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招银国际:“中国版超级湾区”打造开放经济新引擎

新浪财经

关注

宏观视角|“中国版超级湾区”打造开放经济新引擎-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展望与行业分析

来源:招银国际

摘要:一元复始,“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新一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打造“世界级湾区”将从战略规划进入全速落实阶段,各领域合作举措和初步成果将会密集上线,目标是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国际一流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

一元复始,“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新一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打造“世界级湾区”将从战略规划进入全速落实阶段,各领域合作举措和初步成果将会密集上线,目标是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国际一流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当前来看,大湾区将主打互联互通、合作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大力支持科技创新,随之而来的机遇主要集中在基建、交通运输、物流、金融、科创、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重点领域。

联通之湾:顶层设计首推互联互通,基建“超级工程”先行

2017年最后一夜,港珠澳大桥主体完工后首次全线亮灯并放烟火迎接新年。这座大桥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出资,经过6年筹备、8年建设,已建成世界最长的6线行车沉管隧道和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是世界规模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虽历经波折、备受质疑但建成后的确会为三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港珠澳之间形成真正的“1小时生活圈”。

这项超级工程也许可以看作是整个大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2017年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就从多年的筹备阶段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12月的中央经济会议当中,大湾区被列入2018年重点工作,标志着该战略规划将进入正式实施、全面启动的新阶段。

图1:由区域合作规划提升至国家战略布局

资料来源: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在南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建设一个世界级超级湾区,是“湾区经济”和“城市群经济”的具体应用。粤港澳大湾区从规划阶段就直接对标世界最强的一流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以海港为依托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将粤港澳打造成“中国版超级湾区”的底气来自于绝佳的地区条件。区内的“二区九市”(又称9+2)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九个城市,人口超过6600万,GDP约1.4万亿美元,经济体量已经超过旧金山湾区,语言相通,文化相近,产业链完整,每个城市也各有亮点。作为中国走在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地区,粤港澳汇聚成为大湾区之后将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版图,成为“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

图2:大湾区“9+2”人口、面积、经济概览

资料来源: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然而所谓“湾区经济”就是要将单独规划、各自为政的地区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区内融合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对接。因此,互联互通就成为了所有规划的前提,基础设施建设是全方位联通的首要工作,走在湾区建设的最前列。港珠澳大桥之后,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区内重点基建项目已经启动,莲塘口岸即将建成,广深港高铁将全程实现“高铁+地铁”的轨道交通网络对接。实现湾区内两地一小时通达是促进经济要素高速流转和集约配置的重要保证,也将重塑区内的商业版图。

随着一系列工程的启动,基建类将获得很大发展空间,包括港口、机场;桥路施工、轨道建设、水利工程、园林工程;水泥、玻璃;楼宇设备类机械及房地产行业。

图3: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交通基建项目

资料来源: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合作之湾:城市群核心竞争力不在简单加和,在深度融合

市场上对于超级湾区概念的亢奋多来自于宏观层面的经济数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旧金山湾区,仅排在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之后,2030年有望成为GDP总量第一的湾区。而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对外贸易、利用外资总额、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等方面甚至更胜一筹。

然而,亮眼的宏观数据往往会掩盖全局本质。地理上相近的几个大城市并不能自然构成湾区经济体或是产生城市群效应,尤其是粤港澳情况特殊,存在政治、法律、税收等制度壁垒,在很多领域依然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因此,规模的简单加和并不能反映湾区经济真正的竞争力,而只能作为其发展的起点。

图4:粤港澳大湾区GDP构成(亿元)

资料来源:政府统计数据、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图5:大湾区11城市产业结构互补优势强

资料来源: 政府统计数据、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大湾区战略最核心的部分就在于促成区域内的深度、有机融合,形成各具特色而又优势互补的强大经济体。目前三地的规划都指向一个明确目标,就是精准定位地区功能,找准产业集群,最大程度地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竞争优势、塑造协作优势。

