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打了这种疫苗,老年痴呆居然变少了?
转自:药明康德
“人老了,头脑越来越不中用…”生活中经常听见长辈们这样抱怨,仿佛痴呆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发生的现象。但科学家们却不这样认为,近日,一篇预印本论文(尚未经同行审查)研究发现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病毒之一——疱疹病毒在痴呆症的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接种疱疹病毒疫苗显著降低了痴呆症的发病率!
在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痴呆症日益成为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科学家们在痴呆症的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心血,但人们对其病因基础仍不甚了解,医学界至今缺乏针对痴呆症的有效预防和治疗药物,使得全球痴呆症的防治工作困难重重。最近,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病毒可能在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观察到疱疹病毒可以在老鼠体内引发β-淀粉样蛋白沉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标志,显示疱疹病毒可能在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循着这一发现,为明确疱疹病毒在人类痴呆症发生中的作用,科学家们对比分析了接种/未接种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Zostavax)人群的痴呆症发生状况。由于这种疫苗的接种资格是根据个人的确切出生日期来确定的——1933年9月2日之前出生的人没有资格、并且终身没有资格接种该疫苗,只有1933年9月2日或之后出生的人有资格接种该疫苗;新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直至本研究的随访期结束后才在英国上市,因此研究中所采用的队列可如实地反映预防带状疱疹(shingles)发病对于预防和延迟痴呆症发作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与1933年9月2日前一周出生的成年人相比,1933年9月2日之后一周出生的成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概率高了47.2个百分点(从0.01%增至47.2%)。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在断点回归分析中利用这种“自然随机化”现象来复制临床试验已知的发现——即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减少带状疱疹的新发病例。然后,他们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在带状疱疹疫苗的临床试验中从未评估过的结果——痴呆症的发病状况,发现接种疫苗在为期七年的随访期内导致新的痴呆症诊断率减少约五分之一。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发现不是由于其他混杂因素所造成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表明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仅仅减少了痴呆症的发生,而没有减少任何其他常见的死亡或疾病成因;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也没有导致其他疫苗接种或预防性健康措施的增加。此外,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相同的出生日期(1933年9月2日)作为接种疱疹病毒疫苗的资格界定,没有其他的健康干预措施(如健康保险资格)被纳入这一资格界定。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全因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该疫苗的保护效果在女性中远强于男性,而对于血管性痴呆,性别对于疫苗的保护效果并无显著影响。
总言之,本研究结果表明,疱疹病毒在痴呆病因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而针对带状疱疹病毒的疫苗很可能是预防或延缓痴呆症发病的有效手段,未来亟需进一步的机制性研究来验证这一发现,并深入探讨疫苗是如何产生这种惊人效果的。
作为痴呆症最常见的疾病形式,阿尔茨海默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也是新药研发的焦点。今年1月,卫材(Eisai)和渤健(Biogen)联合开发的lecanemab(商品名:Leqembi)获得了美国FDA的加速批准用以治疗AD。然而,我们距离治愈AD、甚至防患于未然——预防AD的发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篇研究的结果为包括AD在内的痴呆症的预防及未来的治疗方法指出了可行的新途径。
相比于目前获批的痴呆症疗法,疱疹疫苗的成本相对较低,这意味着疱疹疫苗在预防或延缓痴呆症方面更具成本效益,利于推广。更为重要的是,疱疹疫苗减少了痴呆症的发生,这或许是未来研究痴呆症发病机制的一个新方向,而关于痴呆症病因的研究进展反过来有望催生出其他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