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荀玉根:A股3000点攻守道,赚钱效应来了吗?
来源:财经早餐
荀玉根,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2016—2022年连续七次蝉联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一名,并在2022年获得“新财富白金分析师”的荣誉称号。
财经头条特邀荀玉根所长做客栏目分享2024年宏观策略领域的最新思考。【健谈Alpha】整理要点如下:
1)市场不缺钱,提振信心关键是有赚钱效应。
2)科创板并购牛能否开启,关键还是看盈利。
3)不要太在意3000点,标的选择至关重要。
4)预计房地产“L型”复苏,市场底观察量价表现。
5)货币政策效果有限,更关注财政政策发力刺激经济。
3000点只是数字,内在演变更重要
丨财经头条:您如何看待不同时期A股3000点的含义?
丨荀玉根:3000点只是一个数字而已,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市场内在的变化、结构的变化、产业的演变。
一方面虽然上证综指是在3000点左右,但是沪深300、万得全A、以及其他的指数,可能早就不在3000点位置附近了,不能刻舟求剑。
另一方面要落实到具体的行业和上市公司,关注不同年代的3000点里有哪些产业和上市公司在快速增长。
比如2007年的3000点,主要是金融、地产、煤炭、钢铁等传统的周期性行业;2015年的3000点,出现了很多“互联网+”、TMT公司;2019年到2020年的3000点,又出现了很多新能源公司。
丨财经头条:“科创板八条”发布后,会像2015年创业板一样开启并购牛市吗?
丨荀玉根:前提是科创板的硬科技公司基本面出现变化。
2012年底到2015年中,创业板走了两年半的大牛行情,主要因为创业板有一批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后期很多的并购、新的故事加持仍然都建立在前期基本面改善的基础上。
立足当下,科创板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又以电子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占比较高,需要观察这些公司的业绩能不能先企稳恢复。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未来可能才会慢慢有新的催化剂加持。
丨财经头条:接下来更关注哪个市值规模区间?
丨荀玉根:拉长时间来看,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市场,不同市值风格的机会都存在,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不同市值风格表现有差异,“各领风骚三五年”。
做策略研究,把每种类型都做好,甚至把风格的切换都研究清楚,自然最好。但是做行业研究,其实没必要太去在意市值风格变化,关键是把你扎根的领域研究清楚。
举个例子,比如追求高股息、高分红的红利策略,在10年乃至20年的中长期时间中收益率很好,但是在某一个两年里它收益率有可能很一般,大幅跑输市场,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从投资端来看,投资策略要考虑投资机构的资金属性。如果资金是追求稳定的、偏长期的回报,可以用红利策略来配置资产,因为久期比较长,红利策略是有效的;反之,如果资金不是那么长期,它追求短期的高收益,那么红利策略在某个阶段失效的时候,压力就会很大。
投资没有标准答案,侧重哪类策略、偏好哪类市值风格,都需要和资金特点结合起来。
丨财经头条:怎么看“耐心资本”和“量化基金”两者关系?
丨荀玉根:从资金属性和行为模式来看,肯定有所不同,但是资本市场需要各类投资者,既需要偏中长期的耐心资本,也需要偏短期的量化资本。
市场的定价想要更加合理、充分,需要各类投资者在一起交易产生一个结果,所以我认为“耐心资本”和“量化基金”并不矛盾,我们应该鼓励各种类型的投资者一起参与资本市场,只要他们遵守规则,合法合规地进行交易。
丨财经头条:前段时间,沪深两市每日成交量从上万亿元逐渐缩量萎缩到不足6000亿元,市场真的缺钱吗?
丨荀玉根:市场从来不缺钱,最缺的是信心,一旦市场有信心或者有赚钱效应了,钱自然而然会来。
因为资本市场反映的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预期,所以不但基本面要有改善,而且对未来基本面的改善也要有信心,股市才会表现更强一点。
目前股市的表现说明投资者信心不足,但是人的情绪、信心总是周期波动,情绪低迷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会有恢复,经济基本面同样如此。
丨财经头条:现在市场情绪的低迷程度类似于A股历史上哪一段时期?