图6:城市群是多元竞争力的综合体

资料来源: 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图7: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规划

资料来源: 招商银行战略发展部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体系完备,既有强大的制造业发展优势,也有以深圳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具备香港、澳门两大先进的服务业中心,有利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优化整体产业布局,打造包括金融、服务和制造等行业在内的“湾区名片”。

金融业:以创新的金融业态共建核心金融圈

粤港澳大湾区内不仅有国际级的金融中心,而且在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广泛的金融需求,十分有利于大湾区核心金融圈的构建。金融领域正在保持强劲的开放创新势头,主要表现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投融资便利化、推动适应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金融创新、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内地金融企业以香港为支点向世界各地输出金融服务等。

金融业的发展依赖粤港澳金融市场的深度对接,下一步的合作主要在推进粤港澳湾区内金融机构协同、金融市场对接、金融产品互认、金融基建互通、金融人才互动;推进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动,提升金融要素运转效率和效能,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金融资源支持大湾区实体经济的发展。

图8:大湾区金融实力强劲

资料来源: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2017),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图9:构建大湾区核心金融圈

资料来源: 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其中,香港将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融资、投资、服务等多种金融支持。以资管为例,2016年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已经达到约为18.3万亿港元。其中,资产管理业务约12.8万亿港元,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约5.2万亿港元。资产管理业公司数目在5年间增加超过50%,管理的非房地产基金管理业务资产中近70%来自非本地投资者。

制造业:创建“中国制造”现代产业先导区

区域内有很好的生产基地和制造业基础,而大湾区时代将迎来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2017年9月广东出台了《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实体经济十条”),提出支持培育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五个“万亿级”新兴支柱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

2017—2020年广东省财政重点支持“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建设,以珠江西岸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其中,东莞定位为国际制造名城,惠州为电子信息产业和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佛山为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广东民营经济第一大市,中山与江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江门为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加上港澳的国际贸易优势,可以为大湾区制造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开放之湾:“逆全球化”时代探索中国开放经济升级版

从改革开放伊始,广东就是先行者、探路者。如今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时期,中国依然坚定开放政策,并且要打造开放经济升级版,广东将继续引领这个浪潮。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加上港澳高度的国际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强大门户。

图10:世界十大港口中三个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

资料来源: World Shipping Council、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图11:广东省作为中国进出口门户有很强的贸易物流需求

资料来源:  广东省统计局、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今后粤港澳的发展方向是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和环球供应链管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深圳和广州港三个全球十大港口,内联中部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外通东南亚、中东和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位优势突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内外联动、海陆统筹的重要支点和枢纽作用。粤港两地目前的航空网络、货柜码头、机场建设等还存在一些相互竞争的状态,这就更需要统筹规划,优势互补,提升港口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形成联系中国内地城市与海外市场的多渠道联运服务枢纽。

近年电子商贸的迅速发展对高效的国际供应链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珠三角制造业及出口逐步转向高增值和上游产品,中国企业和其他跨国企业扩大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加工生产活动,有条件也有需求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支点,形成连接中国、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亚洲区域供应链,成为美洲和欧洲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区域供应链。

大湾区建设引领的新一轮开放进程有利于物流产业链、交通运输产业链和港口产业链,值得重点关注。

创新之湾:汇聚全球产学研创新动力,打造“中国硅谷”

世界三大湾区无一例外,都汇聚了顶尖的创新人才和研究力量。粤港澳三地拥有多所全球一流高校,具备国际水平的科研能力。同时,这里也是中国科技公司汇聚的热点地区,位列2017全球创新城市群第二名,专利申请数量高达4.1万件,超过了旧金山湾区。大湾区的各种条件有利于培育世界级竞争力的创新中心,为中国引领新一轮创新发展和新型全球化提供重要的空间载体。

以区内创新龙头深圳为例,计划进一步扩大优势,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R&D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到4.2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一万家,培育一批新的跨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8-10家,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基因技术、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增至三万亿,包括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及智慧装备在内的未来产业规模增加到一万亿。

