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建投策略:复工加速推进 市场波动筑底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建投策略研究

(一)经济观察:疫情冲击Q1,复工复产推进

受疫情影响,1-2月经济数据大幅下滑,但在复工加速、投资拉动、消费回暖的大环境下有望于二季度开始逐步恢复。稳增长压力大,多部委研究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汽车、家具、家电、消费电子等重点商品消费有望提振。不过当务之急仍是加快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终端需求逐步恢复,螺纹钢库存开始环比减少。这表明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推进,终端需求开始逐步恢复。

(二)政策观察:投资消费稳经济,监管稳定资本市场

投资消费政策稳经济,货币政策保持定力。3月17日,发改革委强调了消费和投资。货币政策上,央行继续维持货币政策稳健,LPR报价不变,债券市场利率在低位保持稳定。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需要关注是18个月定增战投标准明确,绝大部分的二级投资机构并不满足参与标准。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国新办发布会表态,“外部环境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平稳向好的趋势”。监管开始稳定资本市场。

(三)海外观察:流动性冲击海外市场,美联储稳定市场

海外市场遭受流动性冲击,股票、债券、黄金、原油等各类资产均下跌,美元指数上行。美联储3月17日表示,将重启金融危机时代的商业票据融资机制(CPFF),以支持信贷流向家庭和企业。在2008年首次使用的商业票据融资机制下,美联储将直接从发行票据的公司购买短期公司债务。美联储已提前出手试图切断经济危机潜在传导路径,若不奏效则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与超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出台。

(四)投资策略:复工加速推进,市场波动筑底

从2月24日我们提示市场回调风险以来,市场已经大幅度下跌,并释放了前期积累的风险。随着疫情的结束,复工复产将加速推进。A股将在波动中筑底,当前时间点到4月中旬都是逐步布局的阶段。从行业配置层面来看:第一,半导体、5G通信、计算机等新基建行业是2020年全年主线;第二,逆周期调节的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将存在阶段性机会。第三,经济活动正常化,复工持续推进,前期需求被压缩的消费、地产、家电等行业会重新复苏。

正文  

、引:复工加速推进,市场波动筑底

在海外市场大幅度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市场本周继续下行。上证指数下跌4.91%,沪深300指数下跌6.09%,创业板50指数下跌6.40%,仍然处于下跌筑底的过程中。从行业来看,建材、商贸、传媒、公用事业等行业等稳定类行业表现较好。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光刻胶等行业重新上涨。这意味着科技股下跌阶段结束。我们预期市场大幅度下跌已经结束,将逐步进入波动筑底的阶段。

(一)经济观察:疫情冲击Q1,复工复产推进

受疫情影响,1-2月经济数据大幅下滑,但在复工加速、投资拉动、消费回暖的大环境下有望于二季度开始逐步恢复。1季度GDP同比或负增长,消费等服务业保持稳定并快速恢复重要性凸显。3月汽车需求爆发不明显,政策助力复工复产。稳增长压力大,多部委研究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汽车、家具、家电、消费电子等重点商品消费有望提振,不过当务之急仍是加快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一季报业绩受疫情影响企业占比较大,机械、通信、家电、轻工等行业公布业绩预告的企业业绩变动均与疫情有关。终端需求逐步恢复,螺纹钢库存拐点出现。本周我们观察到螺纹钢库存开始环比减少,这表明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推进,终端需求开始逐步恢复。我们认为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回升。

(二)政策观察:投资消费稳经济,监管稳定资本市场

投资消费政策稳经济,货币政策保持定力。外部冲击下,资本市场监管发声呵护市场。3月17日,发改革委举行3月新闻发布会,对投资、消费、就业、产业链转移、物价、外资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解答。我们认为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点在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认为政策会需要发力的方向。在外需具有强不确定性以及极大概率受损的情况下,立足于内是必然选择。货币政策上,央行继续维持货币政策稳健,LPR报价按兵不动,债券市场利率在低位保持稳定。股市政策方面,本周需要关注是18个月定增战投标准明确,绝大部分的二级投资机构并不满足参与标准。值得额外留意的是,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国新办发布会表态,“外部环境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平稳向好的趋势”。

