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安信策略:春季行情已提前展开的判断恐怕为时尚早

新浪财经

关注

原标题:【安信策略】科技股未明显调整并不是问题

来源:陈果A股策略

投资要点

从历史上看,除非出现市场环境重大变化,否则强势板块在阶段性调整中未必会出现深调,这也符合逻辑。我们认为,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本轮“成熟牛“的核心逻辑,经济增速的阶段性企稳走平并不能逆转科技与消费的核心优势,明年布局的方向依然可以在这个大方向中寻找景气与估值具备吸引力的品种,我们依然认为,从中期看,无论是产业景气趋势还是公司股票空间,科技占优。

站在自上而下的角度,我们对市场的整体研判是,本周市场如期出现了小幅反弹,近期全球经济数据也都出现了积极信号,我们沟通交流中发现投资者情绪也普遍出现改善。但由于通胀预期依然存在上行风险、股票市场供给增加、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时间尚不确定、年底投资者可能有一定盈利兑现操作等因素影响下,我们认为现在就下市场的春季行情已提前展开的判断恐怕为时尚早,还不能确认市场的阶段性调整已经结束。

所以,总结来说,首先本身市场的阶段性调整未必已经结束,其次在整个调整中相对强势的方向反而预示着其更可能是继续引领下一轮行情起来的方向。因此,我们维持2020年度A股市场展望报告《A股而立,拥抱“成熟牛”》判断,我们依然认为更好的布局时机在明年初,首选依然是科技方向,只不过具体标的可以相对今年延展和变化。

风险提示:1. 通胀超预期,2.全球经济低预期,3.美股显著下跌等。

正文

本周市场如期反弹。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1.39%,3.17%和3.72%。从行业指数来看,电子(6.31%)、家电(4.66%)、传媒(3.52%)、计算机(3.41%)、休闲服务(3.31%)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采掘(0.00%)、钢铁(0.07%)、建筑装饰(0.34%)、银行(0.58%)、农林牧渔(0.61%)等行业表现靠后。

站在自上而下的角度,我们对市场的整体研判是,本周市场如期出现了小幅反弹,近期全球经济数据也都出现了积极信号,我们沟通交流中发现投资者情绪也普遍出现改善。但由于通胀预期依然存在上行风险、股票市场供给增加、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时间尚不确定、年底投资者可能有一定盈利兑现操作等因素影响下,我们认为现在就下市场的春季行情已提前展开的判断恐怕为时尚早,还不能确认市场的阶段性调整已经结束。同时,年底投资者往往也都在思考布局明年,在沟通中我们发现投资者对下一轮上升行情的主线选择存在分歧与纠结,我们也将在本期周报中报告我们的视角与逻辑。

1.  政治局会议信号积极,经贸磋商仍需关注

我们认为本次会议精神的提纲挈领的关键句是“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中文里一句话的地位多关键很多时候要看其位置,这句话放在“思想”、“精神”之后,我们认为足以体现这句话的重要性与地位,也意味着明年稳增长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此外,本次会议的新提法“改进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也引人瞩目,治理效能进一步优化的预期也有利于市场的风险偏好及估值。最后,在结构性重点方面,本次会议明确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也值得资本市场重视。

美国11月非农超预期,全球经济预期继续改善。美国劳工部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6.6万,预期18.3万,前值12.8万;失业率3.5%,预期3.6%,前值3.6%;时薪同比增速3.1%,预期3.0%,前值3.0%。得益于罢工后的通用汽车工人重返岗位,整个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5.4万,其中,汽车和零部件的就业人数增加了4.13万,该部门上个月的就业人数下降4.28万人。整体来看,超预期的非农数据进一步体现了美国经济韧性仍然较强,尤其在联储一系列政策之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企稳改善迹象。另外一方面,由于本次非农改善和通用汽车工人结束10月罢工后全面复工的一次性改善也有关,结合5日公布的11月ADP新增就业数据(“小非农”)低于市场预期,对于美国劳动力市场状态也需要理性评估,同时也意味着美联储的降息操作告一段落,未来一个阶段都将处于观察期。

另一方面,能否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或者美方是否会于12月15日加征税费也将是下周市场焦点。

近期经贸磋商持续进行,也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但目前尚不能确认12月15日美方不会再次加征税费。

12月5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认为,如果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应该相应降低税费。双方经贸团队一直保持密切沟通,目前没有更多细节可以透露。

美国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于12月6日表示,谈判非常接近达成贸易协议,但尚存变数。他同时表示,没有人为的最后期限,12月15日是一个很重要的日期,税费要么生效,要么取消。