丨荀玉根:类似于2013到2014年,当时上证综指在2000点左右挣扎徘徊,现在上证综指也在3000点挣扎徘徊。
当时同样处在一个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期,大家对未来有点迷茫,然后市场机会慢慢出现了,再然后从结构性牛市演变成全面性牛市,这一次可能也要等待机会慢慢出现。
经济数据有“温差”,刺激需求是关键
丨财经头条:您怎么看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丨荀玉根: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冷热不均,二是曲折向前。
冷热不均指的是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内部结构有差异,比如出口的数据相对较好,但是内需的数据相对偏弱;曲折向前指的是一季度经济数据相对好一点,但是二季度经济数据又相对弱一点。
丨财经头条: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类似于国际上哪些国家的哪个阶段?
丨荀玉根: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在全球上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参考样本。
中国这么大经济体量、这么多人口的经济体,在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之后,未来怎么发展没有之前的样本可以参考,比如美国经济总量比我们高,但是人口比我们少很多;日本人口比我们少,国土面积也比我们小。
中国能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经济体,甚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实没有可借鉴的道路。
所以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以借鉴其它经济体成功的经验,但是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因为中国很多情况和它们不一样。
丨财经头条:今年以来国内多项宏观数据依旧亮眼,但是一些人在微观层面的感受却比较糟糕,“体感温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丨荀玉根:因为公布出来的数据是实际GDP,但是微观的消费者和企业与名义GDP更相关,实际GDP和名义GDP的倒挂造成了“体感温差”。
实际GDP和名义GDP的差异主要是物价,目前物价存在一定下跌压力,我认为原因主要源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背后其实是经济结构转型期的阵痛。
这种情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在1998到2000年中国的名义GDP也低于实际GDP,当时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是——从1978到1998年,中国发展了20年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之后,产业一定程度上过剩了,然后引起价格下跌,新的需求又没有出现,新旧动能转换才不顺畅。
当时我们首先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其次通过启动商品房改革和加入WTO,发掘新的增长点;最终实现中国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2000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反而更快了。
丨财经头条: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发生转向,中国会有输入型通胀压力吗?
丨荀玉根:首先虽然中国的物价水平和国际上的商品价格有很强的相关性,特别是全球化定价的大宗原材料商品,但是如果从CPI来讲,其实和国内的供需关系相关性反而更大一点。
其次目前中国通胀压力并不大,整体看CPI很低,PPI甚至还是负的,所以不用太担心输入型通胀压力,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内需如何更快恢复。
当然内需恢复后,物价水平也会有所上升,但那是温和的物价上涨,CPI大于2%的时候,才需要警惕通胀压力,目前还离得比较远。
丨财经头条:有数据显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值超过了对欧美国家,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丨荀玉根:这是新的外部环境变化,我们要高度重视东盟和中东地区,寻找未来中国新的外循环的增长点。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这些地区能和我们优势互补,中东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缺少制造业,而中国的制造业全球占比30%,我们就可以加大制造业出口力度,或者在当地发展制造业;东盟十国的制造业则偏向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正好也可以和他们形成新的循环。
从城镇化率、人口平均年龄等维度比较,现在的东盟十国发展阶段类似2007-2010年的中国,处在一个消费升级和工业化加速的阶段,因此它对中国很多高端制造业的需求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这个市场我们要高度关注。
丨财经头条:关于提振下半年的经济发展,哪些宏观政策值得期待?
丨荀玉根:我更关注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比较宽松了,各项利率下调得比较充分,也有了充足的货币供应量,反而是财政政策有更大空间。
目前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之和其实比2020年前还要低,这意味着政府有可作为的空间,能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刺激内需增长。
房地产量先于价,有可能“L型”复苏
丨财经头条:当下房地产市场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哪个底来了?
