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王骥跃简评科创板首批9家申请公司质量

新浪财经

关注

简评科创板首批9家申请公司质量 

作者 | 王骥跃

来源 | 刺客财经观察

在万众瞩目中,科创板首批被受理的申请公司名单于3月22日晚18:09分公开了,随之同步公开披露的还有这9家公司的主要申请材料,比现有IPO预披露内容要丰富了很多。

初步看下来,9家公司有的公司质量还可以,有些相对较差,甚至可以说是凑数的。毛利率不到35%(成本利润率50%+)的企业,尤其规模还不算大时,好意思说自己是科技水平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驱动型企业么?

毛利率体现技术水平,应收账款周转率决定产业链地位,市场占有率(收入规模)决定行业地位。(上述为参考指标,非充分必要条件,要结合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由此观,这9家粗浅排序为:晶辰、科前、睿创、利元亨、安翰、天奈、和䚀、容百、北人。北人看上去不太符合定位,待上交所审核确认;和䚀是台资,虽然亏损但会享受特殊待遇;和䚀前几家谈不上优秀也还不错,交给市场好了。当然,晶辰拿到了上交所的1号受理函,应该是挑选过的(上海的公司、上海的券商),毕竟这号受理函可以入史。

自22号晚预披露材料公开后,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充斥了大量的点评。客观说,每家公司几百页招股说明书,有多少人已经全部认真看完了,粗粗翻看招股说明书或者根据媒体报道评价每个公司的质量,又有多少客观公正?用初步印象判定某公司是否能上科创板,又有多少公平性可言?包括本文前段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相当武断的。

当然有人说,不必看全部也已经可以分辨好坏,但那也只是代表个人观点而已。什么样的公司算好公司,什么样的公司不是好公司,标准又是什么呢?

这9家公司只是刚被受理,而受理只是形式审核,并不代表监管真正的态度,这才是第一步而已。后面还需要面临上交所关于定位和信披质量的审核,还有证监会注册程序,最终还要接受市场检验。

作为科创板的首批受理企业,不可避免被市场认为有代表性示范意义。但这个代表性示范性意义,应该更多体现为监管对市场化法治化监管理念践行的示范,而不应体现为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的示范。毕竟哪家公司第一批报进来并不是上交所挑选的,而是保荐机构推荐的。

一方面科创板审核上市是注册制,上交所不对也不应对上市公司质量发表意见或背书。符合定位要求、信披质量合格,就应该允许其发行上市,让市场去定价和挑选。如果靠上交所来把关上市公司质量,也就失去了注册制改革的本意。再说了,之前证监会核准制下审核通过那么多公司,能保证质量么?核准制保障不了上市公司质量,注册制也不能保障上市公司质量。

另一方面,很多优质科创公司还在犹豫观望中,或者在准备申请材料中,不能要求第一批一定是最好的,否则不是成了越来越差了么?第一批公司也不可能代表科创板整体,创业板当年第一批公司已经有到退市边缘的了,并不意味着创业板整体质量很差,创业板还是培养和支持了很多公司做大做强的。

这9家公司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或者说什么企业才符合科创板定位,需要在审核过程中通过审核来引导和确定,现在并不能简单评价哪家符合哪家不符合。都由外面说了算了,还要审核干嘛呢?

如果最终被上交所放行了,而有人认为不符合科创板定位,用脚投票不买他股票就行了嘛。

只有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理念,只有坚持审核不对公司质量背书的注册制改革原则,才可能吸引更好的公司来科创板上市。

不可避免的,在科创板推出初期,受稀缺性和市场情绪影响,即使某公司质量较差,也可能成功上市甚至受到市场追捧。这是市场尚不成熟决定的,但不能以此为借口让监管再次背起对公司质量负责的锅。总让监管把关,何时是个头?监管对公司未来发展也无能力准确预测。

上交所只能审核申请公司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和信披材料质量而不能对公司质地进行评价,那是市场的事。

22日晚上交所答记者问也再次强调“本所将审核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审核中会关注保荐人对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专业判断是否合理,并就此进行有针对性的问询”。

答记者问全文并未评价企业质量,但明确表态“上交所将始终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准确把握科创板定位,稳步做好后续企业申请受理和发行上市审核等工作。同时,我们也希望,发行人、中介机构和市场各方齐心协力,为优质科创企业来科创板发行上市提供良好的环境,共同呵护科创板平稳起步、行稳致远。”

前几天有公司被劝退的传言在受理函事实下被击碎,科创板开了个好头;在本文完成之前刚刚发布了《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二)》,体现了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尊重,对三类股东、工会持股、内控规范要求等较51条有所放松。最最关键的是,它公开披露了,成为成文的审核标准,不再遮遮掩掩未公开而要求执行!体现了上交所科创板审核法治化的决心。

愿科创板能坚持不再窗口指导,行稳致远。

作者简介:王骥跃先生,国内领先券商前保荐代表人,投行界著名人士,关注证券一级市场和并购重组,对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模式有独到见解,著有《梦想与浮沉——A股十年上市博弈(2004-201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