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市场资讯

关注

转自:九芝堂

小暑介绍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暑,即炎热,小暑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炎热的时期。

仲夏过后,小暑来临,此时天空如火烧一般,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是炎热的开始。谚语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从小暑开始,雷暴最多,而大雨过后,艳阳一照,地面热气升腾,就像一个大蒸笼,所以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三候

一侯温风至:小暑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侯蟋蟀居宇: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侯鹰始鸷: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习俗

伴随小麦、早稻谷的丰收,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尝新米新麦,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米做饭,或者将新鲜的面粉做成馒头,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尝新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小暑节气养生

从小暑起至大暑结束,是农历的六月份,本称为季夏。中医《内经》里四时、五行、五脏相互匹配,而四时仅四,所以把六月份作为长夏,以配脾土湿。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属中央,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在五体属肌肉。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出汗多,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饮食养生

饮食上宜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即煮即食,比如莲子,能补脾益肾、养心安神,可做成芡实莲子猪腱汤、莲子牛奶饮、莲子露等。消暑解渴的汤粥,有绿豆海带汤、苦瓜排骨汤、冬瓜薏米老鸭汤、酸梅汤、山药小米粥、扁豆粳米粥、百合荷叶薏米粥等。

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是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病等)患者可因过食生冷寒凉之物而复发加重,故夏季虽热,须忌生冷,瓜果虽美不可过食。

记住小暑养生

四个“三”

三花:金银花、菊花、百合花,冲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叶:荷叶、淡竹叶、薄荷叶,适合冲泡、入汤。

三豆:绿豆、赤小豆、黑豆,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热降火。

三果:西瓜、苦瓜、冬瓜,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

药物调理

夏天火气通于心,长夏湿气通于脾。小暑时节,心脾阳盛于外,则往往阴寒于内,太过则易致心气过耗,心血亏虚,脾困于湿,脾阳不振。因此小暑往往形成心脾两虚的中医证候。

中医认为,心藏神主血脉,脾藏意主思虑。当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则神无所主,意无所藏,而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而化源不足,则气血衰少,可见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头昏眩晕,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脾不统血之失血。

声明:文章仅供交流参考,推荐产品请在专业医师下指导使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