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联讯中期策略:政策还有很大空间 乐观可以看高至3500

新浪财经

关注

【联讯中期策略】政策与盈利的赛跑——2019年下半年市场展望

来源:崇利论市

作者:廖宗魁、康崇利、殷越

核心观点:A股估值处于较有吸引力区域,外资持续流入的大趋势不变。全球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背景下,国内进一步宽松的空间被打开,政策与盈利的角力有望催生秋季行情。

估值回到合理偏低估区域

市场经过二季度的调整以后,估值重新回到了偏低估的状态,对未来诸多不利因素有所反映。一旦部分驱动因子转为积极,市场又进入了易涨难跌的状态。沪深300的PE(TTM)也从前期的13.5倍回调至11.7倍,在过去五年估值中的分位数从70%下降到了27%附近。创业板的估值从4月底的60倍PE(TTM),回落到50倍附近,在过去五年中的估值分位数也从78%回落至52%附近。

全球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

(一)美联储降息已为期不远。6月20日的美联储会议声明中去掉“耐心”措辞,改成“将以合适行动”保持经济扩张,为即将到来的降息打开大门。美联储官员的利率散点图显示,17个委员中有7位预计今年将降息2次,1位预计降息1次。

(二)美股短多长空。对美股而言,回顾过去几轮降息周期,基本的结论是短多长空。不过,我们认为例外的1998年降息模式也值得关注,是预防性降息的典范。这一次美联储即将降息,外围环境恶化是主要诱因,另外也受到了来自白宫较大的压力。

政策还有很大空间

(一)降息有望启动。外部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全球央行已经在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为国内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打开了空间。我们预计,下半年央行降准幅度为150-200基点。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有望下调30个基点,实现一定的“降息”目的。如果有必要,不排除央行采取直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即传统意义上的降息)来强制贷款利率快速下行。

(二)多管齐下提升有效需求。(1)减税降费效果评价。主要的减税降费在4、5月份后才陆续实施,估计会在三、四季度产生明显的效果。(2)基建投资的恢复很微弱。近期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基建项目的资本金,可能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3)耐用品消费刺激更侧重市场化的方向。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透支部分未来需求的刺激措施,比如汽车购置税优惠、家电下乡等。(4)房地产并未松绑。未来房地产能否松绑非常关键,决定着整个政策刺激的力度。我们认为,房地产政策在一些城市可能会边际上放松,释放一定的刚需。

新一轮上涨的空间与配置

(一)市场在2700区域有极强支撑。首先,业绩的增长,使得同样估值下的市场水平自然抬升。我们保守预计全年A股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6.5%的增长。那么,在同样估值的水位下,市场最低水位自然抬升到2600点。其次,去年的几大悲观因素,今年都略有改观。保守起见,我们只记入政策改善和股权质押缓解的因素,底部水位抬升至2700左右。

(二)上行空间:政策与盈利周期的视角。鉴于政策的犹豫与反复,力度与以往周期比偏弱,下半年大概率还是处于政策对冲与盈利下行的纠结期。在较乐观的情景下,央行也开启降息周期,房地产有所松绑,那么可以看高至3500点区域。

我们以这一模型省视美股,虽然也面临着政策与盈利的角力,但美股所处的周期与A股有本质的区别。美股大概率处于盈利的下降初期,政策转向宽松试图扭转可能形成的下行趋势。从周期的位置看,美股的风险要比A股大得多。

(三)配置的三条主线。(1)政策发力主线。提振内需是政策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耐用品消费、基建和房地产都是可能的发力方向,可以布局估值相对较低的汽车、家电、建筑建材、房地产等龙头。(2)外资偏好主线。外资长期偏好的是消费和金融的龙头,业绩确定性好叠加估值合理偏低的食品饮料、银行、保险板块龙头值得重点关注。(3)科创板与国企改革主线。科创板大概率三季度正式上市,一些先进制造、创新药等“硬科技”方面有望受到刺激。近期国企改革动作频频,比如发布国有资本的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方案,未来国企改革有望提速。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大幅恶化,政策放松不及预期

以下为正文部分

4月8日以来,A股出现了快速而剧烈的调整,沪指回调近450点。估值与盈利的错配、政策节奏的变化,是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

