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年净利逾7亿的澜起科技 也是靠996冲击科创板?

新浪财经

关注

年净利逾7亿、毛利率超70%的澜起科技,也是靠996冲击科创板?

来源 :野马财经 

2019是科创板元年。为了迎接和留住独角兽,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科创板的设立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科创板申报备战如火如荼,市场人士纷纷猜测谁能在首轮胜出?截至2019年4月15日,在已受理的77家企业中,作为2018年净利润最高的企业,澜起科技备受关注和期待。

澜起科技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小小的芯片,创造了巨额的财富。

2016年,澜起科技净利润9280万元;2018年,澜起科技净利润已达7.4亿元,两年翻了近8倍。截至4月15日,在77家已受理的科创板企业中净利位列第一。

那么这家拥有惊人暴利的企业,背后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拒绝“996”,主张弹性工作文化

近期,围绕部分企业实行“996工作制”的争议越来越热。

对大部分打工族来说,“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偶尔的加班,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工作过程中的一道小菜。然而,这对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有调查显示,在北上广深杭这五大互联网重镇,从业者每月加班十几天的比例高达50%。更有甚者,一些互联网公司旗帜鲜明地提出了“996工作制”——员工早晨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

这一现实问题最近却遭到了程序员们的抵制。日前,有人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发起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网友可以自行添加各自公司加班情况。如今,在这份网友自动添加的加班名单中,阿里、华为、京东等40余家公司上榜。

外界眼中,澜起科技作为一家芯片公司,难免成为“996重灾区”。公司内部工作管理制度是否人性化?员工工作幸福感如何?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据澜起科技一位内部员工透露,公司70%以上都是研发技术人员,大家选择加入澜起科技,大多是出于对技术钻研本身的热爱。公司不会强迫员工加班,不存在所谓的“996”制度,管理上施行的是弹性工作制,工作完成就可以下班,如果头一天晚上加班晚了,第二天还可以酌情晚到公司。

如此看来,外界对澜起科技的质疑或许要不攻自破了。

产业链核心公司,细分领域龙头

资料显示,澜起科技主营业务是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以芯片为基础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津逮®服务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

作为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代表,澜起科技在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

从商业模式上看,澜起科技属于设计公司,只负责芯片研发设计及销售工作,制造和封测由合作伙伴代工完成。形成“Fabless+Foundry”分工合作模式,这也是目前半导体业内主要的商业模式之一。

澜起科技的主要业务收入来自内存接口芯片,在这个领域,技术难度很大,供应商认证极其严格,行业壁垒极高,因此全球仅数家公司可以供货。

经过了十余年的专注研发和持续投入,澜起科技的相关产品成功进入国际主流内存、服务器和云计算领域,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服务器,直接服务于DRAM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终端客户涵盖众多知名的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及服务器厂商,成为全球能提供此类芯片的三家公司之一,实现了国内自主研发产品在该领域的突破。

过硬的技术实力也让公司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认可,公司成立至今获得了多项荣誉。

2016年6月,中国电子学会认定公司“低功耗DDR系列内存缓冲控制器芯片设计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年12月,该项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公司荣获三星电子颁发的“最佳供应商奖”;2018年,公司产品“第二代DDR4内存缓冲控器芯片荣获“‘中国芯’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奖;同年,津逮®服务器CPU及其平台采用的“动态安全监控技术”获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营收17亿,净利两年翻8倍

众所周知,科创板在一开始的制度设计层面就降低了发行的硬条件,选择用五套上市标准来增加科创板的包容性。

根据澜起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在经营和财务数据上满足多套科创板上市标准,冲击科创板显得底气十足。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澜起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45亿元、12.28亿元、17.58亿元,2年间收入增长超过1倍。其中主要业务来自内存接口芯片,2018年度收入中超过99%来自内存接口芯片。

虽然芯片单价不高,但是毛利率超高。2018年,澜起科技毛利率高达70.54%。这也让澜起科技有着可观的净利润。2016年-2018年,澜起科技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0.93亿元、3.47亿元、7.37亿元,业绩处在高速增长期中。

另外,值得肯定的是,澜起科技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远超门槛要求,2016年至2018年,分别有3.87亿元、2.27亿元、9.69亿元,可谓现金奶牛。

公司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23.46%、15.34%、15.74%,领先很多已申报受理企业。

豪华“股东团”

毫无疑问的是,拥有如此好的盈利能力,澜起科技自然也吸引了不少股东和投资人。

根据招股书,截至本次发行前,澜起科技股东数达46个,其中不乏行业巨头和知名投资公司。

从其股东结构可以发现,澜起科技的股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电投资、英特尔投资、三星投资等为代表的知名产业投资者;另一类是以中信证券、云锋基金、光大投资等为代表的知名财务投资人。

强大的股东背景让澜起科技光环加身,惊叹之余,有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良好的科创属性和盈利预期,预计将成为专业机构投资者争相进行询价配售的对象。

当然,能吸引到如此优质的股东和投资人,除了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外,和创始人也息息相关。

澜起科技的董事长兼CEO杨崇和博士被称为大陆芯片设计“海归第一人”,是业内知名的集成电路设计专家。

创始人开创国内先河

当然,能吸引到如此优质的股东和投资人,除了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外,和创始人也息息相关。

据悉,杨崇和早期留学美国,从事集成电路相关研究,获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在硅谷的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等公司从事数模混合型超大集成电路的研发工作。2002年为表彰杨先生在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做出的开创性贡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授予了他“产业先驱奖”。

1994年,杨博士受邀回国。杨博士在创建澜起科技之前,曾在1997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风险投资支持的硅谷模式半导体高科技公司即新涛科技。此后新涛科技于2001年被美国著名通讯芯片厂商IDT成功收购,当时该笔交易名列2001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之一。

2004年,杨博士从IDT离职,拉上自己的兄弟们选择了二次创业,成立澜起科技。

澜起科技团队还有一位国内模电大牛,常仲元博士。

2005年,常博士的一篇论文被ISSCC选中。而在2005年之前,中国集成电路业内可从未有一篇论文能被ISSCC选中。

ISSCC是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的缩写,是全球范围内学术界和企业界公认的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高级别会议,被誉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世界奥林匹克大会”。

早年常博士和杨博士曾在新涛科技和IDT共事,而后又担任过上海贝岭的CTO。2013年,常博士加入澜起科技,担任研发部门负责人,又回到杨博士团队共同奋斗。

多年的默契合作,加之其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常博士的到来对澜起科技的持续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悉,澜起科技现有员工近260人,其中70%以上为研发类工程师,公司已获授权的国内外专利达90项。

市场呼唤更优秀、更有核心技术的“科创板”领头羊。此前曾有报道称,澜起科技背靠上海本地资源优势,有望成为首批登陆企业。而随着澜起科技后续科创板进程的推进,芯片设计领头羊的回归之路,一定又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新的看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