(三)海外观察:流动性冲击海外市场,美联储稳定市场

海外市场遭受流动性冲击,股票、债券、黄金、原油等各类资产均下跌,而美元指数上行。背后逻辑是国际金融机构抛售各类资产回流美国,而部分国际对冲基金已出现大幅亏损。美联储3月17日表示,将重启金融危机时代的商业票据融资机制(CPFF),以支持信贷流向家庭和企业。在2008年首次使用的商业票据融资机制下,美联储将直接从发行票据的公司购买短期公司债务。对照2008年次贷危机演变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断定全球进入经济危机为时尚早,但事情演绎的节奏比当年更快。美联储已提前出手试图切断经济危机潜在传导路径,若不奏效则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与超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出台。

(四)市场观察:外资持续流出,内资持续观望

在海外市场冲击下,A股相对其他市场跌幅较小,但不可避免遭受外资大幅流出冲击,陆股通重仓股跌幅居前。在海外市场大幅波动下,富时罗素指数也将扩容改为两步。茅台、五粮液、中国平安、爱尔眼科等蓝筹白马被外资大幅抛售,本周四调整格外剧烈。陆股通资金从2月21日开始大幅流出,从外资持股市值前100个股中,仅有24只逆势增持,平均跌幅为7.8%(减持个股平均跌幅为10.1%)。在这24只逆势增持的个股中,仅乐普医疗、安琪酵母、中炬高新、迈瑞医疗牧原股份在市场大幅调整中逆势上涨。逆势增持个股中,医药(4)、银行(3)、电子(3)、计算机(2)、农林牧渔(2)、食品饮料(2)和电新(2)等行业个股家数较多。

(五)投资策略:复工加速推进,市场波动筑底

从2月24日我们提示市场回调风险以来,市场已经大幅度下跌,并释放了前期积累的风险。随着疫情的结束,复工复产将加速推进。我们预期海外疫情在2-3周之后逐步见顶,海外市场也会在高波动之后逐步趋向稳定。A股将在波动中筑底,并在4月业绩数据披露之后重新上行。当前时间点到4月中旬都是逐步布局的阶段。从行业配置层面来看:第一,半导体、5G通信、计算机等新基建行业是2020年全年主线,我们建议投资者坚守;第二,逆周期调节的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将存在阶段性机会。第三,经济活动正常化,复工持续推进,前期需求被压缩的消费、地产、家电等行业会重新复苏。他们本身兼具高股息特征,风险动荡中具备稳定的特征,也值得投资者配置。

二、经济观察:工业增加值、固定投资、社零等数据大幅下滑

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等数据大幅萎缩。工业增加值同比-13.5%,制造业增加值同比-15.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24.5%,地产投资同比-16.3%,制造业投资同比-31.5%;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20.5%,粮油、食品类消费稳定;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39.9%,销售金额同比-35.9%,地产景气指数下滑。

总体来看,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经济大幅下滑,但在复工加速、投资拉动、消费回暖的大环境下有望于二季度开始逐步恢复。供给端,复工复产的加速能有效带动三月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复苏。而需求端,内需依靠居民消费支出的上升有望逐步回归疫情前水平,但正处于爆发期的海外疫情让外需面临下行风险。后半年的稳定增长需要依托各行业投资的改善,基建投资依靠的是政策和专项债驱动,房地产投资则需求信用扩张和货币周期回升。在疫情逐渐消退后,一季度被压抑的购房需求叠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优化的金融数据,将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回暖。

2.1 工业增加值大幅下滑,预计3月数据仍可能为负

预计3月工业生产环比增长很难达到50%以上,且由于去年工业增加值的高基数,3月和一季度的工业生产增速仍可能为负。随着疫情进入尾期,企业复工进度加快,工业增加值环比预期将好转,但是考虑到2019年3月的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是近年的最高值为51%,对比基数大很可能会拖累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所以尽管今年3月的工业增加值相比2月环比增长逾50%,3月和一季度的工业生产增速仍然可能接近-13.5%。考察发电耗煤数据,去年3月在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51%的情况下,发电耗煤环比增速是35%。而近年现今3月已过大半,对比2月份发电耗煤的环比增速只达到28%,所以从发电耗煤来看,3月工业生产环比增长很难达到50%以上。