市场的调整让估值重新回到低估状态,股价与基本面的匹配关系变得更为健康,慢牛的逻辑并未消失,下半年影响A股的主要驱动因素有望转向积极。其一,为了一定程度上对冲外部风险,国内政策放松在边际上将转为加力,使无风险利率对市场的作用,从二季度的中性转为积极。其二,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在增加,美股的风险得到对冲;此外,科创板已经准备就绪,建国70周年大庆将到来,市场保持相对平稳也是决策层希望看到的。那么,下半年的风险偏好会有所恢复,使风险溢价由负面转为中性;其三,在宽松政策实施一年以后,上市公司盈利预期有望逐步好转。

这意味着,下半年市场继续破位下行的概率降低,市场有望展开年内第二波上涨。

一、估值回到合理偏低估区域

二季度市场之所以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估值与盈利的错配是最主要原因。因为一季度估值过快修复,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及政策宽松等利好因素,一旦驱动力略有变化,市场就很容易发生调整。大家常说,风险是涨出来的,其道理就在于此。

不过,市场经过二季度的调整以后,估值重新回到了偏低估的状态,对未来诸多不利因素有所反映。一旦部分驱动因子转为积极,市场又进入了易涨难跌的状态。

(1)沪深300估值回到偏低股状态。沪深300的PE(TTM)也从前期的13.5倍回调至11.7倍,在过去五年估值中的分位数从70%下降到了27%附近。

(2)创业板指估值回到合理区域。创业板的估值从4月底的60倍PE(TTM),回落到50倍附近,在过去五年中的估值分位数也从78%回落至52%附近。

(3)外资流入受估值影响较大。外资的流入节奏主要受到外部风险偏好和A股估值两方面的影响。去年2月、10月和今年5月,北上资金均大规模流出,主要就是受到全球风险偏好下降的影响。而今年4月份外资流出则主要由于A股当时估值(尤其是外资偏爱的一些龙头估值)已经不便宜,6月以来北上资金再度大幅流入,A股估值重新具有了较大的吸引力是重要原因。

不过,外资中长期流入的大趋势是高确定性的。结合MSCI纳入因子比例上调以及加入富时罗素,我们维持此前的判断,预计2019年外资净流入将达5000亿元左右。根据韩国的纳入经验,及我们的对外开放的加快,估计A股有望在5-8年内全部纳入MSCI和富时罗素,带来被动资金约2.5万亿元,主动资金1.5万亿元。

二、全球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

(一)美联储降息已为期不远

市场对今年美联储降息的预期非常高。根据CME利率期货的数据,预计今年年内美联储降息一次的概率高达98%,降息两次的概率也超过了80%,就连对7月降息的预期也攀升至80%以上。

6月3日,美联储官员布拉德明确表示,鉴于国际紧张形势和美国通胀疲软给经济前景带来的风险不断加大,美联储“可能很快就会有理由降息”。6月4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示,“美联储将采取适当措施维持经济扩张,严肃对待通胀预期下行的风险。”美联储官员不断释放鸽派信号,市场对降息的预期不断升温。

6月20日的美联储会议声明中去掉“耐心”措辞,改成“将以合适行动”保持经济扩张,为即将到来的降息打开大门。美联储官员的利率散点图显示,17个委员中有7位预计今年将降息2次,1位预计降息1次。

5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为7.5万,今年以来月均新增非农人数为16.4万,弱于去年的22.3万。美联储较为关注的PCE价格指数,一季度仅增长1.4%,表明通胀存在下行风险。

近期,全球范围内开启了新一轮宽松周期。5月初,新西兰把基准利率下调至1.5%,成为首个降息的发达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也采取了降息。6月4日,澳联储降息25个基点,这是澳联储2016年8月以来首次降息,基准利率已至历史最低水平。6月6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5.75%,已经是年内第三次降息。6月14日,俄罗斯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7.50%,为去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6月18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称,如果经济前景没有改善,欧元区将需要额外的刺激措施。市场对欧洲央行降息的预期升温。

5月份美股本来面临较大的破位下行风险,但随着美联储释放更加明晰的降息信号,6月以来美股得到比较快速的修复,这会让短期的全球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二)美股短多长空

美国如果开启降息模式,对美股会有什么影响呢?回顾过去几轮降息周期,基本的结论是短多长空。

美联储的加息周期与美股的关系如下:

A.处于降息周期初期时,美股最为危险,处于熊市的初中期。美联储决定降息暗示着美国经济大概率会滑向衰退,尤其是在降息初期,经济下行的预期会更浓,会抵消降息带来的正面刺激情绪,美股通常处于熊市的快速下杀阶段。比如2007年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而美股在2007年10月见顶并迅速下杀形成大熊市;2001年1月美联储降息后,美股正步入熊市中段。

B.处于降息观察期时,美股虽然相对安全,但要保持高度警惕。我们把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至第一次降息这段时间定义为降息观察期,比如2000年5月至2001年1月,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从过去几十年的美股历史看,美联储的降息观察期大概是6-15个月,我们不妨假设2018年12月是最后一次加息,那么当前就处于降息观察期,这一时期很可能会持续整个2019年。

在降息观察期,美国经济增长动能必然是转弱的,市场的悲观情绪会逐步增加,但美联储会把原来鹰派的基调向鸽派修正,政策的修正会对经济的下行预期形成一定的对冲。所以,这一时期美股大概率会震荡筑顶(比如2000年下半年),如果外力较强的话,也可能加速冲顶(比如2007年,当时中国经济持续高涨可能起到了助推作用)。

不过,我们认为例外的1998年降息模式也值得关注,是预防性降息的典范。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亚洲许多国家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担心波及自身,在1998年下半年采取了三次降息(基准利率从5.5%下降到4.75%)。最终,美国经济并没有进入衰退,美股经过调整后再度走牛。

这一次美联储即将降息,外围环境恶化是主要诱因,另外也受到了来自白宫较大的压力。白宫多次尖锐批评美联储的行为,而且威胁要撤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鲍威尔是近四十年来政治资历和专业水准最弱的美联储主席。

四、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

4月以来,政策的微妙转向是引发市场调整的导火线。当时的背景是,一季度经济复苏超预期,外围形势较为缓和,政策适当踩刹车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二季度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内在动能明显减弱,政策有必要采取对冲措施。我们注意到,近期政策已有加力的信号。

6月6日,发改委制定《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促消费的政策在逐步落地。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促进有效投资扩大和稳增长的意图较为明显。央行决定于2019年6月14日增加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额度1000亿元,加强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支持,保持中小银行流动性充足。中小银行可使用合格债券、同业存单、票据等作为质押品,向人民银行申请流动性支持。

我们认为,仅就目前的这些政策,下半年应该会有更多款式政策出台。这也是未来市场产生行情最关键的变量。正如6月7日,央行行长易纲指出,“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如果事态恶化,我们的货币政策将有效应对,我们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上有充足的空间。”

(一)降息有望启动

去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放松一直保持较为克制的节奏,这比2009年、2014-2015年两轮经济下行周期时的力度要弱很多。一方面,央行显然不想“大水漫灌”,进而对结构调整产生不良的后果;另一方面,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对央行的政策有所束缚。

但政策的环境可能已经在起变化。外部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全球央行已经在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为国内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打开了空间。

上半年,央行较为保守的只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00基点。我们预计,下半年央行降准幅度为150-200基点。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有望下调30个基点,实现一定的“降息”目的。

当然,央行还会进一步的引导融资利率下行。2019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9%,比2018年二季度的高点下降了25bp。贷款利率下行的幅度相比2014年的放松周期要小得多,当时政策仅用了三个季度,贷款利率就下降了约100bp。如果有必要,不排除央行采取直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即传统意义上的降息)来强制贷款利率快速下行。

(二)多管齐下提振有效需求

提振有效需求主要可以从收入端和支出端两方面入手:

其一,在收入端,则通过减税降费的方式,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税负负担,从而达到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目的。

其二,在支出端,则主要集中在基建投资、耐用品消费(主要是汽车和家电)和房地产三个层面。

去年下半年以来,这方面的政策以减税降费为主,辅助一定程度的基建和耐用品消费的刺激。

(1)减税降费效果评价。今年减税降费(主要是个税、企业增值税和社保降费)的力度达2万亿元,力度是空前的,为什么目前来看的终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呢?一方面,主要的减税降费在4、5月份后才陆续实施,估计会在三、四季度产生明显的效果;另一方面,收入端的政策更有利于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改善经济结构,但就短期对经济的提振力度要弱于支出端政策。

(2)基建投资的恢复很微弱。相比于过去的刺激周期,本轮基建投资的恢复很微弱。从去年7月份,国常会提出要加大基建投资以来,1-5月基建投资增速为4%,仅比2018年1-9月的低点3.3%小幅提升。近期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基建项目的资本金,可能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

