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票

“跳空缺口”独门秘籍:实现3年化收益率30.12%

新浪财经

关注

市值风云量化策略(二):“跳空缺口”独门秘籍,实现3年化收益率30.12%,老板来玩啊?

原创 市值风云 

作者 顾左右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一、再次写在前面

在上篇量化策略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市值风云量化策略(一):能在A股熊市里跑出三年12倍的量化模型,了解一下? 》)发出后,风云君收到了了许多读者们的留言,风云君在市值风云自家的APP上也回答了各位的问题。

然鹅,风云君发现大家对量化策略还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在这里再统一做一下说明。

有读者说风云君做的模型是削足适履,也有人认为整个调整参数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结果进行的。我认为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1、所有人类或者AI的决策过程都是基于历史信息而制定的,也是基于近期的数据进行调整的,甚至连我们的想象都是基于现实的。你要非说这是削足适履我们确实也无话可说。

到目前为止风云君知道的所有量化交易策略,都是要在运行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模型参数的。而大趋势的变化在时间区间上往往都是年度级别的,在实战中市场会留给我们修正模型的时间。

2、风云君在制作策略的时候并没有根据事后的板块走势来制定策略。也是可能是上篇文章写的较为仓促,导致文章缺少了一些决策制定的细节,在本文中会多加入一些决策制定思考过程。

还是那句话,希望读者们注意,文章中的各种收益率其实都是基于过往数据的一种统计结果,并不能代表日后的收益;也希望各位可以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相应的思路及启示上,可以有自己的辩证思考。

大家对文章有什么问题,或者好的模型思路,欢迎通过市值风云APP和作者交流。

书接正文。上回书中风云君向大家介绍了一个“被动型分时交易策略”,这个策略属于一个较为短线的策略,对于不会量化交易的读者们的借鉴意义可能不大,毕竟大多数人也没工夫每天操作十几只股票。

上次文章过后,各位老铁踊跃打赏,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较为中线的交易思路,而且部分数据在我们的每日复盘中也会有所披露,相对而言可借鉴学习的地方就多一点。

这是个基于向上跳空形态的策略。

如果我们观察足够多的K线图我们会发现,一般而言,股价的变动基本会是连续的。但是偶尔我们也会观察到相邻两根K线之间存在的价格缺口的情况,这种缺口就被称作跳空缺口。当t+1日的最低价高于t日的最高价时,就会在k线图上形成一个向上跳空的缺口。

正如上文中提到,出现跳空缺口并相对于连续价格走势而言是相对少见的。老话说的好,“事出反常必有妖”。

在百度百科百科相关词条下,度娘提到,“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跳空缺口一般是一种比较明显的趋势信号。如果股价向上跳空,则表示上涨趋势可能来临;若股价出现向下跳空,则可能预示调整或下跌”。

看到这里,代客泊车多年的风云君不禁兴奋了起来,有这么明显的趋势信号相助,一个亿的小目标岂不是变得唾手可得了?

说干就干,立即动起手来准备写一套用跳空信号作为买卖信号的策略来进行一下回测。

三、 从一个粗糙的模型开始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所以在制作交易策略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一个较为简略的模型开始,然后逐步进行修改加工,再看看最终是否能收获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先做一个简单的策略,策略基本信息如下:

起始资金规模:10万元。

交易费用:买卖时各交纳万三佣金+千分之一印花税。

买入规则:剔除ST股和暂停交易的股票,上市满100日,剔除涨停板和连板造成的跳空。将持有资金平均分配给持有个股,优先购买流通市值小的个股,最多持股十只,每只股票最多持有金额不超过两万元。

卖出规则:跳空缺口如果被回补则清仓止损,当个股收益达到8%时清仓止盈。

虽然本来对结果也并没有报以太大的希望,毕竟只是初步结果,但是这个简易策略表现实在是相当令人失望。

在2016年一年的测试区间内,这个策略的年化收益为-66.56%,整个收益曲线一步不回头的向下走。风云君不禁擦去额头上的冷汗,心里暗叹一声,幸亏只是做回测,要是直接进行交易,恐怕很快连底裤都要输光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向上跳空好像还算是个较为有效的指标,但是为什么在这里表现却这么差呢?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策略如此令人发指的表现呢?

风云君默默的打开了回测后生成的交易记录,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低下的收益率。

四、让子弹飞一会

通过观察交易记录发现,导致这套策略亏损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目前的买入条件设置的实在是过于草率。

事实证明单纯的跳空缺口的出现并不能作为明显的趋势信号来使用,交易记录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向上跳空后几日股价随即拐头向下并回踩缺口的情况。

其实这种情况风云君早已在日常的交易中观察到了,跳空缺口显示的趋势是否能最终确认是需要时间的,就像那句电影里的台词“让子弹飞一会”。所以在每日的复盘栏目中向大家提供的是出现跳空后13日无回踩的个股统计。

在此风云君就借着回测数据给大家看一下“让子弹飞一会”的必要性。

上面是不相同的不回踩天数下收益率的回测。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回补天数和收益率之间存在着疑似的正相关关系。

三日无回踩:

0日,3日,8日,13日不回补缺口对应的收益率分别为-65.67%,-50.94%,-44.8% 和-30.44%。这种正相关关系存在着合理的解释,即不回补时间越久说明股价向上的时间越久,表明上涨的趋势越明显。