2.2 基于社融上行走势,固定投资有望修复

今年1月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基于社融和信贷的上行走势,预计在后几季度有望较快的修复。从行业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0.3%,制造业投资下降31.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同比下降39.9%。由于投资的需求往往取决于中长期逻辑,本季度下跌的份额在疫情引起的经济下行过后有望重新补充。从融资情况来看,1月社融和信贷数据放量,2月企业新增中长期融资超过8000亿,同比多增2000亿,国内表现较为良好的金融数据可能进一步推动修复的速度。

2.3 疫情冲击社零下滑,必需消费与在线办公是仅有亮点

由于1月至2月我国疫情处于爆发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但必需消费与在线办公需求坚挺,这个逻辑也在春节后一个月在市场已演绎过。除疫情期间需求上升的医药行业外,各零售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受影响最重的餐饮营收下跌超43.1%。针对居民的实际消费支出,社零并未覆盖服务类消费,实际的支出表现可能更弱。2月下旬我国新冠疫情开始逐渐消退、经济逐步回稳,居民消费支出预期上升推动社零恢复,但增长幅度难超年前数据。

2.4 地产销售下降严重,施工与投资相对下滑较少

2020年1月-2月受疫情影响,行业数据显著下滑,但施工和投资增速相对下滑比例较小。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39.2%,销售额则同比下降了35.9%。市场交易放缓也使得房企现金流压力倍增,开发投资和到位资金均同比下降近两成。市场交易放缓对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压力大,多家房企在春节期间已打折自救。房地产行业估值已持续低迷,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下,后续能否顺利估值修复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海外市场:流动性冲击与次贷危机复盘

3.1 流动性冲击下,全球资产共同下跌

自今年以来,全球主流股票指数跌幅均在20%以上, VIX指数在3月16日收报82.69,超过2008年11月的峰值80.86,金融市场恐慌情绪不断加剧。3月3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BP,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幅度降息,既是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潜在冲击,同时油价大跌,PPI通缩风险加大,亦为货币政策加码宽松创造条件。但在全球流动性紧张与避险情绪驱动下,传统避险资产黄金和美债均难幸免,10年美债收益率近期本周从此前的低点0.54%回升到0.92,而黄金则单周下跌4.3%。本周各大对冲基金负面消息不断,各类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美元指数短期上行,背后是国际金融机构在疯狂抛售所有资产持有美元避险。

3.2 复盘次贷危机与当前形势

美联储已提前出手试图切断经济危机潜在传导路径,若不奏效则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与超常规货币政策可能出台。近期因海外市场波动性大幅上升,部分国际对冲基金已出现大幅亏损。在资产间相关性大幅上升的阶段,大量金融机构选择大量抛售资产保留美元,而银行间Libor有上升压力。

美联储3月17日表示,将重启金融危机时代的商业票据融资机制(CPFF),以支持信贷流向家庭和企业。在2008年首次使用的商业票据融资机制下,美联储将直接从发行票据的公司购买短期公司债务。

对照2008年次贷危机,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已提前入手,试图切断经济危机潜在传导路径,力图避免重要金融机构和企业出现破产。当前部分高风险企业与激进的投行岌岌可危,美联储的措施能否有效阻断危机传导还有待观察,市场已在讨论负利率与直接购买企业债和股票ETF的可行性。

除此以外,当年在危机扩散后,美国财政部7000亿救市计划,计划出台后美股才真正见底。若前面美联储措施无法凑效,货币政策加码与大规模的财政刺激都是可预期的措施。当前最新的进度是美国内部也在讨论财政政策方案,各个行业都在“狮子大开口”争取巨额补贴。

四、流动性:LPR按兵不动,外资重仓遭集体抛售

4.1 LPR按兵不动,债券利率保持稳定

3月20日,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4.05%,5年期以上LPR为4.75%,均未发生变动。3月16日,央行对外宣布,在实施定向降准的同时开展1000亿元的MLF操作,期限1年,利率3.15%,与上次利率相同。截至目前,央行连续4个工作日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央行共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无逆回购到期。当前DR007快速下行,但利率债与企业债利率保持稳定,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与2016年低点基本持平。

我们认为这是央行对于“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非常好的把握。央行没有跟随降息的原因有四:其一,从内外部情况上看,中国疫情节奏和货币政策走向都先于其他国家,没有必要此时跟随;其二,而单纯的压低LPR也不能使贷款实际成本下滑,需要更具关注成本端的问题;其三,短期出于稳定汇率的考虑,也不需要跟随降息。其四,为未来的货币政策留下空间。