2017年12月,广东省出台了“一廊十核多节点”为主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旨在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中国硅谷”。同时,科创也是粤港合作的重点,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前海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等将推动大湾区科技共同发展。

不仅如此,金融科技、创科上市、文化创新、会展经济、教育培训等都是区内产学研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

图12:港深位列全球创新城市群第二名

资料来源: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7、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图13:《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日前出台

资料来源: 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湾区发展虽有成功先例可借鉴,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无疑难度最高——需要协调区内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和四座核心城市。突破当中许多深水区并没有先例可循,唯有“创新”才是攻坚克难、最大化互补优势的关键。新探索产生新机遇,一个世界级大湾区的崛起将如何重塑区域核心竞争力,具体措施的出台与磨合又会如何影响不同行业的战略机遇与营商环境,都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

个股分析

保险板块

中国太平(966 HK,未评级):跨境经营优势

具备粤港澳地区跨境经营优势。总部位于香港,保险业务主要分布在内地,并在香港经营寿险和财险业务、在澳门经营财险业务。广东地区(包括深圳)是太平财险最大的市场,2016年贡献了30.5亿港币,即14.3%的保费收入。太平香港和太平澳门财险保费收入在2016年分别为13.7亿港币和5.9亿港币,近五年来均实现承保盈利。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尤其是近期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区域内的车险承保、物流业保险等方面提供机会。

已与大湾区内多个政府和企业建立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2012年以来,中国太平已与多个广东省内的政府和企业签订集团层面的“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广东省政府(2016年)、广州市政府(2015年)、珠海市政府(2013年)、粤海控股(2012年,广东省国企)等。成熟的“总对总”合作机制使得中国太平可以直接、迅速、优先对接到大湾区内未来的各项发展机会,保险资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有可为。

中国平安(2318 HK,未评级):金融科技乘势而为

广东为中国平安的最大市场。平安集团诞生于深圳蛇口,总部位于深圳,在广东具有深厚的根基。以保险业务为例,2016年广东省的保费收入分别占平安寿险和平安财险总保费收入的17.3%和15.6%。作为大湾区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企业之一,中国平安将直接受惠于区域发展。

打造“中国硅谷”,平安金融科技插翅带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之一即是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发展高地,吸引顶尖的创新人才和科研力量。平安在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领域经历了十余年探索,已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未来大湾区内创新产业集群的打造和人才的汇聚将为平安金融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增添动力。去年10月,平安集团与东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东莞水乡新城片区选址合作建设平安金融科技小镇。

金融证券板块

港交所(388 HK,未评级):互联互通期待升级

互联互通经验丰富,基建完备。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之一是要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这无疑为区内的资本市场跨境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区内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平台的搭建者和运行者,港交所及深交所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14年“沪港通”联通的基础上,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也成功开启,在一年多的运行中,成交额逐步增长,南北向跨境资金均录得净流入,对于两地证券市场的表现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继股票产品之后,“北向”债券通也于去年7月正式开通。深港两地互联互通机制已进入平稳运行轨道,下一步市场期待品种更丰富的产品(如ETF等)被纳入其中。港交所自身已具备较为齐备的产品及服务组合,相信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东风,将加快和加深深港两地在资金流动、产品对接等方面的合作。

修订上市制度,吸引新经济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多个核心产业,势必带来巨大的融资需求。作为亚洲重要的集资市场,港交所成熟的上市平台及多元化的环球投资者群体对于湾区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港交所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提升自身在集资市场中的竞争力。近期港交所决定拓宽上市制度,包括将允许符合特定规定的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同股不同权的创新公司于主板上市。而高新技术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产业集群之一,港交所上市规则的修订对于该行业是一大利好,同时也将弥补香港在新经济金融方面的短板,预期可有助于更多新兴行业公司上市,并吸引更多希望参与中国新经济生态的投资者。