丨荀玉根:今年地产新政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地产政策转向积极宽松的信号,可以定性为政策底已经出现了。
至于市场底和情绪底何时到来,如果以房价代表情绪底,房地产销售面积代表市场底,从历史数据来看,通常是量领先于价,也就是说房产销售面积将先止跌企稳,然后房价才逐渐企稳回升,所以可以先观察房地产销售面积能否止跌企稳。
丨财经头条:房地产未来的走势是“L型”、 “へ型”还是“U型”?
丨荀玉根:从房地产的大周期来看,海通证券研究所通过对35个经济体共计48个样本的研究发现,房地产的调整基本上都是房价销售面积前3年持续下跌,跌完之后也很难快速回升,往往要两三年才能够慢慢稳住。
所以中国未来房地产的走势,我更倾向于是“L型”复苏。
丨财经头条: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曾算过一笔账,中国已经建成并使用的住房面积超过500亿平方米,如果按50年折旧期计算,即每年产生10亿平方米的换房需求,再加上2亿平方米其他需求,那么12亿平方米住房交易量应该是底线。以近年交易量下跌的趋势来看,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在2024年达到这一“底线”?
丨荀玉根:房子不可能永远住下去,它总有使用寿命,从折旧的维度来讲,中国房地产销售面积也不可能掉到0。
房地产本质是一个消费品,需要更新换代,只不过弹性很大。因为房屋产权是70年,我住了50年后,再住到第55年也可以。
这样的住房弹性取决于收入状况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根据经济数据动态变化,目前购房者的情绪普遍比较低迷,未来随着经济状况的逐渐好转,购房者的预期也会提高。
周期思维看市场,“大底”构筑宜布局
丨财经头条:市场一直热议,A股市场被海外牛市包围。这种情况何时能改变?
丨荀玉根:虽然中国股市过去一、两年时间比全球其他的股票市场表现要弱一点,但是拉长时间到过去10年乃至20年,中国股市的回报率并不低。
以股票型基金指数为例,从2004年到现在20年时间,年化涨幅是12.8%,收益率其实挺好的,只不过我们股市波动性较大,大涨大跌的情况比较普遍。
我们要用周期的思维来看待市场,目前A股处在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但是在这种低迷的情绪下,市场其实也在孕育新的转机和变化。
只是这个转机和变化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瞬间,比如2005年上证综指在1000点的位置磨底磨了很久,折腾半年多,直到2006年春节之后才形成趋势性的上涨。
对比历史来看,“大底”的构筑往往都需要时间,但是“大底”的构筑过程正是一个很好的布局期,我们应该要开始关注市场,对市场做深入的研究,因为“大底”一旦构筑好了之后,后面的机会比较丰厚。
丨财经头条:这一轮黄金的走势,它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
丨荀玉根:本轮周期中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跟过去有点不太一样。通常黄金价格有三个影响变量——商品属性、货币属性和避险属性。
商品属性指的是黄金作为贵金属,经济好的时候需求量会上升,从这个角度来看,黄金目前的商品属性其实是不强的,因为全球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是谈不上有多繁荣。
黄金的货币属性指的是和美元指数的负相关性,即美元走弱,黄金涨价,反之美元走强,黄金跌价。但是这一轮黄金的货币属性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从国际储备来看,最近几年各个国家央行的黄金储备量都在慢慢上升,黄金和美元的负相关性反而在减弱,这是过去10多年都少见的现象。
黄金的避险属性即“乱世买黄金”,经济动荡或者地缘政治不稳定的时候,大家会多储备一些黄金,从而刺激黄金价格上涨。
总的来说,黄金的三个影响变量中有两个对黄金价格的影响偏正面,特别是货币属性的影响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对黄金相对偏积极,认为黄金价格的上涨,可能不是一个短期脉冲,而是有可能会形成一定的趋势性。
深耕投研十余载,“大而整”至“少而精”
丨财经头条:深耕策略研究十余年,您对研究的感悟能划分成几个阶段?