从内外部情况上看,中国不必要跟随降息。由于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股市出现剧烈调整,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开始以降息潮作为应对。这些国家利用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对冲新冠肺炎带来的强烈的经济下滑的前期预期性影响。但不同于这些国家的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复工复产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早在2月,我们已经先于这些国家进行了MLF的降息操作,而2月的两个期限的LPR报价也均出现下降。而上周央行已经宣布降准,释放5500亿元长期资金,为银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降低了成本,而我国的金融市场也比外围更具韧性。

第二,单纯地压低LPR,并不能激发银行的信贷热情。本次在MLF没有降息的情况下,LPR的利率再一次没有下降,而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表明在政策利率不下降的情况下,银行的给出的市场利率很难主动下降,特别是在LPR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银行缺乏主动降低资产端收益率的主动性。所以,本月央行采用了降准的方式,增加商业银行可用资金规模,变相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成本。展望后续,多方提出的降低存款利率呼声很高,成本端的下降才是给予银行降低利率动力的推动力。

第三,短期内不降息有出于稳定币值的考虑。在全球新冠肺炎扩散以及全球降息潮的情况下,各国利率纷纷下降,而美元由于流动性原因,形成短期内的强势状况。受美元指数上升影响,人民币近期出现了贬值情况,而人民币的持续贬值不利于近期金融市场的稳定。所以,在已经提前降息的情况下,人民币不需要通过进一步降息,使得自身出现贬值压力。

最后,央行没有跟随降息也为后续的货币政策留出空间。目前,通胀存在压力,复产复工仍在继续,留足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避免一时间的大水漫灌是理性的选择。美联储已经将利率降至0附近,未来常规货币政策已经没有空间,我国仍有降准和降息空间,这是我国的相对优势,也为我们拉动经济留存了政策选项。

4.2 富时纳A难挡外资流出,陆股通重仓股被集中抛售

近期海外市场动荡,国际市场流动性紧缺,外资大量流出。最近一个月净流出231.2亿,而今年全年净流出199.7亿。富时罗素近日宣布,将本轮中国纳入安排调整为3月20日、6月20日分两步完成,其中A股将在这两个时点分别纳入2.5%和7.5%,根据我们测算,两次纳入被动增量资金分别为10亿美元和30亿美元。本周五MSCI已经成功将纳入因子从15%提升到17.5%,但对近期外资大幅流出的趋势影响不大。

在海外流动性危机下,以茅台、五粮液、中国平安、爱尔眼科等蓝筹白马被外资大幅抛售,本周四调整格外剧烈。陆股通资金从2月21日开始大幅流出,从外资持股市值前100个股中,仅有24只逆势增持,平均跌幅为7.8%(减持个股平均跌幅为10.1%)。而在这24只逆势增持的个股中,仅乐普医疗、安琪酵母、中炬高新、迈瑞医疗和牧原股份在市场大幅调整中逆势上涨。逆势增持个股中,医药(4)、银行(3)、电子(3)、计算机(2)、农林牧渔(2)、食品饮料(2)和电新(2)等行业个股家数较多。

五、政策观察:消费投资拉动经济,明确定增战投范围

5.1 消费投资两手抓,复工之后促经济

3月17日,发改革委举行3月新闻发布会,对投资、消费、就业、产业链转移、物价、外资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解答。我们认为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点在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认为政策会需要发力的方向。在外需具有强不确定性以及极大概率受损的情况下,立足于内是必然选择。

在投资方面,发改委提出“聚焦补短板等重点领域,选准投资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的方向有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交通能源、水利工程、农业农村、环保工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相对于“1.0”时代的“铁公机”,今年的投资更注重补短板领域,这也是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的延续。在融资方面,发改委提出“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也是市场一直以来的预期和呼吁。目前新增1.29万亿专项债额度均已下发,配合其下发,监管也在使用用途上予以明确,2020年的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储、棚改等与地产相关领域,要切实拉动投资增长,支持项目建设,与中央补短板的要求一致。这意味着老基建、交通领域的新基建、民生基建、环保工程等都将建筑工程类上下游都将明确受益,特别与重大项目、工程、战略连结的行业、公司更是受益的重点。