(3)耐用品消费刺激更侧重市场化的方向。本轮耐用品消费的刺激更多倾向于消费升级、取消消费限制,而不是直接给予补贴刺激。这种方法更加市场化,有利于让市场自发的恢复,更有利于龙头企业,但缺点是行业的恢复速度会比较慢。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透支部分未来需求的刺激措施,比如汽车购置税优惠、家电下乡等。

(4)房地产并未松绑。本轮政策宽松,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支出端的房地产并未松绑。房屋销售面临一定压力,2019年以来出现负增长,2019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6%。棚改力度明显减弱。从2019年各地方两会看,今年棚改的力度明显减弱,会对房地产构成压力。

未来房地产能否松绑非常关键,决定着整个政策刺激的力度。我们认为,房地产政策在一些城市可能会边际上放松,释放一定的刚需。但需要注意到,本轮稳增长的调控方式不可能回到过去完全依赖房地产的老路上,“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

五、新一轮上涨的空间与配置

(一)市场在2700区域有极强支撑

去年沪指最低下探至2440点,主要受到多重悲观因素叠加的影响:去杠杆下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股权质押风险。我们以此为基准,测量今年市场可能的下限支撑位置。

首先,业绩的增长,使得同样估值下的市场水平自然抬升。一季度全A股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9.4%,金融业的业绩较好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虽然业绩最坏的情况可能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减税降费的效果可能会在下半年显现,我们保守预计全年A股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6.5%的增长。那么,在同样估值的水位下(约是过去十五年来的20%分位),市场水平自然抬升到2600点=2440×(1+6.5%)。

其次,去年的几大悲观因素,今年都略有改观。一方面,经过一季度的大幅上涨和政策上对民营企业的松绑,股权质押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另一方面,今年政策的放松力度要明显好于去年。

保守起见,我们只记入政策改善和股权质押缓解的因素,底部水位抬升至2700左右(各抬升约50点)。

(二)上行空间:政策与盈利周期的视角

在5月份的报告《如何理解本轮调整?积极布局,向未来要收益》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政策+盈利周期”来观察市场所处的阶段。我们仍然认为,2019年初至今都处于盈利下行末期或复苏初期,政策放松逐步加力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政策的对冲与盈利的下行形成一种平衡,甚至大多数情况下前者稍微占据上风。但是这种平衡力量是动态的,一方力量并不能取得压倒性优势,这使得行情的演进是曲折而反复的,市场处于“进二退一”的状态。

在一季度,我们看到政策放松的力量占据上风,引导盈利预期的回升,市场的上涨很流畅。但二季度外围干扰和政策的主动微调使市场的力量再度变得模糊,从而引发市场的调整,这可能推后了盈利复苏主导的阶段来临的时间。只有进入盈利复苏主导的阶段,才能在估值合理的情况下推动股价持续上涨,大幅拓展市场的上升空间。

鉴于政策的犹豫与反复,力度与以往周期比偏弱,下半年大概率还是处于政策对冲与盈利下行的纠结期。在较乐观的情景下,央行也开启降息周期,房地产有所松绑,那么可以看高至3500点一线。

我们以这一模型省视美股,虽然也面临着政策与盈利的角力,但美股所处的周期与A股有本质的区别。美股大概率处于盈利的下降初期,政策转向宽松试图扭转可能形成的下行趋势。从周期的位置看,美股的风险要比A股大得多。

(三)配置的几条主线

下半年不确定性依然很高,综合考虑估值、政策、业绩等因素,建议采取更为均衡的配置,我们推荐三条主线:

(1)政策发力主线。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提振内需是政策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耐用品消费、基建和房地产都是可能的发力方向,可以布局估值相对较低的汽车、家电、建筑建材、房地产等龙头。

(2)外资偏好主线。外资的持续流入是大趋势,意味着只要估值合理,容易得到增量资金的关照,而外资长期偏好的是消费和金融的龙头,业绩确定性好叠加估值合理偏低的食品饮料、银行、保险板块龙头值得重点关注。

(3)科创板与国企改革主线。科创板大概率三季度正式上市,一些先进制造、创新药等“硬科技”方面有望受到刺激。近期国企改革动作频频,比如发布国有资本的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方案,未来国企改革有望提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