丨荀玉根: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前面的大概七、八年时间,是一个“上山”的阶段,追求研究内容的“大而整”;之后则是一个“下山”的阶段,追求研究质量的“少而精”。
“大而整”指的是做研究时希望把所有问题都研究清楚,像一个练武的青年刚进入武林世界,不管少林、武当还是峨眉,每一个门派的武功秘籍都想学,以为这样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实际上根本行不通,因为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把所有问题都研究透彻,只能去抓住影响市场、基本面的几个核心变量。
所以在经历了“大而整”阶段之后,我发现研究大量的变量、要素,效果不一定好,反而应该化繁为简,去找到主要矛盾。
从“大而整”到“少而精”,把次要的变量先放一放,把主要的变量研究透,把握清楚了研究的大方向,研究结论的准确度反而会更高一点。
丨财经头条:今年以来,热点板块切换得非常频繁,对传统的策略研究框架有何冲击?
丨荀玉根:市场从来不缺乏机会,熊市里也经常会有涨停的股票,但是没人能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因此面对热点板块的频繁切换,管理欲望其实比抓住机会要更重要。
管理欲望指的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圈,做自己能力圈内的事情。
投资是一场长跑,大部分时间很无趣,你只能等待机会,而且是你擅长领域中出现的机会,然后把握住机会,否则只能管理欲望。
分析师逆势增长,蛋糕越小越要抢
丨财经头条:一面是金融圈裁员、降薪,另一方面券商分析师岗逆势增长。如何理解这个现象?
丨荀玉根:这是券商行业发生变化初期的一种现象,因为券商行业“今天”、“明天”很残酷,但是“后天”一定很美好。
所以一些研究所要奋力一搏,因为行业整体的蛋糕将变小,你怎么样都要去抢这个份额。大家都想等到后天别人出局了,自己“剩者为王”,但问题是没有人主动缴械投降。
因此海通证券最核心的就是把自己的内功练好、研究做扎实,只要研究质量够高,我相信能够度过艰难的今天和明天,迎来美好的后天。
丨财经头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丨荀玉根: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一个大的宏观背景,那就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对金融行业也有新的定位和要求。
因为高质量的实体经济发展要求高质量的金融来做服务和支持,那么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就要从供给端来做文章,海通证券研究所提出了“三研、三化”的研究体系,以“投研、产研、政研”的研究业务体系为基础,通过研究的链条化、国际化、立体化,提升研究质量。
丨财经头条:国外券商分析师往往越老越吃香,国内也是这个情况吗?
丨荀玉根:目前还不是,因为中国的券商研究所做研究的时间还比较短,有些研究所只成立了十几年甚至十年以内,即使像海通证券研究所成立到现在也才31年,相比欧美成熟市场近百年的研究历史,时间还偏短。
国内在研究发展初期的时候,内卷得比较厉害,国内的分析师写研究报告、和机构投资者交流路演的频次远远超过欧美的分析师,导致国内很多分析师年纪大了以后,体力跟不上,往往会选择转行去买方、上市公司或者证券公司内部转岗。
但是长期来看,中国本土券商行业的研究所,也会慢慢向欧美成熟市场方向去演变。随着券商行业集中度提高,分析师更多地会从中长期角度做研究,此时经历过好几轮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的分析师,他的经历和历史的研究经验就很有价值,所以未来分析师有可能会成为终身职业,而且越老越吃香。
丨财经头条:在券商研究领域,对年轻人择业有什么建议?
丨荀玉根:首先我希望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一定是要真正热爱这个行业,因为研究需要坐“冷板凳”,通过时间的积累才能够产生成果。
其次在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最好还是能和自己的专业背景结合起来,比如医药、化工、电子这三个行业对研究员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那么本科学过相关专业,然后研究生学的是金融专业,复合型背景在这几个行业中就比较受欢迎。
最后不管选择哪一个行业,都要扎根下去,对这个行业有3到5年深入的研究,研究扎实之后,才会慢慢的产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