广州农商行(1551 HK,未评级):依托广州市在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地位

区位优势明显。广州市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中处于几何中心,在湾区的发展中也期望发挥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而作为目前广州市唯一上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背靠广州市政府为最大单一股东的广州农商行,其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综合经营,网络广阔。该行在广州拥有数十年经营历史,深耕城乡市场,截至2017年6月30日,广州农商行共有626个营业网点,居广州市首位,营业网点数占广州市所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23%,覆盖广州市全部11个行政区,同时对于佛山等四个广东其他城市及珠海横琴新区实现城乡全覆盖;2017年上半年,该行公司客户贷款增量列广州区域首位。随着湾区建设中各类项目的逐步落地,随之而来的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推动该行公司业务的增长。同时,湾区内广东自贸试验区有关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等政策的陆续出台,也将为该行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带来机遇。

房地产板块

雅居乐 (3383 HK,买入):大湾区土储达1,200万平方米

粤港澳大湾区土储占总三分之一:雅居乐成立于中山,总部现位于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大量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占公司总土地储备的33%。我们于10月调研了公司在中山的项目,并相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会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自深中通道开工建设以来,许多深圳居民涌入中山购房,使得当地房价开始快速上扬,房价从2015年开始已经翻了一倍。我们测算公司中山项目的毛利率将超过50%。由于中山房价快速上涨,一级土地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也随之上升。因此,公司开始更多地关注收并购机会。在今年9月,公司收购了一家项目公司。该项目公司在中山拥有建筑面积达149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由于该项目卖方当时正经历债务重组,收购价格为3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483元人民币/平米的收购成本。在现有市场状况下,仅通过收并购获取土地可保证公司维持合理的利率水平。

物管业务即将上市:公司旗下的物业管理公司--雅生活的上市时间表略为推晚,我们估计会在2018年第1季完成,只要在2018年1月17日持有雅居乐股份,雅居乐的股东将可优先认购雅生活股份,有关认购的价格及比例将稍后公布。

买入评级,目标价16.21港元:2017年,合同销售金额及面积分别增加69.8%及38.8%至897亿元人民币及736万平方米,我们预期2018年销售目标将增加20%,支持未来盈利增长。我们预测2017-19年盈利分别为44.9亿元人民币、53.3亿元人民币及59.3亿元人民币。此外,我们预测公司2018年底每股资产净值为27.02港元,目标价为16.21港元,相当于40%的折让。

龙光地产 (3380 HK,买入):深耕粤港澳大湾区

立足深圳,深耕区域。龙光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在当地拥有较高的渗透率,并且项目位置优越,加上多年在珠三角的开发经验和日渐雄厚的资本,龙光地产已经是粤港澳大湾区里重要的市场参与者。 截止2017 年6 月30 日,公司土地储备总货值达3,880 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2,789 万平方米。其中80%的货值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货值约3,145 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约1,830 万平方米。2017年,公司实现合约销售43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2%。

积极参与当地城市更新。除公开市场招拍挂外,城市更新是龙光地产另外一个重要的项目获取途径,尤其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深圳区域。截止2017 年3 月20 日,龙光地产所有开发项目,包括收购及更新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650 万平方米,其中收购及更新项目占43%。从货值上看,更新项目占到总货值的40%。在城市更新项目竞争中,大型开发商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而是那些已经取得当地政府以及原物业业主信任的开发商往往能够获得项目。龙光地产以深圳为基地,在当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资本。我们相信龙光地产在城市更新项目的争取上较其他开发商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积极性。2017年11月14日,龙光以69.8亿、溢价68%拿下康佳旧改地块70%股权,首次进入深圳市中心,显示出公司继续深耕大湾区的决心。公司预计近期将有6 个并购及城市更新项目将在短期落地形成供应。 我们预测2017-2019 年的净利润为53.4 亿、60.3 亿和 72.6 亿元人民币。

机械和设备板块

华润水泥 (1313 HK,未评级)

