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金融民工年末焦虑:做职场螺丝钉 还是做跳槽智多星?

券商中国

关注

第132期—程大爷论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金融从业人者来说,每一个年末,如果不是一个丰收的结尾,便会是无数种烦恼的开始。

这个时候,残酷的KPI考核,到了“秋后算账”的节点。经过一年或陪笑卖萌或手胼足胝的努力,各项任务指标终于排出了座次,各色人等准备按成绩领取奖励或者处罚。

成绩排前头的,志得意满,表情颇似骑上了高头大马带上了大红花巡游。成绩排后头的,垂头丧气,心情就像停尸房中的棺材,冰冷阴暗,了无生机。

这个时候,事业上的进退得失,口袋里的收成几何,生活中的欢喜忧伤,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逼着自己反思自省。

这个时候,不管是干得好的,还是干得差的,除了奖金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会在心里反复挣扎:坚守,还是跳槽?

螺丝钉精神正在老去

当然,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心情,那就是,退休。

那应该是“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需散,繁花过后成一梦”的百感交集吧?

我的朋友老张即将退休了。他属于“俺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那里搬”的典型的50后那一代人,才华横溢、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视“单位”为人生第一舞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演绎”领导分派给自己的角色。尽管干的是一份压力不小惊喜不多的工作,但是,到了自己职场的这一幕戏即将演完,工作的舞台正缓缓落下帷幕之际,还是有那么一点不舍,那么一丝伤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上周末,我正在粤北漫天飞舞的金黄落叶中一边欣赏银杏树告别今年的绚烂缤纷的谢幕演出,一边感叹岁月蹉跎人生易老的短促与无奈,就在这样的心境下,接到他的电话了。

他打来电话向我约新一期公司刊物的专栏文章,特地告诉我,这是他作为刊物主编最后一次向我约稿了,所以,特别希望我挑一篇最满意的作品给他,要那种文艺气息浓厚的随笔。

虽然隔着千山万水,我还是听出来了老张语气中的伤感,隐约夹杂了一丝哽咽。一时不知道说点什么才好,只好连连答应一定要挑一篇最好的文章给他,为他的“最后一次”画一个漂亮的圆圈。

我知道向来潇洒自在、快意恩仇的老张并不需要朋友的安慰,他无数次向我们描述过退休后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然而,当这一天真的就走到跟前的时候,当那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庸常的事物终于成为“最后一次”的那一刻,再潇洒的人,内心深处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泛起涟漪。

相比80后、90后年轻人那种更加开放自由的职业观念,目前还奋战在职场上的这些60后与部分50后,内心深处总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螺丝钉精神”,他们在职场上更愿意“从一而终”,一个单位干一辈子的情形比比皆是。

你可以说,这是在工作上视忠诚为生命的一代人,也可以说是过度依赖原有路径以至于因循守旧的一代人。

你没法分辨不同的职业观念之间的优劣,“自由选择”有其潇洒的一面,但也有其代价;“从一而终”有其无可奈何的乏味,但也有其风平浪静的安稳。

现在看来,螺丝钉精神其实是一代人没有选择的选择,没有依靠的依靠,既非褒义也非贬义,它是一个中性词。

关键是你要什么?以及,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跳槽的主动权,很多人即便有想法,但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去处。所以说,时代前进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能跳槽是一种能力,而不跳槽只是一种选择。

平庸的人是生锈的螺丝钉

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韩寒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去“单位”上过一天班,自然无法体会跳槽的滋味,但是,他说过的一句话却值得职场中的年轻人好好思考一下:“平凡之路上,我们和他的最大转变,就是承认了平凡。”

《悟空传》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天地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可见,一个人这辈子最重要的开悟,就是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从小到大,受了太多英雄主义的教育,父母和老师大多会教育孩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生当作人杰 ,死了还要为鬼雄,总之,是以平凡为耻的。

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如果孩子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个妈妈肯定会一巴掌拍过去,批评孩子没有出息。

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去了金融行业,过年回家时,亲戚朋友问得最多就是,年薪多少啊?有没有升行长啊?哪怕只当了个支行行长或者营业部经理都感觉光宗耀祖了,不升个小官发点儿小财就好像愧对了列祖列宗一样。

成长,就是一个发现并接受“自己很平凡”的过程,终于明白自己能力有限,开始接受自己的普通和渺小。

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别无选择,做螺丝钉都无可厚非。

但是,一旦你决定做螺丝钉,那么,你就必须做一颗质量合格、外观锃亮的的螺丝钉。否则,你迟早会被拔掉。

职场上,有一种螺丝钉是可耻的,那就是,生锈了的螺丝钉,用不得,拔下来还费老鼻子劲。

要接受自己的平凡,然而,平凡不是成为生锈螺丝钉的理由,平庸才是。

不管理想有多丰满,现实总比想象的还要骨感。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是职场中的低端劳动力。

金融行业跟其他服务行业相比,福利待遇相对优厚,工作环境比较体面,对于才能普通又不思进取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特别适合混日子的行业,只要能混下去,就很少有人愿意主动离开。

在这里,有一种所谓的忠诚,不过是为了成为一颗生锈的螺丝钉,让企业拔不下来。

我们都是普通人,区别是,优秀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但是不甘于平凡,然后以进取的精神状态追赶时代的步伐,让自己永远与时俱进,最后甚至可以引领潮流。

这样的人是组织机器上关键部位的螺丝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既可以做螺丝钉又可以做跳槽智多星的机会与选择权。

接受平凡固然重要,然而,超越平凡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巴菲特说得好,要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

螺丝钉去产能时代正在来临

职场中裙带关系之类的阴暗面肯定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你会发现,越是有作为的企业,人际关系与利益分配关系越是简单。