此外,发改委也提到了“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认为老基建更有利于经济稳定,但新基建因其科技属性和叠加符合5G产业链发展大趋势,因而拥有更大的增速和更好的微观受益性。

在消费方面,继续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上周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出台了《实施意见》,部分地区也出现提供“消费券”的现象,这些都表明国家拉动消费的政策意图。正如我们在《新基建外还可以关注什么?——中央六次会议提示的政策方向梳理》,提出的观点“出于债务约束、收入约束和项目约束等限制,政府主导的投资能力有限,更多的作用在于稳定整体投资和托底经济,而不能取代消费的发力。”我们从三驾马车对GDP增长拉动的情况看,2019年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在3.53%,远高于投资的1.90%。

下一步,发改委提出在保障基本消费的基础上,要重振文化旅游和餐饮消费,进一步释放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我们认为从放假安排上看,2020年清明节放假三天,五一劳动节放假五天,国庆放假八天便于刺激旅游消费。而发改委同时提出稳住传统消费和实物消费,我们认为汽车、家电重要性很大,后续或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出台。

5.2 明确科创定义和战投范围

3月20日,证监会对前期两项内容进行了明确。第一是对科创板的科创属性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明确,第二是对定增的战略投资者的标准进行了明确。前者有关登陆科创板的企业的界定,未来在创业板推广注册制的情况下或与其形成差异化运行。后者则是对可以参与18个月的定向增发的对象进行明确,便于整个市场定增的尽快推进,完成帮助企业再融资的目标。

在科创企业标准上,其评价指标体系为“常规指标+例外条款”,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即认定为科创企业,不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但是满足例外条款的任意1项,也认定为科创企业。常规指标是研发占比或研发投入、专利数和营收增速或最近一年营收规模,例外条款与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人员等技术程度有关,具有特殊性和包容性。

同日,证件会针对定增的战略投资者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关事项的监管要求》。战略投资者的基本要求“具有同行业或相关行业较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与上市公司谋求双方协调互补的长期共同战略利益,愿意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较大比例股份,愿意并且有能力认真履行相应职责,委派董事实际参与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帮助上市公司显著提高公司质量和内在价值,具有良好诚信记录,最近三年未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投资者。”证监会要求满足以下两条之一,其一是“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国际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资源,显著增强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带动上市公司的产业技术升级,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其二是“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国际国内领先的市场、渠道、品牌等战略性资源,大幅促进上市公司市场拓展,推动实现上市公司销售业绩大幅提升。”这意味着战略投资者与发行人在生产或经营上具有重要联系,必须在技术、市场、渠道、品牌领域能给发行人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而不能单纯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这也将绝大部分的二级投资机构剔除战略投资者范畴。在信息披露上,需要穿透披露股权或投资者结构,严格对于战投要求的执行。

六、行业比较:螺纹钢库存拐点出现,A股估值进一步回落

6.1 行业景气观察:终端需求逐步恢复,螺纹钢库存拐点出现

受疫情影响,1-2月经济数据大幅下滑。受疫情影响,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3.5%、24.5%、16.3%、39.9%、2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3.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8.9%。

1季度GDP同比或负增长,促进消费等服务业恢复对于稳增长非常重要。即使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019年12月水平,1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仍为-5.6%,此时假设一产同比增速稳定,三产同比持平,1季度GDP同比增速仍然在-2%左右。1季度经济增长压力很大,消费等服务业保持稳定并快速恢复重要性凸显。

全社会用电量增幅转负,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2月全社会用电量4398亿千瓦时,同比降10.1%;1-2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0203亿千瓦时,同比降7.8%。其中二、三产业2月当月、累计增速均转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月当月用电量同比增长28.9%,保持较高增速。

