前的募资规模近乎腰斩。百威亚太的母公司百威英博表示,股票发行的全部净收益将用于偿还债务。

9月30日,百威亚太顺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规模14.52亿股,公开发行定价为27港元/股,净集资381.54亿港元,成为亚洲本年度规模最大IPO。

上市首日,其开盘价为27.4港元/股,收于28.2港元/股。

据了解,百威亚太在国内的高端啤酒市场一向占据卓然地位。据GlobalData数据显示,按2018年消费量计,百威、青岛啤酒、华润雪花、嘉士伯、喜力等高端及超高端类别市场份额分别为46.6%、14.4%、11%、4.6%、1.7%。

数据来源:百威亚太招股书

百威亚太也在上述业绩报告中指出,于中国按销量计,百威为排名第一的高端品牌,而科罗娜则为排名第一的超高端品牌。超高端组合持续表现优秀,录得强劲的双位数销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的啤酒企业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高端化。2018年,华润啤酒华润啤酒(00291.HK)以243.5亿港元收购喜力啤酒中国区业务,补足了高端短板,在收购当年,华润啤酒中高端啤酒销量同比增长4.8%。同期,青岛啤酒的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173.3万千升,同比增长5.98%;珠江啤酒高端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7%。

一位业内人士对蓝鲸产经记者指出,首先,国内啤酒企业不断冲击高端化,促使高端啤酒市场呈现挤压式增长,其次,近年国内啤酒企业在进行产能优化综合,以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利润率,此消彼长之下,百威亚太的先发优势不断被弱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