在那些伟大的公司,比如华为,贡献与报酬的关系都很清晰。在这里,贡献与报酬的形式是对应的:劳动给工资,知识给股权,管理给期权,资本给红利,你贡献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这是一个系统的设计,是一个有理论支撑的设计。

我倾向于相信,怀才不遇只是职场的个案而不是规律,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一定会看得出的。

未来,不仅没有才华的人可能愿意做螺丝钉却没有机会,即便是才华出众者,也未必就能确保不被人从组织的机器上“拔掉”。

不仅提供跳槽机会的组织机器在减少,就连原本严丝合缝的优质螺丝钉也将被批量拔掉,而且,是永久性地被拔。

未来职场的危机不是优质螺丝钉的短缺,而是所有无差异的螺丝钉都趋于过剩,而那些正在生锈的螺丝钉,更是几无立锥之地。

近日,麦肯锡报告给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在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内的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到2030年,全球8亿人口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取代。

到时,中国高达31%的工作时间将被自动化,中国约有1亿的人口面临职业转换,约占到时就业人口的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全球弥漫着一种对新技术的担心,担心机器会抢走人的工作机会,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最伟大的发明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过,科技界的大咖们倒是不断在尽力安抚人们焦虑的神经。

“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让人的工作得到进化。” 马云举例说,清朝时期铁路出现,人们抵制铁路,担心沿线挑夫会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但现在有200多万的铁路工人;集装箱出现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但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船工人。

马云再次强调,与其担心技术夺走就业,不如拥抱技术,去解决新的问题。人类有独特的创造力,所以人类要有自信,机器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

马云鼓励人们说,过去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30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但最终应该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

机器没有灵魂、机器没有信仰,我们人类有灵魂、有信仰、有价值观、有独特的创造力,人类要有自信、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机器。

未来的组织机器需要与众不同、具备差异化的独特才华,普通螺丝钉被替代,“异形螺丝钉”却无法被替代。未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一定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而人类将会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力、更有体验的工作,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对未来人与机器的关系也表示担忧,他说很多人都在谈论AI,我并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一旦人像机器一样思考,人类就没有了独特的价值观,就更难逃脱被替代的命运。

跳槽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有人说职场与投资道理一样,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阻力最小的方向,除非别无选择,太艰难的行业不值得坚守。

由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是否做螺丝钉已经不取决于个人的意志了,你的才华与组织机器的需要是否匹配,才是决定因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既然做螺丝钉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从未来回到现在,职场中人会越来越多地被动选择跳槽来寻找自己与组织机器的匹配机会。

事实上,未来善于跳槽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职场技巧。

查理·芒格对年轻人择业有三个建议:

第一,别兜售你不相信的东西;

第二,别为你不敬佩的人工作;

第三,别和你不喜欢的人共事。

参照芒格的建议,我认为每一个有跳槽机会的年轻人,在做决定前最好能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值不值得?

从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方向来看,行业要有前途,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要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与提升人类的福祉。

所以,必须判断自己所效力的公司,是否正走在这样一个正确的方向上,你是否认同并接受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并对于十年后的公司前景充满了信心。

而公司同样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了可以实现的愿景。

如果是这样,你的工作经历才能成为未来人生的有效积累。

一家公司的文化与价值观如果不值得你待上十年,其实也不值得你待上10天。

一家公司的产品、技术与商业模式如果没有竞争力,那么,即便你想待上一辈子,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值不值得,要问自己一个明白。

第二,敬不敬佩?

你是否信任你的老大,并且很愿意在老大的带领下继续工作,这个问题很重要。

可以说,每一处职场都是一个江湖。

要么跟对老大吃香喝辣,要么自己做老大带领老弟们一起发达。

然而,知易行难,真要做到这两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一出校门走向社会,打工生涯中也间或跟过几个老大”混,结果也没混出啥名堂。后来,也有几个小弟尊大爷我为“老大”,跟着我在证券业混了好多年,混来混去,也勉强算是过上了脱贫未富的日子。

这说明人生跟对“老大”,跟打麻将自摸清一色一样,没有一点运气,怎么努力也是白搭。

好的老大,是品德与才能都让你敬佩的人,还有一点就是,他愿意带着你一起成长。

第三,喜不喜欢?

你享受与同事一起工作的时间吗?

人是人的环境,跟什么人在一起工作决定了你的心情,进而影响到你的工作态度与效率,长期来说,甚至会影响你的个人品味、素质与能力。

好的同事环境会让你心情愉悦,积极上进,不断完善自我。

所谓狼性一定是在狼群里熏陶出来的。猪圈里出不了雄狮。

一个消极颓废、勾心斗角、吹牛拍马、不思进取的同事环境,说明这个公司的管理低劣,文化庸俗,时间久了,小心会被同化。

要做到出于污泥而不染很难,也很累,更没必要。

正确的选择是,换一个污泥少一点的池塘,去盛放自己璀璨的人生。

生活所迫时,要满足这三个条件简直是奢侈,但是,找一个你敬佩的老大,却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首先要坚持的。

可能会有人跳起来反驳程大爷:难道工资与职位不是跳槽时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吗?

我想提醒年轻人的是,不管工资与职位如何变动,最终它们一定是个人对公司所创造价值的体现。要有耐心延迟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先努力把活儿干好,好的薪水与职位或许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所以,短期利益不应该是跳槽时首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太多东西比工资与职位对你的人生有意义得多,比如说,股权,比如说,有效积累,比如说,快乐!

可能还有人会好奇地问程大爷:你最后选了一篇怎样文艺范儿的散文交给了老张?其实,听完他的电话后,我就想好了《就这样被你挂住》那篇。

在粤语中,“挂住”是想念的意思。

生活不只KPI,还有诗和远方的银杏叶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