3月汽车需求爆发不明显,政策助力复工复产。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前两周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降低47%,较2月环比平稳改善,需求爆发不明显。近期工信部推出四项便企举措,助力汽车企业复工复产,3月汽车开工率整体提升明显。稳增长压力大,多部委研究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汽车、家具、家电、消费电子等重点商品消费有望提振,不过当务之急仍是加快有序推进复工复产。3月20日,广州市审议原则通过了《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出台新政策支持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加大扶持生猪生产,本周猪肉价格继续回落。发改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发文,要求切实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生猪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立足当前加快恢复并扩大生猪生产。1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继续增长1.2%,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本周猪肉价格继续下跌1.31%,3月以来下跌2.96%,截止3月20日,3月猪肉均价环比2月下降3.52%,同比上涨147.54%,同比增幅较2月下降。鸡蛋、果蔬等价格环比也有下降,3月食品CPI通胀压力进一步减轻。

79家A股企业公布1季度业绩预告,受疫情影响企业占比较大。截止3月20日,79家A股上市企业公布1季度业绩预告,其中49家业绩预喜,30家业绩预忧,预忧企业中28家企业业绩受疫情影响。行业层面,机械、通信、家电、轻工等行业公布业绩预告的企业业绩变动均与疫情有关。

数字化赋能叠加财税支持,中小企业复工有序推进。工信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强调着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疫情防控,加快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运营。工信部19日发布《支持中小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引》,继续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根据我们对于复工数据的持续跟踪,目前全行业综合复工率约为82%,后续随着中小企业复工有序推进,综合复工率将继续提升。

终端需求逐步恢复,螺纹钢库存拐点出现。往年春节假期期间,受需求下滑影响,螺纹钢库存会增加,但一般在节后3-4周之后就会受益于企业开工拉动,库存下滑。今年受疫情影响,复工节奏变慢,下游需求减少导致螺纹钢库存持续累积,本周我们观察到螺纹钢库存开始环比减少,这也表明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推进,终端需求开始逐步恢复。然而近期受经济数据较差影响以及海外因素干扰,螺纹钢价格出现波动,我们认为后续螺纹钢价有望回升。

6.2 市场及估值:周五沪指缩量反弹,本周A股估值进一步回落

沪指结束日线4连阴,周五缩量反弹。本周前四日沪指均出现下跌,日线上表现为四连阴,周五沪指出现反弹,日涨幅1.61%,但当日沪市成交2815.83亿元,深市成交4354.59亿元,两市成交开始缩量,本周上证综指整体仍下跌4.91%。本周深证成指、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50分别下跌6.29%、6.21%、6.09%和6.40%,跌幅较大。

行业层面上,申万一级行业全部下跌,汽车、通信、家电、房地产等行业跌幅居前,而建材、商贸、传媒、公用事业等行业取得相对收益。概念板块上,本周国产半导体材料板块活跃,光刻胶、半导体等板块再次迎来机会,其中光刻胶概念指数本周大幅上涨13.51%。

A股继续回调,估值水平进一步回落。全部A股板块的PE(TTM)由上周的14.85继续下降到14.16,全部A股剔除金融的估值由上周的21.36下降到20.42,目前全部A股和全部A股非金融的估值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的36.4%和41.9%分位,均在历史均值和中位数水平以下。

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PE(TTM)分别为42.82和26.23,估值水平处于2010年以来的32.2%和15.4%分位水平。当前万得全A PE(TTM)估值为16.24,处于2010年以来的39.3%分位,环比上周分位数下降7.3%;PB(LF)为1.58,处于2010年以来的10.6%分位,环比上周分位数回落11.8%。

各市场主要指数中,中证500和上证50估值水平较低,PE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的13.9%和15.6%分位,上证50的PB估值水平已经处于2010年以来的历史底部;创业板指再次大跌之后,估值水平回落,PE和PB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的55.6%和72.1%分位,PE估值水平已经在历史中位数水平附近。

行业估值来看,目前PE估值水平较低的行业为采掘、地产、商贸、建筑等行业,当前PE(TTM)分别为10.86/8.43/14.11/9.22,较上一周分别下降0.51/0.72/0.29/0.28,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的0.0%/0.4%/0.7%/2.5%分位,而PB估值分位数较低的行业主要为银行、采掘、公用事业、房地产、建筑,目前PB(LF)分别为0.68/0.95/1.32/1.21/0.97,较上一周分别下降0.04/0.04/0.03/0.11/0.03,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的0.0%/0.0%/0.2%/0.4%/2.0%分位。综合来看,银行、地产、采掘是估值水平较低的行业,计算机、通信等行业目前估值水平仍然较高,分别处于 2010年以来81.3%和56.1%分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