但是未回踩天数的设置也不是越高越好,以下面的这张K线图为例。2月18日出现跳空缺口,3月7日完成十三日未回踩的信号,3月8号买入的话就买在了最高点上。通过区间统计我们发现,在这13天内这只股票的累计涨幅已经达到了38.2%。

虽然长期来看可能还存在着交易机会,但是短期来说股价的安全边际已经大打折扣。

较长的确认时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性,但是同时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交易机会。这就是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为了防止高位接盘局面的出现,我们再加入一条限制,限制买入前一段时间的涨幅。在这个模型中我们使用的是前20日涨幅不超过20%。

在加入了这个限制条件之后收益率再次小幅提升,现在策略的收益率已经从-65.67%一路上升到了-24.08%。

五、止盈止损的魔术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设置未回踩时间已经将收益率提升了不少,但是至今为止收益率还是个负数,还是无法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那我们还需要继续改造这个策略。

继续观察新生成的交易明细,我们发现这次是粗糙的止盈止损策略造成了收益不佳的局面。

首先我们设置的原始止损指标是:股价回补完跳空缺口则认定股价趋势发生反转,需要清仓止损。这个思路源自于风云君以往对跳空指标的认识,并未经过验证。然而回测的实践数据告诉我们这个思路并不靠谱。

通过观察交易明细风云君发现,只按照缺口被回补来进行止损会让策略错过很多盈利机会。比如下面两张图,都是向上缺口被回踩后依然在中线走出一波上涨行情。这样的错过在交易记录中并不是孤立,而是反复的出现。

同样,止盈策略设置为赚8个点就跑也过于简单,浪费不少收益的机会。究其缘由,还是向上跳空在被确认后确实是一个比较强势的形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试着赋予模型更多的信心,适当的放宽止盈止损的条件,看看是否能给我带来更好的收益曲线。

这时风云君想起了在上个模型中使用过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VWAP)法。我们设定新的止损线为前一日收盘价小于【VWAP(5)-过去5日的标准差】即止损,止盈指标设置的稍微宽松一点,即前一日收盘价大于【VWAP(60)-过去60日的标准差】就进行止盈操作。

结果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策略的收益率终于成功转正,在2016年达到了22.27%,当年的超额收益率更是达到了37.15%。

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小有成就,但是风云君依然在思考通过对确认区间参数和止盈止损方法的修改,风云君对这个策略的理解已经加深了许多。

这个策略的核心意义是什么?现在看来最主要的作用是对中长线上涨趋势信号的一种确认。

如果能增加这种趋势解读的准确性和持续性,则策略的胜算就会大大加强。

如何才能再次加强策略解读的准确性,尽量的去除噪声?带着这个问题风云君再次翻开了交易明细。

通过交易的观察,风云君又观察到了两个现象:

1、有相当一部分的损失是股票在下跌过程中买入造成的。

股市里的老人们常说一句话,叫买涨不买跌。趋势是有惯性的,在下跌的惯性没有充分释放之前,即使出现了向上跳空信号多半也是噪声信号,或者触及止损线,造成无效交易。所以可以考虑只买入中期趋势向上的股票。在这里我选用了144日均线向上的具体指标。

2、相对于小盘股,如果大盘股出现了向上的中长线趋势,其持续性要好于小盘股。

其实这还是惯性的原理,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那我们就试一下是否只选择流通市值大于250亿的个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好了思路有了,那么还是老规矩,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写好限定条件之后再放到回测环境测试一下。

再次和改造前的策略对比,我们会发现两者的纸面表现各有利弊。这个时候风云君选择了将测试时间拉长,让策略们去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搏击一番,再看看是否会出现差别。这样我们把时间拉长到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更长的区间里去测试一下。

可能有读者会问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放到一个较长的区间里去做测试呢?风云君在这里解释一下,目前网上平台的回测速度较慢,如果一开始在模型修改密集的时候就拿到长区间上去跑测试,可能半个月都写不出一篇文了。

放到14-18年区间后我们发现,新策略的表现要大幅的好于旧策略。

旧策略的表现也不算太差,如果和大盘比较还是可以获得17%的超额收益。但是旧策略在18年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

如果我们再次查看旧策略在18年的交易明细就可以发现,旧策略在18年亏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买入了一些趋势向下的股票,这和18年整年的全线阴跌行情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新模型在这方面犯的错误明显要少不少,因为新模型只选择半年线企稳的公司,安全系数自然更大一些。

最后我们再把策略放到14年1月1日至18年12月31日五年的区间里最后检查一下策略的长期稳定性。

首先在五年的区间内,两个策略均跑赢大盘不少:新策略显然在这个区间内拥有更高的回报率和稳定性;旧策略在市场不太差的时候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熊市中抗损能力略有不足。

1、读者朋友们在将自己对市场的观察转化为量化交易模型,可以先搭建一个较为简易的模型。这个简易模型在最初可能并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收益曲线,但是我们不必过早的放弃,而是通过观察交易细节来逐步改善交易模型。

2、止盈止损的设置对于模型非常重要,在结果非常不理想的时候可以直接变换一种止盈止损思路,而不仅限于调整参数。

3、正如在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量化策略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回测机会。有些我们从经验中总结的规律是正确的,也有些是错误的。在制作策略的过程中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4、修改策略的过程中可以多思考策略的本质,抓住策略的核心要素。

5、策略的模块化程度很高,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更换策略的模块。

加载中...