由于经贸磋商方经常出现反复,我们认为需要从谨慎的角度观察等待看这一悬念在12月15日日这个重要日期能否明朗。

近期,我们和机构投资者沟通,一个普遍的反馈是认可我们中期成熟牛的判断,多数投资者在开始考虑布局明年,如果市场短期出现调整,则是加仓机会,但对于加仓方向选择,机构存在分歧,部分投资者认为由于虽然近期医药,电子中的PCB等强势板块都出现了一定调整,但整体来说今年市场主线之一的科技板块的近期调整幅度并不大,从相对收益看甚至还依然占优,加之经济阶段性企稳和风险收益比/性价比等因素,下一轮布局方向可能转换到低估值品种。

那么,强势板块要出现多大调整才算充分呢?因此本周周报我们梳理了历史上阶段性调整中的前期强势板块的表现,以供参考。

2. 科技股近期未明显调整并不是问题

把握趋势与主线和“均值回归”是不同维度的视角与逻辑。

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A股而立,把握“成熟牛”》曾经指出,市场一旦形成向上趋势,一定是有一个重大的核心逻辑,这个核心逻辑决定市场主线,因此在整个市场上行趋势中不会呈现均值回归的表现,而一定是主线相关方向表现显著跑赢,主线涉及的标的可以不断延展变化,但需要注意如果市场上行的核心逻辑没有破坏,主线是很难变化的。例如,2005-2007年的A股行情主线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2012-2015年的A股行情主线是站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上,中国中产阶级崛起后的消费电子消费互联网繁荣。

其次,这些主线板块在阶段性调整中的绝对跌幅与相对跌幅也未必很显著。

本周周报中,我们重点梳理2011年以来四次主要的阶段性调整的前期强势板块表现,即前提是整个市场趋势不是见顶终结,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可的场景,至于市场趋势终结与见顶的条件及其之后的变化,不在本期周报探讨。

2013年年末,市场在经历了一年的结构性牛市后,逐步尝试由创业板转向主板,但11月底的流动性紧张引发市场对于二次钱荒的恐慌,推动市场开始了一轮阶段性调整。但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周期和金融板块受到冲击最为明显,而以TMT为代表的成长行业在市场调整中逆势而起,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此后2014年1~2月的春季行情,TMT再次引领市场。

2016年4月,在经历了年初的大幅调整后市场风险偏好陷入冰点,2月底央行降准后市场底部确立,市场情绪略有恢复,但风险偏好仍处于较低水平。4月,螺纹钢等黑色系商品价格暴跌,叠加市场对于监管暂缓“中概股”回归的负面理解,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从4月14日到5月18日,市场调整幅度达到9%,而在这一阶段,以白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以格力美的为代表的家电,以及锂钴等为代表的有色取得较为明显的相对收益,同时也是成引领16年余下时间A股震荡上行的主角。

2016年年末,在决策层多次对险资“举牌”行为定性谴责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叠加12月15日联储自宣布加息,市场对于流动性预期收紧,推动市场进入阶段性调整。在此轮调整中,钢铁行业得益于20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基本面改善,成为了调整中相对最为抗跌的行业,同时在2017年继续表现优异。

2017年4月,在金融市场强监管的背景下,市场开始了新一轮调整。2017年3月底,银监会连续出台多个政策,开展“三违法”,“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以加强委外监管。连续出台的监管政策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快速下行,而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刘士余公开支持上市公司分红,将严肃处理不分红的“铁公鸡”。家电,保险,白酒等为代表的中国版“漂亮50”在这轮调整中具有相对收益,同时在此后市场迎来上行后继续表现优异。

因此可以看出来,除非出现市场环境重大变化,否则强势板块在阶段性调整中未必会出现深调,这也符合逻辑。我们认为,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本轮“成熟牛“的核心逻辑,经济增速的阶段性企稳走平并不能逆转科技与消费的核心优势,明年布局的方向依然可以在这个大方向中寻找景气与估值具备吸引力的品种,我们依然认为,从中期看,无论是产业景气趋势还是公司股票空间,科技占优。

站在自上而下的角度,我们对市场的整体研判是,本周市场如期出现了小幅反弹,近期全球经济数据也都出现了积极信号,我们沟通交流中发现投资者情绪也普遍出现改善。但由于通胀预期依然存在上行风险、股票市场供给增加、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时间尚不确定、年底投资者可能有一定盈利兑现操作等因素影响下,我们认为现在就下市场的春季行情已提前展开的判断恐怕为时尚早,还不能确认市场的阶段性调整已经结束。

所以,总结来说,首先本身市场的阶段性调整未必已经结束,其次在整个调整中相对强势的方向反而预示着其更可能是继续引领下一轮行情起来的方向。因此,我们维持2020年度A股市场展望报告《A股而立,拥抱“成熟牛”》判断,我们依然认为更好的布局时机在明年初,首选依然是科技方向,只不过具体标的可以相对今年延展和变化。

至于短期,我们认为当前阶段还不宜急于大举“抢跑”进攻,战术上可以适当保守一些。行业重点关注:地产、家电、建筑、钢铁、传媒、新能源汽车等,主题建议关注自主可控、国企改革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