华润水泥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水泥、熟料及混凝土生产商,业务涵盖石灰石开采,以及水泥、熟料及混凝土的生产、销售及分销。华润水泥位于两广地区的水泥及熟料产能分别占其总产能的66%及67%。预期未来数年大湾区内大量基建工程上马将拉动区内的水泥需求。供应方面,根据今年一月初由工信部发布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位于国家规定的环境敏感区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每建设1吨产能须关停退出1.5吨产能;位于其他非环境敏感地区的新建项目,每建设1吨产能须关停退出1.25吨产能,我们相信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下,新增水泥供应量将会非常有限,总体供需格局对华润水泥有利。

比亚迪股份(1211 HK,未评级)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特点包括人多、车多以及城市空间密,因此通绿色、智能的公共交通如轨道交通,建成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可以一方面化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比亚迪正积极推进单轨铁路系统“云轨”的发展,现时公司已与多个城市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云轨系统。预期云轨业务将于2018年将录得强劲收入增长,并成为未来数年的新增长动力。此外,新能源汽车将继续是国家重点支持产业,配合大湾区支持培育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的大方向,比亚迪将成为大湾区发展规划的主要受惠者。

医药板块

康华医疗(3689 HK,买入):大湾区发展带动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大湾区内领先的三甲民营综合医院。康华医院是首家获得医院最高级别:三级甲等的民营盈利性综合医院。康华医院(i)在整形外科方面拥有国家卫计委认可的一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ii)分别在心内科、普通外科及医学成像方面拥有广东省卫计委认可的三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按注册床位数计算,其亦为全国最大的三甲民营医院,在区内有着领先的地位。

区域发展将带动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大湾区的融合及人口的流入将产生新的医疗服务需求。康华作为区内的龙头,其将可凭借其品牌优势,以其东莞三甲医院为中心,辐射出覆盖整个大湾区的医疗网络。事实上,他们已于去年中于广东省东莞华为松山湖工业园区开设第一家分址门诊部,服务区内的人口。相信康华于未来将继续发掘区内拓展的机会。

东阳光药(1558 HK,买入):具有领先的医药研发能力

背靠母企强大的研发能力。东阳光药现在主要从事抗流感药物可威(奥司他韦)的生产,短期增长将依赖该款产品的表现,但我们亦不可忽视公司的研产品线:磷酸依米他韦,主治丙肝的国家1.1 类新药;(2)主治糖尿病的胰岛素产品线。东阳光药计划在2018-2020 年间逐步推出这些产品,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背靠其母企强大的研发能力,将可持续推出产品支持公司增长。

生物医药产业料将受政策支持。作为一个主要的生兴产业,料生物医药将成为大湾区内主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将有不同的政策方向扶持区内领先企业的发展,预料企业在新药研发、生产以致销售上将会迎来政策的支持,利于龙头企业往后的发展。

港口板块

招商局港口(144 HK,未评级):珠三角航运与母港建设实力强劲

珠三角海运网络布局完善,政策助力发展。招商局港口在港口开发、投资和营运方面实力强劲,珠三角地区是其核心业务区域之一,在香港和深圳布局广泛,拥有蛇口和赤湾集装箱码头、赤湾港航、妈湾港务、海星港口发展、招商局货柜服务、现代货箱码头以及招商局保税物流等业务,截止2017年6月30日珠三角地区收入占其港口业务收入总和的27.6%。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将推动港口业整合与深度合作,公司已与大湾区内多个政府和企业建立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继续深耕深圳西部母港建设,潜力可观。深圳母港建设方面,公司积极推进西部港区硬件升级、资源整合、集疏运体系优化,已经整合了深圳的六家码头公司,之后会进一步深化西部码头一体化,提升母港竞争力。深圳妈湾的海星港口泊位,也规划由以散装货物为主的港口,转型为集装箱专用码头,预期工程为时三年。招商局港口持有海星港口67%股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